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最大的海

  是:渤海

 

  渤海,舊稱勃海、北海。渤海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的北部地區最大的內海。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更為詳細的資料

 

  渤海,在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三省一市之間。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遙相對峙,像一雙巨臂把渤海環抱起來,海岸線所圍的形態好似一個葫蘆。渤海通過渤海海峽 [1] 與黃海相通。渤海海峽口寬59海里,有30多個島嶼,其中較大的有南長山島、砣磯島、欽島和皇城島等,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 渤海由北部遼東灣、西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中央淺海盆地和渤海海峽五部分組成。

 

  名稱源起

 

  根據史料記載,在西周時期,中國海還不存在具體海區的名稱,凡是能見到的海,一律都稱為“海”。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增加、漁業的興起以及沿海一帶海洋災害的不時發生,人們開始把海域加以命名區分。據史料記載,渤海改稱為“勃海”,蘇秦曾說:齊北有勃海。田肯曾說:齊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渤海也被稱為“少海“,《韓非子》記載:齊景公遊於少海。自元朝以後,“渤海”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環境

 

  渤海是一個近封閉的內海,地處中國大陸東部北端,即北緯37°07′-41°,東經117°35′-122°15′的區域。它一面臨海,三面環陸,北,西,南三面分別與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三省一市毗鄰,東面經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與山東半島北岸的蓬萊角間的連線即為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猶如伸出的雙臂將其合抱,構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放眼眺望,渤海形如一東北—西南向微傾的葫蘆,側臥於華北大地,其底部兩側即為萊州灣和渤海灣 [2] ,頂部為遼東灣。渤海海域面積77284㎞²,大陸海岸線長2668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下的海域面積佔一半以上。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

 

  地質地貌

 

  地形屬於渤海—華北盆地。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

 

  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岩岸三種類型。渤海灣,黃河三角洲和遼東灣北岸等沿岸為粉沙淤泥質海岸,灤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屬沙礫質岸,山東半島北岸和遼東半島西岸主要為基岩海岸。渤海基本上為陸地所環抱,僅東部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沉積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為主。渤海周圍有三個主要海灣:北面的遼東灣,西面的渤海灣、南面的萊州灣。由於遼河,灤河,海河,黃河等帶來大量泥沙,海底平坦,餌料豐富,是中國大型海洋水產養殖基地。盛產對蝦,黃魚。沿岸鹽田較多,以西岸的長蘆鹽場最著名。主要島嶼有廟島群島,長興島、西中島,菊花島等。2007年在渤海海底發現豐富的石油,已大規模開採。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渤海與黃海分界有多種說法,常見的是以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西角與山東半島北岸的蓬萊頭間的連線為分界,這種意義下,渤海的面積為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總容量不過1730立方千米。渤海沿岸水淺,特別是河流注入地方僅幾米深;而東部的老鐵山水道最深,達到86米。

 

  生態特徵

 

  渤海沿岸江河縱橫,有大小河流40條,其中萊洲灣沿岸19條,渤海灣沿岸16條,遼東灣沿岸15條,形成渤海沿岸三大水系和三大海灣生態系統。入海河流每年攜帶大量泥沙堆積於三個海灣,在灣頂處形成寬廣的遼河口三角洲溼地、黃河口三角洲溼地、海河口三角洲溼地,年造陸達20平方千米。溼地生物種類繁多,植物有蘆葦,水蔥,鹼蓬,三稜麓草和藻類等,鳥類有150多種。遼河口三角洲溼地和海河口三角洲溼地是中國蘆葦的主產區,這裡蘆葦叢生,每年為中國造紙業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料。渤海沿岸河口淺水區營養鹽豐富,餌料生物繁多,是經濟魚,蝦,蟹類的產卵場,育幼場和索餌場。渤海中部深水區既是黃渤海經濟魚,蝦,蟹類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魚,蝦,蟹類的越冬場。因此,渤海有河口三角洲溼地生態系,河口生態系和渤海中部深水區生態系三大生態系統。環渤海三大城市群生態系統與渤海三大生態系統相互作用,構成了渤海地區的複合生態系統。

 

  渤海沿岸有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遼河、海河、黃河[4] 等河流從陸上帶來大量有機物質,使這裡成為盛產對蝦、蟹和黃花魚的天然漁場。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西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頭的連線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渤海在遼東半島南與山東半島北連線以西,為一半封閉型中國內海。渤海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3個灣和中部海區,海域面積77000㎞²,為我國海域面積的1.63%。渤海由河北,山東,遼寧3省和天津市環抱,總共有13座環渤海城市。過去的數十年中,豐富優質的漁業、港口、石油、景觀和海鹽資源,使得環渤海地區經濟具有快速發展的顯著特徵。海洋資源的開發和海洋工業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的領域之一。然而,隨著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渤海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同時受到較大的破壞。渤海環境質量嚴重惡化,表現於海岸帶汙染明顯,汙染範圍擴大,生態系統弱化,生態環境退化,赤潮,富營養化等。渤海環境狀況已經引起政府和研究機構的關注。對其環境質量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諸如生態系統、環境引數、赤潮、富營養化等。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是渤海的五大優勢資源。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浮游植物年生產量1.4億噸,魚類年生產量49萬噸。渤海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是多種魚,蝦,蟹,貝類繁殖,棲息、生長的良好場所,故有“聚寶盆”之稱。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是最重要的經濟種類。渤海港口具有分佈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處。渤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連成一片,渤海已成為我國第二個大慶。[5] 渤海沿岸自然風景優美,名勝古蹟眾多,充分具備了以陽光、海水、沙灘、綠色、動物為主題的溫帶海濱旅遊度假資源條件。渤海是我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底質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鹽業生產。我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滷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

 

  自然資源

 

  渤海沿岸有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遼河、海河、黃河[4] 等河流從陸上帶來大量有機物質,使這裡成為盛產對蝦、蟹和黃花魚的天然漁場。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西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頭的連線是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渤海在遼東半島南與山東半島北連線以西,為一半封閉型中國內海。渤海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3個灣和中部海區,海域面積77000㎞²,為我國海域面積的1.63%。渤海由河北,山東,遼寧3省和天津市環抱,總共有13座環渤海城市。過去的數十年中,豐富優質的漁業、港口、石油、景觀和海鹽資源,使得環渤海地區經濟具有快速發展的顯著特徵。海洋資源的開發和海洋工業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的領域之一。然而,隨著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渤海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同時受到較大的破壞。渤海環境質量嚴重惡化,表現於海岸帶汙染明顯,汙染範圍擴大,生態系統弱化,生態環境退化,赤潮,富營養化等。渤海環境狀況已經引起政府和研究機構的關注。對其環境質量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諸如生態系統、環境引數、赤潮、富營養化等。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是渤海的五大優勢資源。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浮游植物年生產量1.4億噸,魚類年生產量49萬噸。渤海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是多種魚,蝦,蟹,貝類繁殖,棲息、生長的良好場所,故有“聚寶盆”之稱。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是最重要的經濟種類。渤海港口具有分佈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處。渤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連成一片,渤海已成為我國第二個大慶。[5] 渤海沿岸自然風景優美,名勝古蹟眾多,充分具備了以陽光、海水、沙灘、綠色、動物為主題的溫帶海濱旅遊度假資源條件。渤海是我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底質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鹽業生產。我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滷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

 

  經濟發展

 

  環渤海城市是我國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其中擁有許多著名的大中型企業。1997年,13座城市的GDP佔了全國GDP的7.8%。因此,環渤海城市的經濟對於全國十分重要。根據環渤海4省、直轄市工農業GDP增長速度可以看出,這些地區的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其中工業包括鋼鐵、機械、電子儀器、石油、石油化工、造船等行業,在全國工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7年來,該地區工業發展迅速。1994-1998年河北和山東兩省的工業GDP持續增長;天津市和遼寧省在1994-1997年保持增長,但到1998年稍有回落。儘管農業GDP增長速度不及工業GDP增長明顯,尤其是在1996年以後,但農業發展穩定,產值保持穩定增加的趨勢。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顯著發展和城市化過程中,環渤海城市對全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援。[6] 渤海豐富的漁業、港口、石油、旅遊、海鹽等資源及其宜人的自然環境條件,為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生機。同時,由於第一產業的蓬勃發展,還帶動了海洋化工、修造船、水產加工、石油化工、紡織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另外,渤海灘塗十分寬廣,有灘塗面積5100平方千米,每年淤漲面積達20平方千米,豐富的灘塗資源為解決沿海地區人多地少的矛盾提供了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2000年,渤海沿海城市人口為358***8萬人,佔全國沿海城市人口的23.8%;渤海沿海城市國內生產總值5453.26億元,佔全國沿海城市GDP的28.5%。環渤海地區已經成為中國人口素質和密度最高,經濟和文化教育最發達,科技力量和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地區之一。早在九千年前,渤海還是一片淺窪地,地勢低平,後採海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今日之渤海。渤海面積7.8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3784千米,平均水深18米。渤海由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和中央盆地四部分組成。三面環陸,東面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連,是個瓶頸式的半封閉內海,自身水體交換異常緩慢。據專家估計,整個渤海海水的迴圈週期大約需要40-200年,自身的納汙淨化能力非常有限。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