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練功

  ,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現簡述之,供同道參悟。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1.理論:“形於手指”,“通之於指”

  實踐:當我手、腕受制於對方時,我之意念“通之於指”,意貫食指之尖,通天通地,通達四方,隨人執行,藉機順勢而用之,自可“執行一指解千斤”。

  2.理論:“墜肘”、“垂肘”

  實踐:當我肘部受制於人時,我藉機順勢,“墜肘”,“垂肘”,肘墜何處?肘垂何方?意念想象,肘墜垂於萬丈深淵。與此同時,順勢“走黏”,自可“我順人背”。

  3.理論:“鬆肩”、“沉肩”

  實踐:當我肩部受制於人時,我“鬆肩”、“沉肩”,據情而用;與此同時,與彼不離“走黏”,自可“人揹我順”。

  4.理論:“涵胸”、“含胸”

  實踐:當我胸部被對方推按時,我“涵胸”感應於前,“含胸”化解於後,繼而進身展胸,自可“轉背為順”。

  5.理論:“氣沉丹田”

  實踐:當我腹部被對方推按時,我不逃不躲,“氣沉丹田”迎接對方,腹部由內及外,對彼黏、放,對方必退步改招矣。

  6.理論:“滿身輕利頂頭懸”

  實踐:當對方將我推動或拉動時,我“滿身輕利”,“神貫於頂”,順其變化而動,自可隨遇平衡,處處主動。
 

  7.理論:“邁步如貓行”

  實踐:當對方以腿法、腳法對我腿腳管套勾掛時,我“邁步如貓行”,憑藉感應,藉機順勢,“走”之“黏”之,自可主動順遂。

  8.理論:“刻刻留心在腰間”

  實踐:推手練功中,任憑對方千變萬化,我“刻刻留心在腰間”,“神為統帥”,“腰為主宰”,帶動周身,隨人所動,自可常順而不背。

  理論離開實踐是空洞的,實踐離開理論是盲目的。

  ,如能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起來,自可“功練一日,技精一日”,妙趣橫生而欲罷不能。

  附:通俗歌訣十三則

  1.搭手要輕鬆,頂勁要虛通:通到何處去?直通九霄雲。

  2.手腕受制人,勿忘食指通;食指通何處?天通地也通。

  3.肘部受制人,“墜垂”記心中;肘墜何方去?萬丈深淵中。

  4.肩部受制人,勿忘鬆與沉:還須通與達,直通彼命門。

  5.胸部受制人,涵胸與含胸。進身黏與展,達彼腳後跟。

  6.腹部受制人,丹田氣要沉。不可逃與躲,需要接與迎。

  7.彼之腿法精,管套勾掛封;我心不用忙,“邁步用貓行”。

  8.鬆腰為主宰,萬變不離宗:任爾千萬變,鬆腰記心中。

  9.用意不用力,用力非太極;意從鬆中修,修鬆是第一。

  10.鬆從何處修?鬆從心中修;修鬆先修心,心鬆體自輕。

  11.既在外面找,更向裡面尋;既求外形似,更求精氣神。

  12.“著熟”步步求,“懂勁”慢慢修;功夫久久練,“神明”漸漸求。

  13.太極妙無窮,練功貴有恆:凡事須有緣,道傳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