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寓言故事包含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小道理,非常適合小學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驚弓之鳥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去遊玩。玩著玩著看見天上有一群鳥從他們頭上飛過,在這群鳥的後面,有一隻鳥吃力地在追趕著它的同伴,也向這邊飛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會有這樣的事?”魏王真有點不相信地問。更羸說道:“可以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隻掉了隊的鳥飛過來了,它飛的速度比前面幾隻鳥要慢得多,飛的高度也要低一些。這隻鳥飛近了——原來是隻掉了隊的大雁,只見更羸這時用左手託著弓,用右手拉著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對著這隻正飛著的大雁拉滿了弓。只聽得“當”的一聲響,那隻掉了隊正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便問更羸不用箭是憑什麼將空中飛著的鳥射下來的。更羸笑著對魏王講:“沒什麼,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是怎麼知道這隻大雁是受過了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說完就問。更羸笑著繼續對魏王說:“從這隻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更羸接著講:“這隻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裡本來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翅膀再也飛不動了,它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故事中的大雁聽到弓弦聲響後就驚惶萬分,是因為它身上受過箭傷。

  篇2:晏子責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於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雷霆,準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後,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後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於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著齊景公的面歷數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為鳥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後,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殺了,不要殺了,寡人盛怒之下差點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於事的情況下,往往採取側面迂迴的辦法取得成功。

  篇3:後來居上

  漢武帝時,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別叫作汲黯、公孫弘和張湯。這3個人雖然同時在漢武帝手下為臣,但他們的情況卻很不一樣。

  汲黯進京供職時,資歷已經很深且官職也已經很高了,而當時的公孫弘和張湯兩個人還只不過是個小官,職位低得很。可是由於他們為人處事恰到好處,加上政績顯著,因此,公孫弘和張湯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來,直到公孫弘封了侯又拜為相國,張湯也升到了御史大夫,兩人官職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這個人原本就業績不及公孫弘、張湯,可他又偏偏心胸狹窄,眼看那兩位過去遠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裡很不服氣,總想要找個機會跟皇帝評評這個理。

  有一天散朝後,文武大臣們陸續退去,漢武帝慢步踱出宮,正朝著通往御花園的花徑走去。汲黯趕緊趨步上前,對漢武帝說:“陛下,有句話想說給您聽,不知是否感興趣?”

  漢武帝回過身停下,說:“不知是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汲黯說:“皇上您見過農人堆積柴草嗎?他們總是把先搬來的柴草鋪在底層,後搬來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覺得那先搬來的柴草太委屈了嗎?”

  漢武帝有些不解地看著汲黯說:“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汲黯說:“你看,公孫弘、張湯那些小官,論資歷論基礎都在我之後,可現在他們卻一個個後來居上,職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農人一樣嗎?”

  幾句話說得漢武帝很不高興,他覺得汲黯如此簡單、片面地看問題,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貶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壓住火氣,什麼也沒說,拂袖而去。此後,漢武帝對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職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後來者居上,原本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就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了。汲黯認為提拔人才一定要論資排輩,反對後來居上,是不可取的。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