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相鄭是什麼樣的典故

  子產相鄭,看字面意思是說子產做鄭國的宰相。子產是春秋時期的鄭國人,是鄭國貴族官職做到了國卿相當於宰相,故叫子產相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子產相鄭的典故

  子產相鄭的確是一篇歷史故事,出自《左傳》,原文如下:

  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臧孫行猛政,子貢非之,曰:“獨不聞子產之相鄭乎?推賢舉能,抑惡揚善;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卒,國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其生也見愛,死也可悲!”

  這到底說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意思是說臧孫實行比較嚴苛的發令政策,子貢不贊同他的做法,就對他說:你難道沒聽說過子產在鄭國做丞相的事蹟嗎?他推舉任用有才能的人,遠離壞人表揚好人,有能之士不在乎他的短處,也不去說他的小缺點。所以他的口碑都很好,這樣治理國家就會使得國家越來越好,百姓能自給自足,牢房裡面沒有犯人。子產去世後,所有的百姓都流淚了,幾個月內都聽不到娛樂琴聲,這就足以說明子產的政策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受到百姓愛戴的。

  其實,子產相鄭反映了子產作為一個政治家思想家出眾的政治智慧,他作為一個國家的的執政人物,表現出了選賢任能,知人善任的智慧,以及勤政愛民,讓更多的人蔘與到政治當中去的民主思想。

  子產鑄刑書有哪些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時期,社會也發生許多巨大變化。子產,又名公孫僑,字子美,他是鄭國貴族。公元前543年以後,子產在鄭國執政期間,順應歷史潮流,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法律的改革措施。在政治經濟等重大改革之後,子產又在鄭國實行了一個重大改革那就是鑄刑書,頒佈法律。

  刑書就是法律條文,鑄刑書就是把法律條文鑄造在金屬器具,比如鼎上面。情況和羅馬銅表法相似,雖然子產不是第一個制定刑書的,在夏商周時就有了。雖然具體內容尚不可考證,但根據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可以知道,子產頒佈的法律條文有損當時王室貴族的利益,但是基本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歷史發展的需要。

  子產鑄刑書衝破了貴族階層濫用私刑的傳統,使得國家法律有了一個較為統一的標準。另外子產的立法思想相對比較折中,介於禮和法之間,他還將德、刑、法統一起來看待,認為刑法也是禮的一部分。子產在執法過程中主張寬嚴相濟,將寬厚的政策和嚴厲的政策相互結合起來使用。

  子產還主張在執法過程中,量刑要有依據,要根據法律條文行事,但又不能僅僅拘泥於此,要靈活運用。

  鄭國在經歷子產的政治經濟和刑法等重大改革後,百姓生活比較***富足,鄭國也在這二十多年中沒有大的兵禍戰亂,可以說子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同時也給別的國家做出一定的示範。

  春秋政治家鄭子產生平簡介

  子產名字叫姬僑,他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本來姓公孫,字子產,號成子。他是鄭國的貴族,在鄭簡公時期做了鄭國的卿執掌國政,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政治家。

  子產在執政時期,既維護公室的利益,又限制王室貴族的特權,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有整頓田制,劃定土地疆界,將農民按照人數多少進行編制,對私田按地畝進行交稅;作丘賦,按照人口多少來繳納稅賦;修訂刑書,並公佈了成文法律;主張人們必須先進行學習後才能參與國家政治,主要量才而用的制度。提倡鄉校,讓普通百姓也參與議政,提倡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子產還實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但並不徹底,對勞動人民的反抗則採取鎮壓措施。在世界觀方面,子產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他認為天體執行的軌道與人事遵行的法則互不相干,否定占星術能預測人事。但子產仍保留靈魂不死觀念,認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厲。這是中國哲學史上對形神關係的初步探討。他還提出了人性觀念,認為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這也是中國哲學史上探討人性問題的開端。

  子產的一系列主張在當時都是非常有用而且必要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鄭國乃至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雖然現在看來不盡完善,但在那個社會來說是非常先進的了。另外子產還是非常有才能的外交能手,鄭國在諸侯國中本來就弱小,不受尊重,但在他的言辭之下為鄭國挽回了尊嚴,得到大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