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

  在歷史上寓言也具有悠久的教育傳統,尤其是在人類自我意識覺醒時期它曾扮演了重要的啟蒙角色。那關於中國古代的成語寓言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希望你們喜愛!

  篇1:出爾反爾

  戰國時,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鄒國吃敗仗,死傷了不士。鄒穆公很不高興,問孟子道:在這次戰爭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他們眼看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可恨得很。要是殺了這些人吧,他們人太多,殺也殺不完;要是不殺吧,卻又十分可恨。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記得有一年鬧災荒,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國庫也很充足,管錢糧的官員並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他們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殘害百姓。

  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後,接著又說: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他說,要警惕呀!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對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要用同樣的手段來對待那些長官了。孟子最後告訴鄒穆公說:所以,大王不要去責怪他們、懲罰他們。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就會愛護他們的長官,並且願意為他們獻出生命。

  篇2:出類拔萃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為孟子:孔子、伯夷和伊尹都是聖人,那麼他們三個人有相同的地方嗎?孟子說:有,要是讓他們做君王,他們都能夠讓大家信服,使天下統一。但是要讓他們去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情,或者去殺一個無辜的人,那他們就是死也不會幹的。公孫丑又問:那麼可不可以說,伯夷、伊尹和孔子一樣,都是最偉大的聖人呢?孟子回答:不能這樣說。自從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像孔子那樣偉大的人,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孔子。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申為聚集。這個成語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超過一般人。

  篇3:垂頭喪氣

  唐朝末年,割據河南的朱溫為了操縱朝政大權,率軍襲擊京城長安。宦官韓全海慌忙帶著唐昭宗逃到陝西鳳翔李茂貞處。朱溫又攻打李茂貞,連連勝利,將李茂貞圍在風翔城中。眼看城中糧草已盡,李茂貞被迫同意講和。這時,韓全海等人見大勢已去垂頭喪氣***低著頭,非常頹喪***。最後李茂貞只得交出昭宗,把韓全海等人全部斬首。朱溫帶著昭宗回到長安。這個成語形容失意懊喪的樣子。

  篇4:脣亡齒寒

  晉侯再次向虞國借道去征伐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處在虞國的外面。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必然跟著滅亡。有言:‘輔車***頰骨與牙床***相依,脣亡齒寒’,所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相依關係。”結果虞國國君沒有聽從勸告,晉國在滅了虢國後,順便也滅了虞國。

  篇5:從善如流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對此,《左傳》稱讚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猜你喜歡:

1.

2.古代歷史寓言故事成語

3.古代寓言成語故事

4.古代寓言故事

5.寓言歷史故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