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成語寓言故事大全

  幼兒往往能理解寓言故事的情節,但對其中的深刻寓意卻往往難以理解。因此探索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挖掘蘊含在寓言故事中的教育價值就顯得非常重要。你對動物的成語寓言故事瞭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吝公惜驢

  有一個老漢吝嗇得出了名。雖然一輩子攢了很多錢,卻從來捨不得用,惟有用這些錢放債他才肯拿出來。放債得了更多的錢,於是他的積蓄越來越多。

  儘管如此,老漢還是粗茶淡飯,省吃儉用,一家老小怨氣滿腹,可也沒人敢說什麼。

  老人年紀越來越大了,身子骨也不似往年了,每次出去討債、放債,常常累得渾身像要散了架。別人要替他去,他又不放心,生怕別人會損失了他的錢財。

  一天,兒子對他說:

  “父親,你每次外出,疲勞不堪,不如買頭驢,騎著驢出門會輕鬆一些的。”

  吝老漢拿出錢來,數過來數過去,想到要花那麼多的錢才能買一頭驢,心裡怎麼也捨不得。

  又過了些日子,一天,老漢外出遇上雨,走了一夜的山路才趕回家,淋了雨,受了累,病了一場。

  老人病好後,兒子又勸他買驢,這一次,老漢才狠狠心,買了一頭驢回來。

  自從買了驢,家裡人以為老漢會不再有走路的辛苦了。哪知道,老漢可捨不得每次出門都騎在驢背上。他只是實在太累的時候才騎上驢背,走一段路,又下來步行。

  驢也被養得嬌貴了,只習慣了跟著老漢走。一次,三伏天,老漢又要出門了,看看天熱得很,老漢怕自己支援不住,就牽著驢上路了。去的路上,老漢努力地支援著,終於堅持著自己走到了欠債人家的村子。

  在欠債人家裡吃了午飯,牽著驢往回走。正午的陽光晒得大地像著了火一般,老漢走不多遠,就已經氣喘吁吁了。他只好騎到驢背上。想不到,驢走了沒幾步,也喘得走不動了。

  老漢急忙下來步行,為了減輕驢的負擔,乾脆把驢背上的鞍子也解下來自己提著。驢卸了鞍子撒歡似的跑回了家,老漢在後邊緊跟著跑,生怕驢丟了。結果,一路跑回家,又累又急,加上中暑,生了一場大病,一個月才能

  篇二:楊布打狗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脫下,穿著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來。他家的狗認不出楊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對著他大叫。楊布非常惱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楊朱看見了,說:"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會是這個樣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白的,回來的時候變成黑的了,那你能夠不奇怪嗎?"

  當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腦子發熱,動怒發火;而應該設身外地,換位思考。

  篇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

  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晒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位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篇四:兔死狐悲

  南宋時期,處在金朝統治下的山東農民,紛紛掀起抗金斗爭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

  起義軍遭到金軍的鎮壓,楊安兒犧牲。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號四娘子***率領起義軍從益都轉移到莒縣,繼續鬥爭。

  後來楊妙真和李全結為夫妻,兩支部隊匯合。公元1218年,他們投附宋朝,駐紮在楚州***現在江蘇省淮安縣***。

  此後,李全抱有發展個人實力、割據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軍包圍,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領兵進攻楚州,楊妙真派人去爭取夏全,對夏全說:“你不也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的嗎?如今你卻帶兵來攻打我們。打個比方說,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傷哭泣;如果李全滅亡了,難道獨有你夏全能生存嗎***塬文是‘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希望將軍和我們團結起來。”夏全同意了。

  篇五:首鼠兩端

  西漢武帝時,王太后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著王太后的勢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權。田蚡是個卑鄙陰險、驕橫自私的人物,因為有王太后這座靠山,加之漢武帝當時還年輕,所以他胡作非為,驕橫奢侈,營私舞弊,隨意誣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竇嬰要城南田,竇嬰不給,又聽說灌夫也替竇嬰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竇嬰結了怨***竇嬰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為灌夫掌握著田蚡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田蚡欲將他和竇嬰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結婚,王太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便下了詔書,吩咐諸侯、宗室、大臣們都到丞相府去祝賀。竇嬰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氣得破口大罵起來。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鬧到了武帝那裡,武帝便召集大臣們來研究。竇嬰堅決反對對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則贊成治罪,有的懼伯田蚡的威勢,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御史大夫韓安國說:“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了大功,雖說酒後鬧事,但沒有死罪。可丞相說他不對,也有道理,究竟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吧!”罷朝以後,在皇宮門外,田蚡招呼韓安國坐他的車子,而且很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這個禿老頭子,你為何遲疑不決***首鼠兩端***?”後來,田蚡想法害死了竇嬰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內心恐懼驚嚇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