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檢查要求早晨空腹抽血的原因

  抽血檢查一般採靜脈血,靜脈血化驗除特殊要求的專案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儘量減少運動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須按時服用的某些實驗結果有所幹擾。如是住院病人,應在比較平穩的狀態下,由醫生或護士為您抽血。抽血前應儘量清潔抽血部位的面板。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專案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

  

  假如有人患了某種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或者糖尿病時,醫生往往要通過血液的化驗檢查,來肯定診斷、判斷病情程度以及觀察治療效果等。但為什麼有些化驗專案必須要在早晨空腹時抽血呢?

  我們知道,血液中的成分很複雜,凡是組織代謝所需要的物質如氨基酸、糖、礦物質等,或者是代謝產生的廢物,或是臟器病變後產生的異常物質,都是通過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的。因此,血液的成分會隨著機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不斷地變化著。

  此外,血液也受到很多外來因素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人體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入食物來保證物質能量的供應,使新陳代謝得以不斷地進行。食物通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吸收後,由血液、淋巴液把營養物質運輸到肝臟和全身各處。所以在進餐以後,血液和肝臟中的濃度逐漸升高,經6-8小時的合成利用及排洩的過程,血液中的濃度才會回到原有的水平。如果我們抽去做化驗的血液含有食物代謝後的某些成分,那麼檢查結果當然不會準確了。

  由此,我們不難知道,參加代謝的器官有了疾病***如肝、胰、腎等***,採取血液化驗檢查可以反映出來,但必須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素,以免造成誤診或漏診。具體來講,諸如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和血糖等相關血液檢查要求在早晨空腹時採血。早晨,我們的機體相對來說處於基礎代謝狀態,所得結果也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而且,許多抽血化驗專案的正常參考範圍,均來源於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的結果經統計分析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