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寓言故事大全集

  喜歡中國成語的人們,多是被成語背後的寓言故事所折服。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大全集,希望對你們有用!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1:兵不血刃

  東晉的屯騎校尉郭默作戰勇敢,曾與後趙的建立者石勒等作過戰,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貫驕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裡,有一次因為洩私憤竟然殺死了平南劉胤。事後,還大膽偽造詔書,誣諂劉胤謀反,向各州郡通報。這件事暴露後宰相王導怕朝廷無力懲處他,不但不向他問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職。

  陶侃知道這件事後,一方面上書朝廷請求討伐郭默,一方面寫信給王導,要求他採取果斷措施。信中有兩句話寫得非常有力:“郭默殺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當州官。難道他殺害宰相,也就讓他當宰相不成!”

  王導讀了這封信,受到很大的觸動,便派陶侃率軍去討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領兵作戰十分厲害,聽說他親自來討伐,非常焦急,打算率軍離開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還未離城,陶侃的大軍就已經將江州團團圍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後難逃性命;想開城門投降,又怕朝廷要殺他的頭,真是左右為難。他手下的一名叛將見大勢已去,將他逮捕後開城門投降。陶侃終於不戰而取得勝利,平定了這次叛亂。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2:波瀾老成

  元朝湯編著的《畫鑑·宋畫》裡記載著一個故事。宋朝有個名叫徐友的畫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後面的牆壁上,畫了一幅描繪河水的壁畫,題名《清濟貫河》,其中有一筆從頭到尾長達40丈,受到觀眾的特別注意。湯對此發表評論說:“其實徐友的妙處並不在此。因為他功力深厚,筆法老練,線條連綿不斷,像波濤起伏***原文是‘筆法既老,波瀾起伏’***,跟水勢相結合,互相影響,就覺得越看越奇了。”

  後來,人們把“波瀾獨老成”這個成語,來形容詩文氣勢雄壯,功力深厚。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3:卜晝卜夜

  敬仲,即春秋時陳國的公子完,同陳宣公是兄弟。陳宣公為了叫寵姬所生的兒子款為太子,便把原來立為太子的大兒子禦寇殺了。敬仲是站在禦寇一邊的,因此不能在陳國安身立足,便投奔齊國。齊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為“卿”。敬仲謙虛地說:“我是投奔貴國的客人,蒙您收留,讓我在這裡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經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讓人笑我不知足呢!”齊桓公覺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為“工正”,請他擔任管理各種工匠的職務。但是對他的待遇,仍不同於一般官員。齊桓公經常找他談天、遊玩。

  這段故事,在《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有記載。同時,它還記載著這麼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齊桓公到敬仲家裡去,敬仲拿出酒來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興,直到天快黑了,還叫點燈,要繼續喝。敬仲婉言勸止,說道:“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我只準備白天陪您玩,卻沒有打算繼續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於這段故事,後來形容遊宴無度,不計時間,從白晝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晝,連續不休地玩樂,就叫“卜晝卜夜”。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4:不逞之徒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子駟,派人刺殺了鄭僖公,立僖公之子嘉為國君,即鄭簡公。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打算髮兵討伐。可是還沒動手,就被子駟察覺,搶先一步,把他們通通殺死了。從此,子駟掌握了鄭國的大權。

  後來,子駟又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少給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師氏四家的土地,他們都非常怨恨子駟。於是,幾家就聯合起五家貴族及一夥心懷不滿的人,共同起來發兵討伐子駟。最後,他們攻入國都,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劫持了簡公。

  後來,子駟之子子產,平定了這次叛亂,成為鄭國國君。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5:不得要領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於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裡。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並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麼能出使到那裡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去嗎?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儲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願;見張騫後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裡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裡。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帶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裡,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財物。

  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為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裡,稱為大月氏。現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

  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度。他在那裡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篇6:不得要領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於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裡。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並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麼能出使到那裡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去嗎?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儲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願;見張騫後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裡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裡。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帶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裡,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財物。

  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為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裡,稱為大月氏。現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

  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度。他在那裡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猜你喜歡:

1.中國的所有寓言故事精選

2.最經典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3.所有的中國寓言故事精選

4.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

5.中國經典成語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