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活動最宜

  雖說悶了一冬,天氣暖和了也該“活動活動筋骨”,不過,春天的運動和其他季節不同,需要走進大自然,從舒緩的運動開始,重在養護,頗有天人合一的感覺。下面給大家分享適合春季的運動,希望大家喜歡。

  適合春季的運動

  1、散步

  散步最好選在日出之後或日落之時,在家附近的社群小路、公園、河邊都可以,因為這些地方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很高,散步不拘於形式,不要太快,順其自然、不疲勞就好。邊散步邊做深呼吸,能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特別適合體質比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

  2、慢跑

  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實用的運動,對於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慢跑還有助於調節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你可以選擇清晨或晚飯後2小時,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00—200米,每次慢跑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是最好的。

  3、放風箏

  春天放風箏相對於運動來說,似乎娛樂性更強。放風箏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能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比較適合年輕人。中老年人在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頭頸儘量避免長時間後仰。此外,像打太極拳、做操、打球、登山、騎車、仰臥起坐、退步行走等都是非常適合春天做的運動專案。

  春季健身的注意事項

  鍛鍊要適度

  進入春季,氣溫開始回升,健身熱潮也開始升溫。專家提醒,剛進入春季,受氣溫和人體自身因素的影響,激烈的運動方式不是首選,鍛鍊應當適度。

  專家說,春天確實是人們進行戶外健身活動的好時節,科學、適度的戶外活動可以為一年的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經過寒冷的冬季,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功能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肌肉和韌帶也都比較僵硬,因此剛開春的時候進行體育運動應主要以恢復人體機能為目的,不能盲目追求運動量。因為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氣溫條件下,身體活動量過大、出汗過多,一旦被冷空氣侵襲又沒有及時採取保暖措施,很容易受涼感冒或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專家還提醒說,在鍛鍊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讓肌肉和韌帶充分放鬆,防止因為運動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韌帶損傷。至於運動方式,選擇節奏比較慢而且運動量不大的運動為宜,比如爬山、慢跑、步行和做廣播體操等。

  晨煉不宜過早

  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早起鍛鍊的習慣,但專家提醒說,太早進行晨煉,效果並不一定好。

  在春天,早上的氣溫一般很低,並不適宜進行鍛鍊;太陽升起一段時間後,氣溫開始回升,才是鍛鍊的最佳時機。一些地區早晨的霧氣較重,堅持早起鍛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大霧條件下,空氣中的雜質不容易消散,吸入後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在太陽出來霧氣消散之後再進行鍛鍊。

  已經習慣早起的人,可以先在戶內做一些不太消耗體力的活動,在太陽出來之後再進行晨煉。晨煉時應儘量選擇太陽可以直射和有草有水的地方。春天的太陽並不灼人,反而會使人體有溫暖的感覺。晨煉過後,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在心跳等恢復正常之後再洗澡。如果過早洗熱水澡,會造成體表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影響到心、腦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正常血液供應,易發生危險。

  春季運動好處

  1、春季應該多旅遊。因為在寒冷的冬季裡,身體被厚厚的棉衣捂了兩三個月,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亦有不同程度下降,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極需外出踏青賞景,既鍛鍊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枝條吐綠,芳草茵翠,鮮花鬥豔,百鳥爭鳴,置身於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簡直令人陶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最喜踏青春遊。

  2、春季宜多散步。春暖花開之際,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到街頭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勞,由於腹部肌肉收縮,呼吸均勻乃至加深,利用血液迴圈,增加胃腸消化功能。眾多壽星的長壽祕訣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時間散步,尤其更重視春季散步,因為春季氣候宜人,萬物生髮,更有助於健康。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切勿過度勞累。

  3、晨起提倡宜伸懶腰。之所以提倡晨起宜伸懶腰,是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後,人體鬆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故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此時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祖國醫學認為,“人臥血歸於肝”,“人動則血流於諸經”,經過伸懶腰,血液迴圈加快,全身肌肉關節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頭腦清楚,同時,激發了肝臟功能,符合春季應該養肝之道。

  4、多做戶外活動。上面所說的春遊。散步,皆屬於戶外活動的範疇,因內容豐富,故單列一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