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的成就

  柳公權的字型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字型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魅力。那麼,關於,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公權的書法成就,希望能幫到你。

  柳公權的書法成就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柳體”與“顏體”齊名,並稱“顏筋柳骨”。

  唐朝最後一位大書家柳公權***778~865***,字誠懸,陝西耀縣人。他繼承了前輩書體結構,自創所謂“柳體”,併為後世百代楷模。其書體化身萬千,流傳於民間,乃至國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視。他官居侍書,長在禁中,仕途通達。文宗皇帝稱他的字是“鐘王復生,無以復加焉”。

  柳公權的書法,由於帝王的賞識,在他在世時就已極其珍貴。一次,文宗和學士們聯句,文宗說:“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一時續的人很多,但文宗卻偏獨賞識柳公權的“薰風自南來,殿閣生餘涼”,以為“詞情皆足”,並“命題於殿壁”。柳公權遵旨持筆,一揮而就,字型很大,約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讚歎著說:“鍾***繇***王***羲之***無以尚也。”立即遷他為少師。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寫楷書“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草書“謂語助者,焉乎哉也”,行書“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拿筆,寫完後備加讚賞,且又“賜以器幣”。後來,此事傳開,大家便都爭著向他求字。

  由於人們十分喜愛柳公權的字,所以都以得到柳公權的字為榮耀。朝中的大臣們死後,如果碑文的字不是出於柳公權的手筆,人家就要以為他們的子孫不孝。就連從四方來中國進貢的外國使臣,也都帶著專門準備的錢來買柳公權的字。那些大臣和使臣們得到柳公權的字以後,就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帛作為酬謝。柳公權對財物毫不經心在意,可對於自己使用的筆硯和收藏的碑帖、圖書卻十分珍愛,每次使用後,總要親手鎖好,保管起來。

  《玄祕塔碑》書刻於唐會昌元年***841年***,碑為楷書,總28行,每行54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滅兩字,即使是舊拓也不能窺見原貌,其餘諸字則都完好無損。後世因此碑字畫挺朗完好,結體精密緊湊,故學習柳體楷書的常以此碑為入門之階。碑今存西安碑林。

  除《玄祕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書之最精者當首推《神策軍碑》。《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書刻於唐會昌三年***843年***,崔鉉撰文。因為此碑記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事,書刻後又立在皇宮禁地,不能隨便捶拓,因此流傳極少。

  柳公權的行書帖刻,一般以《蘭亭詩》為最出名。《蘭亭詩》字跡雖較豐肥濃豔,但卻骨力清勁,沒有半點俗氣。柳公權的行書帖刻《蒙詔帖》也很有名氣。《蒙詔帖》全文只7行,僅“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數字而已。又因帖中寫有“翰林”字樣,故此帖又稱《翰林帖》。按柳公權《蒙詔帖》作於長慶元年***821年***,其書字型氣勢超邁,意態雄健,當時柳公權44歲,正值雄姿英發之際,故其書自是如此。後人認為此帖不僅是柳公權行書的傑作,亦代表了中晚唐一代書法的風格。

  柳體楷書用筆特徵

  1、方圓兼施,剛中寓柔:柳字端雅、犀利、透骨、露筋,其筆畫以瘦硬取勝,用筆多用方筆,在起筆、收筆和轉折之處常用折筆折出稜角而呈方的形狀,以彰顯骨力。同時又能以方為主,濟之以圓,方起圓結,於剛勁中顯出豐潤。如“相、寵、扶”。

  2、中鋒立骨,勁中含潤:中鋒是柳體楷書用筆的基本要求。柳書用筆精緻,柳書的骨體追求雄健與秀挺的結合,其骨力之體現,精心於中鋒逆勢執行,細心於護頭藏尾,汲汲於將神力貫注於線條之中,中鋒骨法用筆使點畫顧盼間秀氣流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清勁挺拔,瘦硬通神。如“友、羞、鴻”。

  柳公權書法特點作品鑑賞

  3、輕重提按,節奏分明:柳書提按較歐書對比明顯,起、收處按筆較重,頓挫有力,輕重對比較強,轉折稜角分明。橫之長者瘦挺舒展,橫之短者粗壯有力,甚至常常比豎畫還粗重;柳字的橫與豎輕重懸殊不太大,豎畫一般比長橫略粗壯,以為主筆,求其變化;柳字一般撇輕捺重,其撇長者輕,而短者重,其捺必重,顯示矯健力度;其鉤、踢、挑必頓後回鋒。如“收、以、發”。

  4、點畫借用,靈活變通:“唐尚法”,唐楷歷來以法度謹嚴著稱,但在法度之中仍不乏靈動之筆,能於規矩中求變化。其中尤以點和橫、豎、撇等筆畫的置換居多,點畫因勢而變,顧盼照應,氣脈暢通;個別筆畫偶用行書筆意,既避免重複又破板化活,增強變化。故學習楷書,也要穩中寓活,若死守條框,字必神失,流於俗格。如“滔、匡、趙”。

  柳公權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書法裝飾家,他的筆下靈活多變,變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又變在書法的情理之中。在他的代表作裡,方圓兼備、藏露交潛、提按自如、行住相宜、快慢有節、精悍出神。我將其《玄祕塔碑》、《神策軍碑》和《教弟子言碑》的每一個字反覆觀察,把同一筆、同一偏旁、同一字的多種寫法勾勒出來,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的變化遠比同時代的顏真卿、歐陽詢等書體豐富得多。

  柳公權的人物簡介

  柳公權幼年好學,善於辭賦,懂韻律。曾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舍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擅楷書,廣泛師法魏晉及初唐諸家,受顏真卿影響較大。

  其書結構嚴謹,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柳公權傳世墨跡有《送梨帖題跋》,碑刻有《金剛經碑》、《玄祕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陽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廟碑》、《高元裕碑》、《馮宿碑》、《蘇夫人墓誌》、《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等。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柳公權、賀知章、王維等人皆是當時科舉考試的狀元。文化繁榮,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後世以“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藝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