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引起短暫休克

 休克 一種由於有效迴圈血量銳減、全身微迴圈障礙引起重要生命器官***腦、心、肺、腎、肝***嚴重缺血、缺氧的綜合徵。其典型表現是面色蒼白、四肢溼冷、血壓降低、脈搏微弱、神志模糊。引發休克的因子主要通過血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及外周血管容量增加等途徑引起有效迴圈血量劇減、微迴圈障礙,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紊亂,重要生命器官遭受嚴重的、乃至不可逆的損害。

  休克分如下型別:

  ①失血性休克。急性失血超過全身血量的20%***成人約800毫升***即發生休克,超過40%***約1600毫升***瀕於死亡。嚴重的腹瀉、嘔吐所致休克亦屬此型別;

  ②心原性休克。由急性心臟射血功能衰竭所引起,最常見於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達80%;

  ③中毒性休克。主要見於嚴重的細菌感染和敗血症,死亡率為30~80%;

  ④過敏性休克。發生於具有過敏體質的患者。致敏原刺激組織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擴張,有效迴圈血量減少而發。常見者如藥物和某些食物***波羅等***過敏,尤以青黴素過敏最為多見,嚴重者數分鐘內不治而亡;

  ⑤神經原性休克;劇烈的疼痛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腦供血不足,導致急劇而短暫的意識喪失,類似於暈厥。有時虛脫與休克相仿,但虛脫的周圍迴圈衰竭發生突然,持續時間短,尤在及時補液後可迅速矯正,主要發生於大量失水、失血和大汗時,休克的死亡多由於腎、心、肺功能衰竭所致。 休克的一般處理包括患者平臥,全身保暖,儘量少搬動,吸氧,儘量靜脈輸液以擴充血容量等,同時還應針對不同型別的休克採取相應的治療方式。

  休克的病因

  ***一***血容量降低

  ***1***失血: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常見於創傷失血、急性消化道出血和病理產科,是否發生休克取決於失血量和失血速度,若患者既往無貧血相關病史,30min內出血量不超過全身血量的20%時,機體常可得到代償不發生休克;出血量達到30%時,將超過機體的代償能力向發生休克;出血量達50%時,常迅速發生嚴重失血生休克而死亡。

  ***2***失液:劇烈嘔吐、腹瀉、大量出汗、高滲脫水以及液體大量進入第三間隙如腸梗阻、炎症滲出等導致有效迴圈血量快速下降而發生休克。

  ***二***燒傷

  嚴重的大面積燒傷早期可因創面大量滲液及疼痛而引起失血失液性休克,晚期則可因繼發感染引起感染性休克,臨床上常稱為燒傷性休克。

  ***三***感染

  嚴重感染可發生感染性休克。近年來,休克研究的熱點已從低血容量性休克轉向感染性休克。在革蘭陰性桿菌導致的休克中,細菌所釋放的內毒素***LPS***發揮重要的作用,而革蘭陽性細菌的外毒素在休克的致病中亦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神經性刺激與損傷

  劇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損傷,引起強烈的神經刺激和損傷,導致血管運動中樞抑制或交感縮血管纖維功能障礙引起血管擴張,使血管容積增加,血容量相對減少,發生神經源性休克***neurogenicshock***。

  ***五***心臟泵功能障礙

  急性心臟泵功能的嚴重障礙可引起心輸出量急劇減少導致的休克,稱之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常見於急性大面積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嚴重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等心臟疾患。

  ***六***過敏

  具有過敏體質的人接受某些過敏原***如藥物,血清製劑及外界過敏物質等***時,使機體產生Ⅰ型變態反應,促進機體細胞合成和釋放組織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管擴張或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血管容積增加和血容量減少,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外科休克是指因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在上述休克原因中,以前三種在外科休克的發生中最常見。本章以失血失液性休克,創傷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為命題來討論休克。

  昏厥最常發生的情況是:

  1.夜深熟睡後起來小便,在小便完後突然意識喪失而倒地,這稱為“排尿性昏厥”,其機理與突然從臥位變為立位,大腦血流相對減少有關。加上站立時排尿,排尿後膀胱排空造成腹腔空虛,腹壓相對較低,大量血液流向腹腔,致使大腦相對缺血缺氧。尤其是在站立的情況下,心臟供給到大腦的血量不足,因而造成意識喪失倒地。

  2.久站後突然意識喪失昏倒,一般稱之為直立性低血壓。有些人長久蹲在地上或坐得太久突然站立起來產生昏厥,其機理由於久站、久蹲、久坐後血液大量滯留在心臟水平以下的下半部軀體,如腹腔、雙腿等,心臟一時不能提供高位供血,造成大腦供血相對減少而意識喪失昏倒。

  3.持續較長時間熱水浴造成血液大量流向軀體肌肉或面板,而致大腦血流量減少***尤其伴有體位改變時***產生昏厥。

  休克的預防

  預防休克是一危重變化的動態過程,臨床應熟悉休克的早期症狀、體徵,積極治療原發病,防止休克的發生。已發生休克者,應及時治療,治療愈早愈好,針對不同型別的休克,施以針對性治療。

  具體措施包括:

  1、包括積極處理引起休克的原發傷、病。如創傷制動、大出血止血、保證呼吸道通暢等。採取頭和軀幹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體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靜脈通道,並用藥物維持血壓。早期予以鼻管或面罩吸氧。注意保溫。

  2、若出現輕度頭昏,可攙扶著走一定時間,不適的感覺就會消失。稍重的沒有走動能力的,可讓患者平躺,衣領鬆開,頭部略放低,然後抬高患者下肢作輕微的抖動,患者症狀馬上得到緩解。

  3、嚴重感染病人,應及時採用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積極清除原發病灶***如引流排膿等***。對某些可能併發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緊術前準備,2小時內行手術治療,如壞死腸段切除。

  4、必須充分做好手術病人的術前準備。

  包括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和低蛋白血癥,補足血容量。同時要充分估計術中可能發生休克的各種因素,採取相應的預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5、必須注意的是不論患者休克程度輕重如何,在急救時不要給患者喝任何飲料或服藥,以免出現嗆咳而導致呼吸困難。待其清醒後才讓其喝些溫開水,並特別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6、密切觀察病人中樞神經系統、心、肺、腎功能,立足於改善組織血流灌注,及時調整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