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兒寓言故事大全

  少兒愛問為什麼,多看有智慧的寓言故事是有助他們健康成長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對你們有用!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1:詬如不聞

  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彥國,死後諡號文忠,所以後人稱他為富文忠公。

  據宋人陳長方編撰的《步裡客談》說,富弼少年時,好學,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罵他,他好象沒有聽見一樣。旁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哩!”他毫不在意,說:“恐怕不是罵我吧?”旁人又告訴他:“那人指名道姓地罵你哩!”他還是毫不在意,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

  這叫做“詬如不聞”***詬,就是辱罵***,被人辱罵了卻好象沒有聽見一樣。古時候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寬洪大量的態度。其實,如果不論對於任何人的辱罵,也不論他罵些什麼,一概不加區別,不予分析,不採取適當方式給以回答,而一概裝作沒有聽見一樣,這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

  就拿富弼來說,宋仁宗時,東北的契丹興兵南侵,要求割給領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談判。這位以“寬洪大量”聞名的富弼,卻堅決拒絕了契丹的無理要求,並且把或戰或和的利害關係,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無奈,只得把兵撤了回去。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2:孤注一擲

  北宋時期,遼軍進攻中原,奸臣王欽若要宋真宗把國都遷到南面去。宰相寇準堅決反對。真宗在寇準的倡儀下,親自領兵反擊,果然打了勝仗。從此,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了。

  王欽若對此非常嫉妒。

  一天,他陪真宗賭博,故意輸給真宗,然後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說:這次我要孤注一擲了。過了一會,他說:皇上,賭博和打仗是一樣的道理,上次寇準要你上前線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樣做太危險了!

  這個成語比喻使出全部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3:顧曲周郎

  東漢末年,吳中有一位名將叫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與孫策友善,後歸孫策,為建威中郎將,助策在江東創立了孫吳政權。

  孫策死後,周瑜與張昭同輔孫權,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周瑜和魯肅堅決主戰,並親率吳軍大破曹兵於赤壁。兩年後周瑜病死,終年35歲。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精於音樂,有很高的音樂欣賞能力。

  據載: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幾分醉意了,也能聽出那怕是很細微的差錯。每當發現了錯誤,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錯了。因此,當時有句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伸出“顧曲周郎”這句成語,指歌曲評論家、內行人。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4: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

  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裡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5:過河拆橋

  元朝的許有壬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逐漸被提升為參政***官名***。當元順帝準備廢除科舉制度時,許有壬表示反對,並和贊成廢除科舉的官員爭辯。廢除科舉制度的詔令下達時,元順帝故意讓許有壬跪在頭裡聽。許有壬極不情願地做了。散朝後,治書待御史***官名***普化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上來的,現在宣讀廢除科舉的詔令,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

  過河拆橋比喻目的達到後,將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中國少兒寓言故事篇6:管中窺豹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少年時就有很大名聲。

  有一次,他觀看家中門生玩擲骰子游戲,發現有個人要輸,便說:“南邊的風力不強。”門生們笑道:“這個小孩像從竹管裡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點來。”王獻之生氣地說:“你們不要小看人!遠的,我慚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國時魏人,為人清高,很有才學***;近的,我慚愧不如劉真長***即劉惔,王羲之的朋友***。”說完,便拂袖而去。

  後來,王獻之成了著名書法家,與其父王羲之齊名,被後世並稱“二王”。

  

1.中國兒童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2.適合少兒的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3.適合兒童看的寓言故事

4.中國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5.兒童寓言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