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三侯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中都會出現三候,那麼穀雨三候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發。

  穀雨三侯

  萍始生:浮萍開始生長。

  鳴鳩拂其羽: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

  戴勝降於桑: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穀雨節氣的含義

  穀雨,顧名思義,播谷降雨是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穀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髮育關係很大。雨水適量有利於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的播種出苗。古代所謂“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現代農業氣候意義。但雨水過量或嚴重乾旱,則往往造成危害,影響後期產量。穀雨在黃河中下游,不僅指明瞭它的農業意義,也說明了“春雨貴如油”。

  我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但是華南其餘地區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採取灌溉措施,減輕乾旱影響。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華南穀雨前後的降雨,常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因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清”,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

  穀雨節氣的風俗

  每年4月20日,是山東省榮成市的漁民節日。該節起源於穀雨節。在我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過穀雨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到清朝道光年間***1821***易名為漁民節。由於穀雨這天,山東沿海的漁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故今天富裕起來的榮城漁民,在穀雨這天,隆重舉行“祭海”活動,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後揚帆出海捕魚。

  舊時,山西臨汾一帶穀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陝西風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製,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穀雨三月中,蠍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央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隻大蠍子。畫上印有咒符。雄雞治蠍的說法早在民間流傳。神魔小說《西遊記》第五十五回,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蠍子精,觀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讓孫悟空去請昴日星官,結果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隻雙冠子大公雞。書中描寫,昴日星官現出本相——大公雞,大公雞對著蠍子精叫一聲,蠍子精即時現了原形,是個琵琶大小的蠍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蠍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山東民俗也禁蠍。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禁蠍”的民俗反應了人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

  穀雨簡介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這時,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在這段時間,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

  但是華南其餘地區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採取灌溉措施,減輕乾旱影響。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華南穀雨前後的降雨,常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因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

  穀雨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廣大農村要根據天氣變化,搞好三麥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