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元電荷元電荷的屬性

  在各種帶電微粒中,電子電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也是物理學的基本常數之一,那麼你對元電荷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元電荷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元電荷的簡介

  元電荷的精確測量

  美國實驗物理學家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設計了油滴實驗:將兩塊水平放置的金屬板分別與電源正、負極相接,使兩塊金屬板帶上異種電荷。用噴霧器噴出帶電油滴,帶電油滴進入兩平板之間時,調節電壓使油滴電場力、重力平衡,由此就可以求出油滴所帶電荷量。

  1910年,他第三次作了改進,使油滴可以在電場力與重力平衡時上上下下地運動,而且在受到照射時還可看到因電量改變而致的油滴突然變化,從而求出電荷量改變的差值;1913年,他得到電子電荷的數值:e=***4.774±0.009***×10-10esu,***通常取e=1.6×10-19C***這樣,就從實驗上確證了元電荷的存在。他測得的精確值最終結束了關於對電子離散性的爭論,並使許多物理常數的計算達到較高的精度。

  密立根由於測量電子電荷量等方面的傑出成就而榮獲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元電荷的屬性

  最初引起人們對電感興趣的經驗事實是通過兩個絕緣體<如:毛皮和琥珀>進行摩擦而是摩擦一者產生吸引和排斥碎小物體<如紙屑>的現象,這首先是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經驗事實而被人們認識和感知的。人們對於電的本性的認識首先歸之於人們的經驗事實是不過分的。

  對電現象本質的認識是在幾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對電現象的定性認識乃至一百五十年前對電現象定量的分析,直到現代物理學中場論中對電的相互作用過程的認識理解上,除了對電本身的屬性歸之於吸引和排斥之外,並沒有使電本身的屬性有多少改變.吸引和排斥兩大特點,已是經驗事實所不能否認的電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所表現的基本屬性特點之一。

  從最初引起吸引和排斥現象的兩個帶電體,到採用微觀分析的方法將形成吸引和排斥兩種不同的電的作用歸之於相互作用的兩種基本電荷間的作用,這是人類對電的本性的認識大大推進了一步。所建立的電現象間相互作用的途徑——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非常偉大的一個哲學思想。

  沿著這一途徑,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逐漸被人們所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電荷本身的屬性進行確定,比較有名的是庫侖的扭秤試驗,他從微觀到巨集觀建立了電荷相互作用確定的量與量之間的關係。將電荷對外作用除了這種經驗事實之外,對電荷間這種相互作用的規律起決定性作用的還存在兩個哲學思想。反映在經驗事實的檢驗上就是“一個導體,當放在一個閉合中空導體的內部並和它接觸時,將失去其所有的電荷。”

  電荷量子化的介紹

  所謂電荷的量子化指的是任何帶電體的的電量只能取分立、不連續的量值的性質。那麼也就是說任何帶電體的電量都是基本元電荷的整數倍。 密立根的實驗證明了微小粒子的帶電量不是連續變化的,電荷量總是某個元電荷的整數倍,電荷量遵循量子變化規律。

  1964年蓋爾曼等人提出的夸克模型認為,質子和中子等,分別由具有-1/3e和2/3e的夸克組成,這表明,電荷可以是e的1/3或2/3的倍數。這也被實驗所證實。這雖不是元電荷的整數倍,但它依然是量子化的!

  一種哲學觀念是守恆的觀念,它假設電荷對外的作用在通過以電荷為球心的不同球面上,其電的作用總量不變。

  另一種哲學觀念是電荷對外的作用過程中在空間中延伸是作用採用均分的原則,即張量的屬性。***在空間延伸時的特點***

  對庫侖定律進行檢驗的事實確立瞭如上兩個方法和原則。同時也說明,傳統的物理學對靜電場中的描述規律也間接來源於這兩個哲學觀念。

元電荷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