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症的原因是什麼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徵,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那麼,?眩暈症的危害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佔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佔70%,多數週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噁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疾病可反覆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內耳中,它和耳蝸緊密相連,總稱位聽器官。位置的位,聽覺的聽。前庭負責身體的平衡,耳蝸負責聽聲音。常見的疾病

  1、高血壓病: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發生眩暈。

  2、低血壓症: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特別是年輕人,容易反覆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於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旋即消失,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症: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幹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於顱內壓增高,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腦瘤的壓迫而致血迴圈障礙,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5、腦血栓: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後,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使血管阻力減低,並建立側支迴圈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症狀。

  6、貧血: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眩暈加重。

  7、甲狀腺功能減退:本病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現眩暈。此外,新陳代謝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內耳,也可引起眩暈。

  8、運動不足:有些人平時缺乏鍛鍊、心肺功能較弱,如果突然劇烈運動,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血糖濃度降低,或者劇烈運動時,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9、內耳疾病:耳源性眩暈常見者有美尼爾氏綜合徵,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等[4] 。

  10、耳聾:眩暈發生在聽力下降前後,多為旋轉性,伴有忍心、嘔吐及出冷汗,無眩暈反覆發作史。

  11、某些藥物服藥期的不良反應。

  眩暈症的相關危害

  眩暈症的危害正是由於症狀在作祟,患者一般會出現反覆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也會伴有復聽、噁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眩暈症的危害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眩暈患者發作期會出現旋轉、嘔吐,同時還會造成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進而引起耳鳴、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思維下降、頭痛痴呆、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猝死。

  2.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迴圈,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症。

  3.影響交際,生活圈縮小,精神壓力加大等。

  4.坑邊、井邊、過馬路、旅遊登山等正常活動由於擔心美尼爾氏綜合症突然發作,都成為危險活動。所以醫生提醒中年人一定要特別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疲勞。美尼爾氏綜合症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急性期裡小心活動,儘量臥床休息,免得因為眩暈而導致摔傷、骨折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