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的著名戰役

  北伐戰爭在歷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場戰爭,對國家的統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包括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以及南潯路戰役等等,成功的攻克了南京、長沙以及上海等重要地區。在這些主要戰役中武昌戰役還有著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其實在此之前已經進行過了賀勝橋戰役,而吳佩孚的軍隊主力也受到了攻擊,很快就被攻破了防線,革命軍抓住了三千五百多名俘虜。在武昌戰役中吳佩孚將自己的兵力全部集合起來,希望可以守護住武漢地區。而革命軍方面則在九月份將武昌完全的包圍起來,並且在第二天就發起了攻打武昌的行動,但是卻因為地勢等原因始終沒有顯著的效果。

  不過在此之後吳佩孚的第2師很快就歸順了革命軍,這樣一來漢陽等地區很快就被革命軍佔領,在這種情況下武昌只能成為一座孤立無援的城市。而吳佩孚也狼狽的帶領剩餘不多的部下逃走。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役為戰爭的結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出現過分裂和暫停的現象,但是這些戰役依舊解放了很多城市,為革命軍的統一行動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

  北伐戰爭的準備

  辛亥革命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反對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但屢遭挫折和失敗。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隨後在廣州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見黃埔軍校***。中國共產黨選派了重要幹部到軍校從事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10月開始建立黃埔教導團,隨後擴大為新型的革命軍隊。為了推動工農群眾運動的發展,廣東革命政府先後頒佈了農民協會章程和工會條例,迅速打開了工農革命運動的新局面,同時建立了工團軍和農民自衛軍。

  廣東革命政府依靠黃埔學生軍和工農革命武裝,團結其他軍隊,於1924年10月平定商團叛亂。1925年2月舉行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6月消滅了滇桂軍閥楊希閔、劉宸寰的叛亂。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接著將所轄黃埔學生軍和駐廣東的粵、湘、滇、鄂等部隊統編為國民革命軍,共六個軍。10月舉行第二次東征,同時進行南征,先後消滅了陳炯明和鄧本殷的反革命軍隊,1926年1月,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同時廣西李宗仁和湖南唐生智先後宣佈擁護廣州國民政府,使國民革命軍擁有八個軍約十萬人。1925年五卅運動之後,全國反帝愛國民主運動和工農革命運動日益高漲,廣東省港工人奮起響應,大力支援廣州國民政府,為北伐戰爭準備了條件。1926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提出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主張。6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通過出師北伐案。7月1日發表《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參見彩圖插頁第131頁***。國民革命軍的基本編組情況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總參謀長李濟深***留守廣州***,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軍軍長何應欽,黨代表繆斌。第二軍軍長譚延闓,副軍長魯滌平,黨代表李富春。第三軍軍長朱培德,黨代表朱克靖。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副軍長陳可鈺,黨代表廖乾吾。第五軍軍長李福林,黨代表李朗如。第六軍軍長程潛,黨代表林伯渠。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第八軍軍長唐生智,黨代表劉文島。其中從事政治工作人員多數是中共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蘇聯政府派加倫等為國民革命軍顧問。廣東等省人民群眾大力支援北伐軍;省港罷工工人組織了幾千人的運輸隊隨軍出征。

  北伐戰爭推翻軍閥名稱

  首先北伐戰爭推翻的北洋軍閥有吳佩孚,南方一帶的老對手,也是政治場和軍事場的硬骨頭。雖然在北京立不下什麼本事了,可是回到自己的地盤上面,照樣還是當自己的土皇帝。這是塊硬骨頭,手上有槍,手裡有錢。這個時候,有人支援的好處就出來了。再加上一群小兵們不怕死,敢拼殺的那股勁,這個硬骨頭真的就這麼被北伐軍給啃下來了。

  其次北伐戰爭推翻的北洋軍閥有孫傳芳。雖然他沒有吳佩孚那麼的張揚,可是手裡的人馬也是不少。慶幸的是,硬骨頭被啃下來了,有些軟骨頭就投降了。這樣一來,倒是省下了北伐軍們的不少力氣。而且孫的勢力到底也沒有吳的大,因此吳都拿下了,孫也就簡單了。

  就在這個時候,快要勝利了,但軍隊裡面不太和諧了。蔣介石的四一二也好,後來的七一九也好,就這麼分道揚鑣了。可是這個時候,本來要打擊的第三號人物——張作霖,被日本人在背後捅了一刀。新登位的少帥不想打仗,就同意了形式上的統一全國。就這樣,北伐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