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無手

  鍛鍊身體打一套太極拳,有手無手都是活動筋骨,如果向上乘功夫修煉,則需要研究太極“無手”的精妙拳理。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太極“無手”說,不是某位拳師的習拳心得,而是幾代太極拳神明高手、大師在拳藝實踐上的經驗之談。當代上乘功夫的太極拳師指導學生練拳,時常提醒我們注意手不要“妄動”,拳訣唱道:“太極不用手,手到不再走。”拳論雲:“形於手指。”還有一句頗費思考的話:“,渾身上下都是手。”可見,“”是太極拳上乘功夫,也是立志踏入太極之門的拳家必須向深層功夫修煉的目標。太極拳的特性是什麼呢?



 

  太極拳理源於《老子》和《易經》的陰陽學說,太極的根本就是陰陽變化。講究“柔弱於水”“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虛實宜分清楚”“神舒體靜”等等。

  太極修煉,一定要循規蹈矩,按照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規範自己的動作。這是道理,是修煉成功的唯一途徑。

  怎樣修煉太極“無手”呢?盤拳一定要“輕扶八方線”,是深入淺出,極為通俗、科學的,是聽就明白、練可入門的學問。吳式太極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圓圈組成,也是以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迴圈往返的。修煉者盤拳時,兩手食指梢不要有力,而是輕輕扶著套路的圓形圈鬆、柔、緩、勻地執行。長此下去,便會體味到圓活趣味,以及盤拳的極大樂趣,體昧到太極“無手”的精妙之處。

  關於“輕扶”的理論,不接觸到楊禹廷八十三式太極拳似乎沒聽說過。沒聽說過的東西,不是不存在,而是要學習、學練、研究。要認識輕扶理論,引申去認識無手,研究無手理論。本書在序言中已經闡明,練家不要以常人的思維去認識、理解太極拳學,也不要以常人的眼睛審視太極拳拳理。如果以常人的思路去想、去看太極拳,那將永遠停留在小學的層次上原地踏步,最終在太極拳領域內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理論和實踐,一般不會被具有常人想法的人所接受,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這樣高水平的名師,以常人的思維怎麼也想象不出無手是什麼功法。請做一個無手試驗,試驗的人將雙手放在桌子上,全身及肩、肘、腕統統真的放鬆,然後再鬆到指梢,使手真正到空無的境界。找到這種手上空無的感覺後,以此種感覺空無的手去輕輕扶上對方的胸或身上其他部位,你只要真以空無、空無干淨的手去輕扶對方,對方便腳下晃悠站立不穩,雙方都會興奮地發現空手的玄妙。這說明認真練空手不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