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寓言故事

  中國成語是文化的精華,而這些精華有不少的是從可愛有趣的愚公移山中提煉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愛!

  篇1: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託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舍為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捨。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在這個故事中,還引申出另一個成語“退避三舍”,用來比喻退讓或迴避,避免發生衝突。

  篇2: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象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盤,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篇3:補天浴日

  上古時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大戰。

  共工大敗,氣得向西方不周山一頭撞去,把不周山撞壞了。

  不周山是撐天的大柱,大柱一斷,天就坍塌了一大塊,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時,山林起火,洪水橫流,世界發生了可怕的災難。

  創造世界萬物的女神媧***女媧是邯鄲市涉縣人,媧皇宮就坐落在涉縣境內***,在大江大河中挑選了許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來,把石子煉成熔液,然後用這種熔液去修補破壞了的天。

  她又殺了一隻大得無法形容的烏龜,斬下它的4腳,作為4根天柱,豎立在四方,把天撐住。還利用大火後遺留的蘆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場大難,始告平息。

  太陽女神羲和,生有10個兒子,也就是10個太陽。

  他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那裡有一棵大樹,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這棵大樹有幾千丈高,10個太陽,就住在這棵大樹上。

  他們每天一個,輪流在天空值班。

  早上,不論哪個太陽值班,都由他們的媽媽羲和架車伴送。這輛車子很壯觀,是由6條龍拉著的。

  從起點湯谷到終點蒙谷,共有16個站,正好一天的路程。

  車到第14站悲泉,太陽就得下車步行,媽媽羲和架著空車趕回湯谷,為伴送明天值班的兒子去作準備。

  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陽離開扶桑,登上龍車之前,一定先要在咸池裡洗一個澡。

  羲和還常常帶著兒子們在東南海外的甘淵一塊洗澡,甘淵的水,十分甘美,羲和把兒子們一個個都洗得乾乾淨淨,明明亮亮。

  平常人們形容無可比擬的極大的功績時,就借用“女媧補天”和“羲和浴日”這兩個故事來作比喻,稱為“補天浴日”。

  篇4:別有天地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

  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於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遊。幾年間,漫遊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裡,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

  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

  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後,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

  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活。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醜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麼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閒。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裡另有一種境界,不同於黑暗、汙濁的人間。

  
猜你喜歡:

1.兩則

2.中國經典成語寓言故事

3.:天帝賜酒

4.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

5.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