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讀書筆記

  舊約是聖經的重要組成部分。讀舊約,大家的讀書心得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有朋友教我讀經,先分段讀,大家就一個詞,一個句子講講自我感受。我後來發現,這樣純屬個人臆斷,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解釋聖經,不斷的在自己給自己唸咒一樣,說這個詞很好的,神要說什麼給我等等,類似於洗腦,好的一面就是能起到督促你讀經的作用。我們忽略了聖經是個整體,它有從創世紀開始整條的脈絡,神的意圖也是發展的,單個的詞和句如果脫離了它的背景,自己加上去的解釋只是瞎猜。神也許會表示很無奈。

  這本書把聖經中的事件一件件提出來,再解釋它的前因後果,這樣神的安排一目瞭然,的確是幫了我這樣的聖經新讀者大忙。其次,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從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出發來解釋聖經中提到的人物,比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以掃等。

  作者分析了亞伯拉罕獻祭自己兒子時的心理,雅各對以掃的欺詐等,對於視聖經為至寶的人來說,這些描寫都有詆譭聖人的嫌疑,但是,不要忘了,這些也是歷史,記載的也是曾經活生生存在過的人,是人就會有心理活動。當然這些描寫也只是作者的猜測,但它的確使得聖經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和立體。作為聖人的他們也有過掙扎、有過退卻甚至有神視為汙點的行為,他們已經得到了神的揀選和幫助,今天,我們有如此多缺點和罪孽的現代人也是有機會和神親近的。當然,怎樣才能接近神,答案還是隱藏在聖經中。

  總之,信或不信基督教,都沒有必要去排斥異己的思想和觀點,不同的觀點作用是促進我們去思考,不至盲從。神要的也是這樣的信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相信。

  篇二

  《聖經》中還有一些值得人深思的故事。聖經中最富智慧的人莫過於所羅門。他在向神祈求的時候,就顯出智慧來;不求金銀、不求長壽、單求智慧。神應允了他的祈求,賜給他無比的智慧,是超前絕後的智慧。以至他的聲名遠播。普天下的王都求見所羅門,要聽神賜給他的智慧話。示巴女王懷著仰慕和疑惑的心來到了耶路撒冷。見到所羅門,她用許多的難題試探所羅門,所羅門用他超絕的智慧給她一一解答。以至示巴女王詫異的神不守舍。他是一位超絕智慧的擁有者,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位聆聽神話語的人,一個神的代言人。當我們看到雅歌書中那純美的愛情,看到箴言那充滿哲理的詞句和傳道書中那透徹人生的感悟。我們不得不佩服所羅門那超絕的智慧,對人生所作的剖析。

  然而,就是這所羅門,在他功勳顯赫的時候、在他享盡一切的榮華富貴後,他墮落了,他從埃及買來馬匹,娶埃及的公主為皇后,從外邦人那裡選來妃嬪,他的皇宮後院竟然供養著千餘名的"娘娘"。哀哉!一代偉人竟如此的敗落。當我讀到這裡時,總會迷惑不解,為什麼熟知神話語的所羅門,會做出與神相背的事來呢?他,擁有如此的智慧,卻行出如此的愚昧來呢?是知之易而行之難乎?我只知愚昧出於無知,竟不知也可出於智慧。如果說愚昧人的悲哀在於無知而信,那麼聰明人的悲哀在於知而不信。所羅門,這位一代哲人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索……

  讀了這本書,還知道做了好事神會獎勵於你。可是,你要是做了壞事,神會降罪於你的。我感悟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說的是你做了善事,你會得到好運和善果,而你要是做了壞事,你就等著接受厄運吧!如果你不是很快遭受厄運,那就別以為沒人發現,只是時候還沒到呢

  這才是在《聖經》故事中得到的一些反思,讓宗教信仰成為一種慰藉,而不是一種利用世人的利器,相信這個世界會更加的美好的。《聖經》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部璀璨的傑作之一,《聖經故事》開卷有益。

  篇三

  《聖經》通常被描述為“最偉大的書”。雖然《聖經》是2000多年前寫成的,但是它仍然影響著今天的人們。從國家領導人到著名的體育運動員到科學家,各種各樣的人都閱讀和學習《聖經》。

  《聖經》,是有關外國的宗教的書,再細說是猶太人的宗教經書。《聖經》這本書,故事的篇章真的多到令人不可思異,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西方的文化。藉著聖經的故事,也對聖經對基-督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先從聖經的故事目錄中,瞭解到架構是從一開始的創世、猶太人遇到一些問題以致必須不斷遷移,最後述說耶穌的誕生、早年生活以及最後如何的死亡,也因為有這一連串的事件發生。後來經由後人的整理之後,才會出現『聖經的故事』這本書。

  由七天創造世界作為一開始的開端,這為之神話般的創世就此因而展開,接著開始出現了我們熟之的亞當與夏娃,偷嚐禁果之後,進而開始衍伸了後代,也因為人們的生成,開始出現了,我們是如何來的,為什麼是這樣來的,後來慢慢的,衍生成了,上帝創造了世界,這種說法,有點帶著神祕的色彩,而一開始就對於『神』之存在的,正是猶太人。而故事也因此開始慢慢的開始架構出來的。

  聖經的故事中,有著多倒數不完的小篇故事,有著像在讀歷史故事一般,但是裡面有很多的鬥爭,兄弟之間為了權利而互相殘殺,就像關於約瑟的故事中約瑟的兄弟們的行為一樣。但是還有其他的一些鬥爭是因為信奉,有些就現在看來不明智的舉動,也是信奉的緣故,為什麼會這麼說,就像亞伯拉罕差點因為耶和華的考驗,進而殺害了自己的孩子,雖以信奉耶和華的角度看來,他是個對耶和華所說的話虔誠不已的人,依照著他的指示行事,認為耶和華講的話是對的,我認為站在他信奉這個基準點上是沒錯的,因為一個信奉者本來就該對自己的神虔誠,若對自己的認定的神不虔誠,那可能是一種的背叛,但是從親情、人道的角度看來這樣未免太愚蠢了,怎會因為這樣一個你認為的神,殺死自己的小孩,小孩並沒犯什麼錯,這樣的做法只是讓小孩成為無辜的犧牲者,我覺得不管從那個角度看來都有他的好與壞,所以我覺得不要過度的盲從去做一件事,應該要去選擇一個比較折衷的看法,也要去聽一些自己內心最深層的心,不要過度的去信奉而造成不好的盲從。

  然而也因為信奉這樣的問題,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端,當然鬥爭是難免了。而大家耳熟能聞的摩西的故事,也是在鬥爭中,所遺留下的故事,當然摩西的一聲令下,就使得紅海自己分開,帶領著大家順利的度過紅海,在現今的我們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這不也為此篇故事,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摩西的最後的死亡,在聖經中也帶著神祕之感。彙集由摩西的例子,最主要就是要說明,在聖經故事中,很多的篇幅,不難看出充斥著神祕的色彩,所以,在這之中,也可以瞭解到人們的信仰虔誠度,以及上帝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影響著他們的決策,更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上帝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活模式,假設今天上帝的理念跟他們有所衝突的話,當然是以上帝的要求為優先,並不會以自己的思考模式來判斷,就算命令下達是錯的,但是也會無條件的去服從,所以這樣的話,可以說是在過『上帝的生活』,這樣的話根本是由別人在支配你的生活,好像傀儡一般,說起來也真的蠻可悲的,這都要怪太過於忠於上帝。還有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家庭悲劇,是發生於何處嗎?就是亞當跟夏娃所生的子女,該隱和埃布林間的兄弟相殘,而起因則是,人們之間的忌妒所引起的,而主要的忌妒之心,卻是跟耶和華有關,因為耶和華的觀點上,較為讚許埃布林的關係,所以引起的殺機,但是這邊所要述說的不是兄弟之間的相殘,而是耶和華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說影響的他們的日常生活,連這種小事都可以進而使得他們引起了殺機,那麼如果假設今天有著更為重大的事件的話,是不是連迫-害全人類的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這樣毫無自己的見解跟觀點,只是活在別人的讚許認同之下的人,可說是十分的愚蠢跟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