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的來源介紹

  曹姓是魏朝國姓,源自西周王族支系,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曹姓的來源,希望你喜歡。

  曹姓簡介

  曹姓在中國的來源眾多,一般認為,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來源,曹叔振鐸亦被認為是曹姓始祖。除漢族以外,此姓氏在韓國亦有分佈。當代曹姓的人口已達730餘萬,為全國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9%。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

  曹姓源出

  1、賜受曹官,以官為氏。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時以鎮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中並非小官。安後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

  2、受封曹國,以國為氏,出自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國。周時,武王改封曹安的後裔曹挾於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後,邾人有的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

  3、出自姬姓。相傳周武王克商後,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便實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於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於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振鐸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鋒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

  4.曹姓黃帝后裔,源自山東南移。

  5、他姓改作曹姓後漢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後改姓曹,是為安徽曹氏。

  6、少數民族曹姓1***匈奴族曹姓。2***滿族曹姓。3***蒙古族曹姓。4***藏族曹氏。5***瑤族曹姓。6***阿昌族曹姓。7***布朗族曹姓。

  得姓始祖

  曹叔振鐸,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振鐸,亦稱曹振鐸***受封曹國,叔是排行,故稱曹叔振鐸或曹振鐸***,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六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周朝諸侯國曹國始封君,曹氏得姓始祖。

  曹姓分佈地區

  安徽焦郡,江蘇彭城郡,山東高平郡,山東鉅野郡。譙郡:東漢末年從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縣***。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的靈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間的地方。彭城郡:西漢時設定,東漢時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治轄大約在今天的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東南部。高平郡:晉時設定,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治轄相當於今天的山東獨山湖、金鄉、鉅野、鄒縣之間的地方。後來有多次變遷。漢時設定了鉅野縣,在今天的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鉅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鉅野。

  曹姓遷徙分佈

  先秦時,曹姓主要活動在甘肅、山東和江蘇北部。秦漢時,曹姓已分佈於長江以北各省和華東地區。唐初和唐末,中原有兩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進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進入了兩廣。清初曹姓進入了臺灣地區。宋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41.4%。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這兩省曹姓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佈於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國呈現北部冀豫、東南皖贛浙兩大曹姓聚集地區。明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65%,列為第三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長值為負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體一直在中原和山東,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不斷的戰爭,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人口減少十分明顯。明朝時期,江蘇為曹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9.3%。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江西、安徽等省。全國重新形成了魯、蘇、浙、贛、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區。

  當代曹姓的人口已達730餘萬,為全國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9%。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佈於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全國重新形成了冀豫魯、皖蘇、川鄂湘三塊曹姓高密度聚居區。曹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四川中部和西部、青海東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內蒙古中部、陝寧北部、山西、京津、河北大部、山東西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鄂贛北部,曹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8%以上,有的比例高達2%,這部分覆蓋面積大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37%的曹姓人群。在四川東部、湘渝貴、雲南北部、廣東北端、陝甘寧南部、河南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大部、蘇滬浙閩、山東東部、河北東:北、遼寧、吉林大部、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曹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4%一10.88%之間,覆蓋面積大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2%,居住了大約53%的曹姓人群。

  曹姓姓氏文化

  郡望

  曹姓的郡望在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彭城郡***今江蘇省徐州市***、高平郡***今山東西南部***、東海郡、陳留郡、清河郡、鉅鹿郡。

  堂號

  曹姓目前收錄有73個堂號:

  1安寓堂 2振鐸堂 3白虎堂 4譙國堂 5敦敘堂 6敬思堂 7崇孝堂 8寧壽堂 9三多堂 10墩本堂 11務本堂12懷德堂 13紹述堂 14武惠堂 15德潤堂 16清靖堂 17燕眙堂 18繡虎堂 19文昭堂 20淵默堂 21恆一堂 22餘慶堂 23懷遠堂 24多智堂 25八斗堂 26敦睦堂 27厚餘堂 28五慶堂 29忠恕堂 30中和堂 31文德堂 32平陽堂 33仁濟堂 34南山堂 35流芳草堂 36濟陽堂 37贊育堂 38文富堂 39光裕堂 40致和堂 41蔡侯堂 42吃蒸堂 43崇德堂 44德性堂 45蓋公堂 46公務堂 47積善堂 48禮和堂 49禮樂堂 50立本堂 51蓮花堂 52率性堂 53七步堂 54清禮堂 55全圩堂 56三元堂 57樹德堂 58五分堂 59孝友堂 60性德堂 61衍慶堂 62義壹堂 63永思堂 64裕後堂 65贊玉堂 66贊育堂67有甫堂 68成思堂69三桂堂70五桂堂71寶善堂72懷德堂73綠野堂。

  清靖堂:又稱“無為堂”,西漢曹參,在蕭何死了以後,繼蕭何為宰相。他一本蕭何時的辦法,所謂“蕭規曹隨”。“省刑法,薄稅斂,無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頌他說:“載以清靖,民以寧一。”

  宗族特徵

  1、曹姓名人輩出,從官員將帥到文人墨客,從三國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發展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後人所崇敬。

  2、曹姓的字行輩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還體現著報國忠貞,勤儉治學的家規家訓。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譜》中江蘇曹姓一支字行為:“春賢澤綬衡,善祿道耀勳。”

  曹姓家族名人

  曹參:***?~前190***字敬伯,漢初沛人。與蕭何同佐高祖定天下,封平陽侯,繼蕭何為相,一遵蕭規。卒諡懿。

  曹雪芹:***1719~1764***名沾,字夢阮,號芹溪、芹圃,清漢軍正白旗人。著《紅樓夢》八十回,未成病卒。

  曹參:西漢名將大臣。字敬伯,江蘇省沛縣人,秦末隨劉邦起義,漢朝建立後,他被封為平陽侯,曾任宰相九年。協助高祖平定陳顓、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叛亂。

  曹操:字孟德,安徽亳州人,三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建安元年,他統一了中國北部。其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丕:即魏文帝。三國時曹魏政權的建立者,曹操之子。他還被尊為當時文壇領袖,精於詩歌創作,其代表作為《燕歌行》,另著有《典論·論文》一書。

  曹植:著名詩人。三國時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為魏明帝;以詩文著稱於世,他的《七步詩》時至今日仍廣為流傳。

  曹叡:魏明帝***203-239***時年36歲在位***226-239***十三年,曹丕之子,即位後以司馬懿為大,多次打敗蜀相諸葛亮的進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國政治開始衰落。

  曹芳:魏少帝***232-274***時年43歲在位***239-254***十五年,曹操的曾孫,曹楷的兒子。魏明帝無子,死後由曹芳即位。

  曹髦:魏高貴鄉公***241-260***時年19歲在位***254-260***六年,曹丕孫,曹霖的兒子。十四歲即位,260年,被司馬昭殺死。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諺語。

  曹奐:魏元帝***246-302***時年57歲在位***260-265***五年,曹操孫,燕王曹宇的兒子。265年被司馬炎所廢,被封為陳留王。

  曹鬆:唐代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省潛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年***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而卒。著有詩1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收錄時,編作《曹鬆詩集》2卷。事蹟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曹端:字正夫,河南省澠池人,明代著名學者。永樂中舉人,授霍州學正,學者稱月川先生。《明史.儒林傳》謂其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問其父。及長則專心性理之學,讀周敦頤《太極圖說》、《通書》及張載《西銘》,嘆曰:“道字是矣!”平生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其學務躬行實踐,著《太極圖說述解》一卷、《通書述解》二卷、《西銘述解一卷。論者推為“明初理學之冠”。

  曹汝霖:上海人,曾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袁世凱政府的外交次長,曾協同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後在漢奸組織“華北臨時政府”中任職,新中國成立之時,避居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