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心學開創者陸九齡生平簡介

  陸九齡***1132-1180***,字子壽,金溪歸政***今江西省金溪縣陸坊鄉***青田村人,人稱復齋先生。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陸九齡簡介

  陸九齡,字子壽,金溪歸政青田村人,人稱復齋先生。生於1132年,死於1180年,享年四十九歲他是儒家心學的開創者之一,下面介紹一下陸九齡簡介。

  陸九齡的祖先為避難,躲到青田村,好幾世的子孫都定居在青田村。陸九齡的父親陸賀,悉心研究典籍,很受鄉里人尊敬。陸賀一共有六個孩子,陸九齡排行老五。陸九齡年幼的時候就相當聰明,年紀稍大點就在郡裡進行學習。從諸子百家到陰陽、星曆、五行、卜筮,沒有陸九齡不涉獵的,愛好頗為廣泛。當時正值秦檜這個亂臣賊子霸佔了國家權力,不事禮法,於是就回了老家,跟著父親、兄弟們一起講學,即使是退休後吏部員外郎許忻對陸九齡也是以賓客的禮遇待陸九齡沒有絲毫怠慢。

  陸九齡在乾道五年的時候中了進士,本來是要到桂陽去任職,但是被陸九齡以雙親年老,需要奉養為由拒絕了,後來就改派去興國軍。還沒去赴任,就碰到湖南茶民起義,陸九齡當即主持鄉郡“義社”,帶著自己的徒弟和鄉人一起習武,防禦起義軍入境。等起義事件一過,趕到興國郡治***今湖北陽新***,立即整肅學規,勸當地的人好好學習,一時間學風大振。

  後來被調到全州進行教授,也許是年紀大了,又或許是常年在外奔波落下病根,還沒赴任就病死了,享年四十九歲。陸九齡簡介就是這樣。

  陸九齡的思想觀點

  陸九齡是陸賀的第五個兒子,在陸家,每個兒子都各盡所能維護著陸家。陸九齡和陸九淵一起創立了心學,在一些觀點上面和當時的其它在這方面有研究的人有所不同,那麼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陸九齡的思想觀點。

  陸九齡在官場上沒有什麼作為,所以長期跟著父兄研究和宣講理學,為學注重倫理道德的實踐。在陸九齡看來,“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和出發點,有點像我們政治所學的唯心論。自古以來,聖人所提倡的“道統”即是“心”,如果離開“心”就好像“無址”而“成岑”。陸九淵對繁瑣支離的治學方法很不看好,要求廢除紙上的那一套,多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完善自我、認識自我,體悟本心。從而做到在面對利益得失能做到不失望,對於小事心中坦蕩,不斤斤計較,泰然處之。反對“棄日用而論心,遺倫理而語道”。陸九淵對求學者循循善誘,通過給他們講道理啟發這些人去自悟其中的道理。

  陸九齡的思想觀點,雖與朱熹觀點不同,但是並不影響二人的友情。有“珍重友朋情切琢”的品格。在這點上陸九淵沒有哥哥陸九齡大度,因為和朱熹觀點不同,陸九淵和朱熹的關係並不好。晚年陸九齡還常常和張拭互相以書信論學。陸九齡著有《復齋文集》,所以世人稱他為復齋先生。

  陸九齡與陸九淵

  陸九齡是心學的主要開創人之一,著有《復齋文集》,所以人稱復齋先生。陸九淵是陸九齡的弟弟,在家排行老么,開創了心學,是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稱存齋先生。接下來,詳細的說一下陸九齡、陸九淵兩兄弟的故事。

  陸九齡和陸九淵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陸賀一直很喜歡研究典籍,因為學識淵博,很受鄉里人尊敬。陸九齡和陸九淵從小都很聰明,在父親和兄長的耳濡目染下,都很喜歡學習、看書。陸九齡年紀稍大點的時候就被送到郡裡去學習,無論是諸子百家、卜筮、還是陰陽等其他知識,小陸九齡都有所涉獵。讀書以博見長。

  而陸九淵相反,雖然小陸九淵也很好學,但是他的好學不在於博覽,不在於看很多書,而善於思考上,對於一個不懂的問題,有追根尋底的優良品性。三、四歲時,他曾向父親發問,“天地何所窮際”,父親只是笑笑並沒回答他,也許是覺得陸九淵還太小,給他解釋了也不懂。但是較真的陸九淵,沒弄明白很不甘心,他竟為這個問題費盡思索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後來他讀書更是孜孜不倦,經常能在書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陸九齡、陸九淵受其父親影響都愛好講學,後一起創立了心學,在民間流傳,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