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藥方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於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內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它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食管裂孔疝等病並存,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方1 梔子湯

  {處方組成}梔子14克、大黃4克、牡丹皮10克、蘇梗10克、降香6克、白芍15克、枳殼8克、代赭石30克、竹茹12克、阿膠18克、白芨6克***研末沖服***、海螵蛸5克***研末沖服***,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臥位徐徐服之。3周為一療程,1療程後評定療效。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胸骨下灼熱疼痛,平臥或彎腰俯拾時加劇,嚥下困難,噁心嘔吐,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處方來源} 摘自《福建中醫藥》1996,***1***

  方2 公英白芨膏

  {處方組成}蒲公英210克、白芨70克、三七35克***研極粉末***、雞子5枚***取清***、蜂蜜100克。先將蒲公英、白芨水煎2次,每次煮沸1小時,去渣,共取汁1000ML,過濾靜置,取上清液置鍋中,慢火蒸發濃縮至100ML,得清膏侯涼。然後將三 七、蛋清、蜂蜜加水混勻,即得煎膏,裝瓶備用。上述劑量為每人份7日量。

  服法:服藥前,先飲少量溫水以沖洗食管,然後平臥床上緩緩嚥下煎膏,每日3至6次,7天為一療程,服藥其間忌食油炸、辛辣食物,食後再用溫水以沖洗食管。

  主治:返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發病原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於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正常情況下,人均有胃食管反流,稱生理性反流,此時無任何臨床症狀,但在下列情況下,生理性反流可發展成病理性反流,最終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1.食管與胃連線處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壞。如第一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結構――食管下端括約肌鬆弛,可引起病理性反流,主要有擬膽鹼能和β―腎上腺素能藥、α―腎上腺素能拮抗藥、多巴安、***、鈣受體拮抗劑、***、脂肪、酒精、咖啡因、吸菸、口服黃體酮避孕藥等藥物或食物,因影響了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而誘發病理性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礙。本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兩部分,具有減少食管粘膜浸泡於胃酸中的時限,如食管排空異常,易致反流物長時間侵蝕食道粘膜而發生本病。

  3.食管粘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損害。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細胞增生和修復能力的削弱。

  4.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胃排空異常、胃酸分泌過高、幽門括約肌和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十二指腸液和胃液反流入食管,最終反流的膽汁和胃酸共同作用於食管粘膜而引起本病。

  5.誘發因素。肥胖、大量腹水、妊娠後期、胃內壓增高等因素均可誘發本病。

  本病屬於中醫的“噎食”、“噎膈”、“吐酸”等病證範疇。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情志不舒,氣滯不暢,日久化熱化火,灼傷津液,食管失去濡養,或因氣滯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熱內生,痰阻食道,胃氣不降而發生本病。

  反流性食管炎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胃、十二指腸疾病。患有胃排空障礙、胃酸分泌過多、幽門括約肌鬆弛等胃腸疾病者,應及時診治,以免胃、腸液反流而導致本病。

  2.增強體質。平素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保持健康的體魄,使食道下端括約肌維持一定的張力,同時可以保持良好的體型,使之不致肥胖,有助於預防本病的發生。

  3.怡情放懷。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情舒暢,氣機調順,胃腸液體下行為順而不反流,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禁食刺激之物。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易傷脾損胃,高脂餐、飲酒、咖啡、吸菸等均易致食道下端括約肌鬆弛,平素無病者應少食,有本病者應禁食。

  5.慎用某些藥物。發病原因中所提的某些藥物,如多巴安、***等應慎用,以免引起“第一抗反流屏障”的損害而誘發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