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職稱論文範文

  中醫學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醫學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中醫穴位理論醫學

  【摘要】目的:觀察按揉腰眼組穴為主 治療 腰部勞損的 臨床療效。方法:對69例腰部勞損患者採用按揉腰眼組穴為主結合在腰部膀胱經處運用法和按揉治療。 結果與討論: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01%,而且對單純性腰部勞損效果更好。

  【關鍵詞】腰部勞損;按揉;腰眼組穴

  【Abstract】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rubs the sides of the small of the back group hole primarily to treat the waist strai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 Uses to 69 examples waists strain patient according to rubs the sides of the small of the back group hole primarily to unify in the waist urinary bladder after place bring to bear means and according to rubs the treatment. Result and discussion: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is 97.01%,moreover is better to the pure waist strain effect.

  【Key words】Waist strain; According to rubs; Sides of the small of the back group hole腰部勞損是指腰部肌肉、筋膜與韌帶軟 組織慢性損傷,導致區域性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腰骶部一側或者兩側的瀰漫性疼痛。是腰腿痛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我們採用腰眼組穴按揉治療本病,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 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所有病例均為門診病人,總共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3歲,平均43.2±0.6歲;病程最短3星期,最長23年,平均27?1±3.0個月。32例出現了脊柱側彎,其中12例合併骶髂關節錯動、3例有坐骨神經刺激症狀。

  1.2診斷標準:按照上海市衛生局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第2版***中腰肌勞損的診斷標準。

  1.3排除標準。

  1.3.1腰椎有骨折、結核、腫瘤、骨質疏鬆之後的腰肌勞損患者。

  1.3.2合併有內臟器官急重症患者、孕婦、合併嚴重腰椎間盤突出和骶髂關節脫位及半脫位患者。

  1.3.3未按要求完成推拿療程的患者或資料不全者不列入 統計病例之內。

  2治療方法

  運用法沿腰部兩側膀胱經推拿3~5遍5分鐘,掌揉法、擦法於肓門、志室、秩邊、命門、腎俞、阿是穴等穴,5~8分鐘,以患者出現酸脹、透熱為佳,按揉法、肘壓法著重按揉腰眼組穴***胞肓、八髎、腰眼、居髎、環跳穴***3~5分鐘,要求出現酸脹甚至輕度疼痛,以可耐受為度。用斜扳法結束手法治療。隔天1次,10次為1療程並統計療效。

  治療期間注意事項:

  2.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必要時用腰椎固定帶支援。

  2.2禁止負重,避免背、提、拎重物,避免長時多次彎腰動作,避免久坐、久立、久行。

  2.3儘量臥硬板床,避免軟床。

  2.4避免坐矮板凳和軟沙發。

  3治療效果

  3.1療效標準:按照上海市衛生局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第2版***中腰肌勞損的療效評定標準: [1]

  治癒:腰痛消失,腰部活動自如。

  好轉:腰痛基本消失,勞累後略有酸脹不適,腰部活動功能正常。

  未愈:腰痛無明顯緩解,腰部活動仍有障礙。

  3.2治療結果:所有患者均按1個療程統計療效***見附表***

  附表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有效例數治癒好轉無效因故不能完成總有效率6738***56.72***27***40.30***2***2.99***265***97.01***治療總有效率97.01%,病人中有2例因非治療因素不能完成。無效的2例均為脊柱側彎患者,並有骶髂關節錯動及坐骨神經刺激症狀;好轉的27例中有15例有脊柱側彎,8例有骶髂關節錯動。

  4討論

  祖國 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者年老體衰,生活起居不慎,致風、寒、溼邪痺阻筋脈,日久致腎陽虧虛,血虛寒凝而為病。循經按摩可調解經氣、通經活絡,改善背、腰、下肢等受累部位的血液迴圈,緩解肌肉僵硬和經筋痙攣,消軟陽性反應物,滑按復位,恢復受累肢體功能等優點,[2]從而達到祛瘀生新、通則不痛的作用,從而改善臨床症狀。而且,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合併有脊柱側彎、骶髂關節錯動、坐骨神經刺激症狀的腰肌勞損治療相對困難。

  腰眼組穴***胞肓、八髎、腰眼、居髎、環跳穴***是在臨床 實踐中根據治療 經驗歸納出來的一組穴位。區域性層次解剖結構主要有:豎脊肌、胸腰筋膜深層及淺層、背闊肌腱膜、髂肋肌、腰方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等;刺激的神經主要有:臀上皮神經第四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及皮支、臀上皮神經、髂腹下神經外側皮支、臀上神經、坐骨神經鬆解這些穴位可以有效緩解腰部及臀部的肌肉,明顯緩解症狀。

  總之,推拿在 治療 腰肌勞損方面能有效消除水腫,促進炎症吸收,解除粘連,對於單純性的腰肌勞損效果較好。如果治療中能跳出腰部區域性限制,放眼腰部周圍 組織,就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參考 文獻

  1上海市衛生局編.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第2版***

  2王豔梅.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刺按摩療法鍼灸 臨床雜誌,2007,23***5***:24~2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