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建立在現代環境科學研究基礎上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尚在發展中的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二戰後在歐美逐漸受到重視的,它是二十世紀工業與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中,科學、經濟和藝術結合的產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作為有機的整體統一起來。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一、概述

  “環境藝術”是一個大的範疇,綜合性很強,大致是指環境藝術工程的空間規劃,藝術構想方案的綜合計劃,其中包括了環境與設施計劃、空間與裝飾計劃、造型與構造計劃、材料與色彩計劃、採光與布光計劃、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計劃等,其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著名的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解釋道:環境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築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這是一種愛管閒事的藝術,無所不包的藝術,早已被傳統所矚目的藝術,環境藝術的實踐與影響環境的能力,賦予環境視覺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裝飾人存在領域的能力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

  現代風格是比較流行的一種風格,追求時尚與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間的佈局與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這種技術美學的思想是本世紀室內裝飾最大的革命。現代主義也稱功能主義,是工業社會的產物,起源於1919年包豪斯學派,提倡突破傳統,創造革新,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注重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餘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特性,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絡。

  二、環境藝術設計之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包括居家環境和非居家環境,非居家環境設計又被分為商業環境、辦公環境、零售、展覽、飯店、酒店及文教衛生等,每一個方面又都包括人體工程學、特殊環境設計、設計處理過程***設計任務策劃、設計構思、設計評估、空間組織、傢俱佈置及選擇、特殊用途設計、細節設計***色彩、材料、燈光、傢俱裝置及紡織品***。從構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會這三個座標體系出發,現代設計已從產品設計拓展到環境設計,由“生存意識”進展到“環境意識”,正如加拿大建築師阿瑟・埃利克森所說的:“環境意識就是一種現代意識”。西方國家建築師們認為:21世紀重要發展並不是這個主義或者那個運動,而是對環境設計和景觀設計的普遍認同。

  記者在採訪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綺曼教授,請她對室內設計的發展新趨勢進行分析。張教授認為現代室內設計大致可歸納為;環境藝術設計,它包括了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園林廣場設計、雕塑與壁畫等環境藝術品設計以及室內設計。室內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工作的物質要求和精神要求所進行的理想的內容環境設計,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至於迅速發展成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十分實用的新興邊緣科學。

  三、環境藝術的內涵

  設計師們認為藝術設計是藝術和技術完美結合的創造性活動。正因為這一特性,使設計師在長期的設計工作中,培養了對技術發展前沿的關注,以及對探索和創造的興趣。無論是建築設計師、工程師、雕塑家、畫家、音樂家、燈光師、園藝家、工藝匠師等,都可把環境藝術視為己任,並且基於各自的專長,從不同角度理解“環境藝術”。

  大自然是天然環境,即第一環境;城鄉建築及其建築的室內空間是人造環境,即第二環境;園林、農場、水庫之類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環境。一般意義上的環境藝術是指人造環境。

  “環境藝術”中的“藝術”,是以美術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體重、質地等形式美,是環境藝術的基本語彙。功能、空氣、聲音、溫度、氣味等因素,也須綜合考慮。因而所謂“藝術”既有視覺的,也有聽覺的和嗅覺的,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它是一項非合作不可的綜合創造。

  三、 建築是環境藝術的主要載體和體現者。

  對環境而言,建築側重處理自身 與第一環境的關係。***切不可理解為藝術只是建築完成後的新增和補綴***這一特性決定了建築師和藝術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築師側重的功能和藝術家側重的審美完整地、有機地統一起來,環境藝術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環境藝術人才,應具有綜合才智,避免建築師多注重單體,規劃師不顧及細節,藝術家漠視實用與技術的通病。

  環境藝術的精神是“景”與“情”的統一。“景”是指自然景觀的選擇和人文景觀的營造,使環境融入風物,成為民族傳統的縮影或現代文明的集錦。鑑於環境藝術的巨大體量,包涵的豐富資訊,存在時限的相對長久性,它不啻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直觀的表徵。在環境藝術的設計與創造中,設計師們總會不失時機地輸入情感,體現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環境中的情調,烘托民族的風格,抑或也體現設計者的個性。

  環境藝術的最高原則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融處。“人是自然之子”這句話,揭示了人與自然須臾不可分離的關係。另方面,一切建築又都是以使人與自然相對分離和隔絕來保護人,避免人“風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環境,都意味著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和破壞。環境藝術正是要在這種改善與破壞中,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以人為主、物以人用”。建築造址更益於人的身心健康。型、色、聲、光、氣的處理均為使人愉悅;道路、樓梯、門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傢俱、商場、車庫、垃圾站等配套設施,也得考慮人的行為習慣。

  結語

  對室內設計發展前景的展望縱上所述,我們認識到,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室內設計面臨的課題越來越多因素化與複雜化,現代的室內設計給予未來的室內設計師是一種能力;一種創造精神;一種把握環境空間的觀念和方法。

  我們看到,對室內環境本質的研究就是室內環境如何體現人對環境的把握,如何創造人性化的空間。如何處理好人與環境的最佳關係。室內環境氛圍的完善程度決定了人們生存空間的理想化程度。這也是21世紀賦予我們設計師的責任。為了創造人們心中理想的而又美好的室內環境,需要室內設計師與人們心靈的溝通;需要室內設計師的艱苦創造。設計以人為本,21世紀的環境設計、環境氛圍必將更有詩意。

  篇2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概述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是指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對室內外環境進行規劃、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不像其他的藝術形式,並不僅僅提供藝術欣賞,而且更是一種集生活、技術與藝術為一體的藝術形式。是一門創造人類生活環境的綜合的藝術和科學。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環境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人類創造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生活空間。

  關鍵詞:環境藝術 設計

  引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社會需求越來越豐富,這也使得環境藝術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實用上,在使用的基礎上,還用更加重視環境藝術的藝術性、科學性以及功能性,只有兼顧這方面的要求,才能為創造出滿足人們需要的環境藝術設計提供可能。

  一、 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人在生活世界中構造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設計實踐,它與人類其它的主動創造性行為一樣,它不是單純某個設計師個人行為,而是人類的共同體的行為。設計是規劃未來,是規劃未來的生活方式,規劃人性的發展變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就是要將科技與人文恰當的融合,設計規劃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生活環境與方式。 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發展應當吸收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新成果,積極致力於將新技術、新成果運用於將低碳環保生活理念轉入現實生活環境的方方面面,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和思維方式,構建集約永續的資源利用體系。以人和自然共贏為本,構建生態友好的宜居環境體系。如在景觀設計中加強雨水的收集與綜合利用,採用滲水路面技術,利用雨水涵養地表水源;結合建築、綠化和沿河溼地建設雨水收集淨化設施,作為綠化用水和景觀補充用水。這些都結合了環境景觀建設和節水的要求,選擇本地適生植物型別,使得規劃綠地系統建成後,除滿足城市景觀、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滯塵帶,調溫當地小氣候環境,並結合各項生態環保管理措施的實施,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水平。

  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

  現代社會及人類對客觀環境設計行為的理性認識和感性思維意識的一種觀念。同時也是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活動的決策性引導和科學認識。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觀念和設計的認識具有著漸變性的昇華。古代社會,設計活動主要為神而存在。在漫長的中世紀,設計則是以為宗教和帝王皇族們服務為其主要目的。到了近代以來,人類經歷了工業革命和發展工業化大生產的歷程實踐。由現代文明所造成的對自然資源掠奪性索取,大量有害物質的排放,人口惡性增長,城市社群的極限擴張,生活垃圾汙染等,給綠色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為此只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構建符合社會健康發展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才能不斷改善現狀提高生存質量,創造出物質和精神充實亦具有文化品味價值的社會生活環境。可以說這是現代科技資訊化時代的今天,人類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和使命。後現代工業化電子資訊時代的今天,人類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真正使命和作用寄託希望和期盼。環境藝術設計作為連線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的重要紐帶,在改善和創造人類生活空間環境,科學處理可持續發展的難解問題,建設理想的生存環境將肩負歷史的重託。因而,設計與需求、價值與觀念、物質與文明、現代與未來等因素都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毋庸置疑,合理設計規劃空間環境、再造設計文明,提升人類生存質量和品位,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社會文化活動的重點。

  三、色彩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個成功的色彩設計,可以很好地體現建築的功能,凸顯設計的個性和特色,並能成功地被人們識別和記住。例如,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獨特而優美的建築造型運用了潔白的色彩,在藍天和碧水的映襯下,酷似乘風破浪的帆影矗立著,以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讓所有見過的人都過目不忘,充分體現了環境設計中的色彩之美。

  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徵作用,特別是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色彩。人們通常通過色彩來象徵一個民族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在現代環境設計中,色彩通常用來裝飾,通過色彩的變換和應用對空間起到調節的作用、表達審美感受,甚至達到改善建築物功能的目的。

  色彩能夠表達一定的情感,這是眾所周知的。人們在看到色彩的時候,除了能夠直接受到色彩的視覺衝擊外,也可能在思維方面產生對環境事物和生活經驗的聯想,從而影響人們的心理情緒,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色彩的情感性。在進行環境設計的時候,可以巧妙地運用色彩的情感性來改變環境空間的氣氛

  四、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因地域的不同,會展示這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山東給予世人的是溫文儒雅,魯文化的發源地,那麼在城市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環境藝術設計給予對自身文化的展現,運用現代的技術,把對地域文化的展示注入了城市的每個角落,作為省會城市,濟南依託泉水的自然條件,結合自身所處的盆地的地理位置,在環境設計中,新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在每個景觀處都可以看到具有現代氣息的發電裝置和衛生設施,但是在從建築和整體的風格上,不論是原來的建築的修復上,還是現在植入的各種商店和名人畫仿,都有著傳統的氣息,最為顯著的是名人故居的修復和重現,形象生動的展現了名人的生活現狀,在喧鬧和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寧。將中國的傳統元素融合貫通,同時運用現代的藝術設計思路,互相結合,使得中國館呈獻給世界的是中國人的品質是熱情而不張揚,沉穩而不狂野,讓世界真正的瞭解中國,接受一個正在強大的中國與世界的友好的理念,中國與世界共謀發展與和平。

  五、水體景觀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灰色混凝土建築感到疲倦,對現代景觀越來越多的關注。現代景觀設計的水景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人們觀看,所以它必須能帶來美麗,供人們美觀,使所有旨在滿足審美價值。景觀水設計增加了人們的親水性和休閒性。

  在休閒的成人和兒童的喜悅是相同的享受。世界水濺水形式的人民公園的不同部分,是作為一個社會建設,人民充分享受衝廁,衝浪,滑水,游泳及所有水上運動。在城市中心的一條小溪,銀像水柱,舞蹈和音樂噴泉,使城市人民幸福心理和精神的飛越自由。

  六、自然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體現

  現在的環境設計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祕的美學存在卻需要我們去深究和利用。當我在眾多書籍中尋找有關大自然創造的精髓時,我發現大自然最原始最純粹的美是曲線。自然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曲線形式是自然規律作用下的結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態。

  自然中的曲線不僅僅是為視覺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數學、植物學、動物學、天文學、建築學、藝術諸多學科。從某種角度來說,曲線作為自然之美能用科學的方法來總結美的規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觀性,而我們的設計也是客觀的反應出人和社會,更多是整個生態環境的客觀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處。

  總結: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改變並重構著人類的活動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環境藝術設計是對人類的生活空間進行設計。其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等多方面的關係,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

  參考文獻

  [1] 鄔琦姝. 談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發展. 寧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4*** G4.

  [2] 吳國盛.《讓科學回歸人文》.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6***3***:278.

  [3] 李樂山.《設計調查》.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