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健身拳擊手身材打造祕籍

  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專案之一。拳擊運動也是一項傷害性很大的運動。拳擊身材的打造也有一定的祕籍。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體適能健身——拳擊手身材打造祕籍。

  一

  想如搏擊冠軍那樣重拳如風,馳騁賽場,僅僅在健身房中用啞鈴彎舉肯定是不夠的。如何製造能KO對手的實用性肌肉?體適能健身帶你來看一下吧!

  單純的舉重並不是功能性健身,有很多人臥推超過100公斤,但他們並不能在摔跤中發揮這些力量,因為那不是真正格鬥需要的力量。想要獲得在賽場上KO對手的力量,必須安排很多專項功能性訓練,發展格鬥需要的速度、爆發力和體能。

  一、專項速度力量訓練

  速度訓練分為三個專案,交叉迴圈進行,每個專案完成30秒,然後立刻進入下一個專案,完成3個專案為一組。

  1、彈力繩抗阻訓練:

  在比賽中不存在健美舉重的勻速動作,所有的動作都是要求短促、爆發。彈力繩可以提供給你更多的核心力量和速度。學員將彈力繩固定在軀幹和手臂上,讓夥伴從後面拖住他,模擬各種不同的摔跤動作,做每組30秒的全速訓練。

  2、實心球訓練

  在30秒彈力繩訓練之後,是30秒實心球***20-30磅***投擲和傳接的練習。當向對手出拳時,必須將力量完全釋放出去,不能有任何減速,啞鈴做不到這點,但實心球投擲的發力方式非常接近真正的出拳。

  3、手靶訓練

  在彈力繩和實心球之後,立刻進行30秒的全速手靶訓練,找到實戰中的速度感覺。

  二

  二、專項爆發力訓練

  1、掄鐵錘砸輪胎

  站立手持鐵錘,發力把鐵錘高舉過頭頂,儘量展開胸背部肌肉,向前邁一步並用力下砸鐵錘到輪胎上,身體從站立姿勢過渡到下蹲姿勢,確保所有力量都傾注到輪胎上。

  每組6次,完成3組

  2、爆發力引體向上

  爆發式引體向上要求槓上懸掛動作完全舒展,手臂不得有彎曲,採用爆發力迅速把身體上拉,到頂端下巴要超過單槓,全程採用最快速度,在1秒內完成上拉動作,可以適當的身體借力。

  拳擊運動的主要特點

  拳擊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隻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製的柔軟手套,按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製手套的兩隻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於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 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鬥”。

  拳擊的比賽規則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國際業餘拳聯 ***AIBA***自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規則中,規定業餘拳擊比賽實行5個回合制,每個回合打2分鐘,回合間休息1分鐘;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鐘。業餘拳擊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主要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判定勝負,被擊倒一方如果在10秒鐘內不能站立起來恢復比賽,就判對方獲勝;比賽時職業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業餘拳擊比賽設有12個級別,職業拳擊比賽設有17個級別。

  拳擊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對拳擊運動的不同看法。拳擊是人對人的競技專案,因而比賽時表現出來的打和被打,以及產生 的傷害後果,特別是職業拳擊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場面,在許多人的思想上產生極大的異議。使得許多人呼籲取消拳擊比賽。

  由於拳擊需要肌肉的強大爆發力,需要完善的技術和戰術, 所以,拳擊是最複雜的競技運動之一。比賽時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情況,要求運動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準確地瞭解對方的基本狀況,同時還要迅速作出相應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守。不僅對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鍊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最優秀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