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外輕功的功法介紹

  世人不知內壯則外強的奧妙,練拳習功所用都是較低階的純外功練法,例如插砂、擊鐵、石擔、石鎖等。凡練習外功首先必須具有-走的內功功底,再配合真傳外功祕法將氣血貫注在全身各個部位進行訓練,則內部堅實、外部鋼筋鐵骨,神勇無敵。少林宗門之下外功練法眾多,尤其是"遍體銅人"一法,世俗人很少知道,即使知道的也不很全面,屬於"偷藝"之流:想當年師門高僧練功之時閃轉翻騰、如飛鳥穿林一樣靈敏飛縱;遍身芳是法,象猛虎撲食那般威猛,然而時至今日,真功絕技已將近失傳了,故此,我特將"遍體銅入"的練法又稱彌勒布袋活步功記述於下,以期前承後教,藝術絕傳。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遍體銅人法***彌勒布袋活步功***

  布袋製法:

  練功所用的布袋,要受到人量的衝撞擊汀,因此戍選擇堅韌牢實的札料多層縫製,市袋的尺寸,高約一尺二寸餘,中空直徑約八寸在布袋中裝入石砂或鐵砂.重量由二十四斤、三十六斤、四九斤的數目增加***袋口牢牢紮緊後用一根粗繩約二尺許將布袋吊掛空中,袋高約齊人的胸口.這叫做"走馬一元袋",也林為"單袋"。當"單袋"練習純熟後,可再照前面所說的制一個布袋,將兩個市。袋用一根長的山丈六尺的粗繩,各系於兩端,繩上距離各袋口三尺高處各安放一個木抽***注:滑輪***,吊袋空中,兩袋相距約丈餘,袋與人腰部同高,這叫做"雙環朝坤袋",又稱"陰陽袋"。在這之後則更有四方袋,九宮袋等法,均以上述製法多制布袋,在練功房中分四方或九宮懸掛、此不多言。

  走馬一元袋***單袋***練法:

  立步於袋前,以拳法招式出擊將布袋推動,待布袋蕩回之時,以頭、肩、肘、手、膝、足、胯、正側各面迎擊布袋,將其再次衝出,如此迴圈練習,時間以長為妙、力盡為度,初習時用力應由輕漸重,僅以進退部練習。久後可以加練轉環步、七星步等活步擊打。
 

  雙環乾坤袋練法***陰陽袋***:

  練習"陰陽袋"人立於兩袋之間。先以拳法攻擊招式打動前方之布袋,則後袋必然從後方蕩擊過來。此時應立即回身迎擊後袋,擊出後又迅速返身迎擊前提,這樣前後照應、眼明手快,往返衝擊,可以拳,掌各側.頭肩肘膝胯各部變化進擊,最關鍵的祕訣是步法身腰應靈活,眼盯面前之袋,耳聽後袋風聲、·神凝氣沉·,不可浮動喘息以致步法跌撞無根,手足虛浮無力,稍一差池,便易被布袋撞中而致傷、習者要千萬小心注意。

  四方、九宮袋練法簡言:

  四方袋即於練功房中四角吊袋,人立於中間以四方進退的五星鐵步步法用拳招擊打,要訣同上法。

  九宮袋即於四方各懸三袋,居中吊一袋,總共九。人在其中縱橫曲折,反擰穿行,似鷂子入林。他的練法十分複雜,非有較深拳技功底為基礎、身法步法十分靈活的人不可習練。其中更要求有師父當面口傳指點教示,故此我不多詳述;

  附備:少林木人樁法

  木人制法:

  以假制人形訓練技擊功夫,少林一門自古就有了。只不過過去寺內以黃銅澆鑄成銅人用來操功,可以使練習的人各處堅硬無比、與人技擊可謂如摧枯拉朽一般,當之者無不立即筋斷骨折。落荒逃竄,由於澆鑄桐人耗費資財,而且麻煩,故傳習到今天已用木人替代,雖功效比不上銅人,但足以應用於搏鬥了。

  製做木人要選用杉木、樟木之類有韌性的木料。木人為"十"字形。高五尺三寸餘。制好後埋底部在土內,踩牢。木人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位均應以紙屑棉絮之類外包拘皮等物。包紮裹實,以免操功時傷及皮肉。

  不入樁練法:

  以所習的拳技形式,前後左右反覆變化用手、臂、足、腔等部位操打木人,日久功深則出手攻擊人不可抵擋,抵擋則手足必折。

  真傳少林武僧打虎湯祕方:

  凡習練外功的人,練後必用此方搽摩,如有紅腫青瘀、抹之更妙。

  藥方:

  滇三七五錢,延胡索四錢,乳香四錢。

  自然銅四錢,沒藥四錢、川斷續四錢

  廣木香三錢,當歸尾五錢,血竭三錢,

  骨碎補四錢,無名異五錢,加皮四錢。

  以上藥物用清水兩碗,煮沸後,再用菜根一斤搗細,加白醋一斤,和藥裝於瓦罐內,浸泡三天後取汁去渣,備練功時用。***此為一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