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徐悲鴻簡介及故事

  徐悲鴻是一位著名的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人物徐悲鴻簡介:

  徐悲鴻,漢族,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物件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他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學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併兼職於孔德學院。

  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

  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

  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的徐悲鴻故居被闢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儲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2003年,為了紀念和弘揚徐悲鴻先生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巨大貢獻,設立了全國書畫院系統最高美術獎項“徐悲鴻美術獎”。陳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為首屆獲獎的書畫家。

  名字由來

  繪畫藝術大師徐悲鴻,原名徐壽康,6歲時便跟著父親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17歲就先後在家鄉三所學校擔任圖畫教師。有一次,徐悲鴻到一個親友家去吃喜酒,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緞,徐悲鴻卻穿了一件布大褂,因而遭到別人的奚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志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他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後他一直以哀鴻自詡,併發奮繪畫,終於成了聞名中外的藝術大師。

  去世

  1949年,徐靜斐作為南京軍管會的派出幹部來到安徽。和黎洪模結婚後,她就一直在安徽工作。徐靜斐沒有料到父親的病情又會加重。1953年9月19日晚,徐靜斐生了第二個孩子。而這時候,徐悲鴻已是生命垂危,北京的電報和信件不斷地飛到安徽,但徐靜斐一點兒也不知道。她本來身體就不好,生過孩子後,身體更加虛弱,連飯也吃不進去。因此,她丈夫就和領導商量,對徐靜斐封鎖訊息,生怕她知道這不幸的訊息會發生什麼意外。

  出院後,組織上把她安排在另一個房間裡,不許她出門,為她的孩子請了一個奶媽,也順便照顧她。待到滿月後她看到電報和信時,徐悲鴻已在9月26日不幸去世了,而且追悼會也已開過了。

  歷史人物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勵志學畫

  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衝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

  那個外國學生,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畫馬

  傑出的畫家徐悲鴻特別愛畫馬。他筆下的許多駿馬圖成了藝術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鴻到莫斯科國立博物館舉辦畫展,併為觀眾現場作畫。那天,觀眾把展覽廳擠得水洩不通。徐悲鴻從容地磨墨、鋪紙,轉眼之間,一匹活生生的駿馬便出現在紙上了。觀眾被徐悲鴻的高超技藝征服了,大廳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帥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彬彬有禮地說:

  “徐先生,我能要這幅畫嗎?不然,我會發瘋的!”

  徐悲鴻被這位元帥的誠意感動了,他點頭微笑,揮筆題上字,把這幅畫送給了元帥。元帥高興得像打了勝仗似的,和徐悲鴻熱烈擁抱,大聲稱讚道:“徐先生,你不但是東方的一枝神筆,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筆。你筆下的馬,比我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壯美!”

  由於徐悲鴻經常畫馬,他對馬有一種偏愛。和馬在一起,聽著馬蹄得得,看著馬御風賓士,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心彷彿和馬一同馳騁。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 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那麼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髮憤圖強努力練習,鑽研繪畫,後來一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一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請砍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引薦,就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徐悲鴻轉而聘齊白石為教授。

  當時的北平畫壇,死氣沉沉,以摹仿古人為能事,保守勢力相當頑固。木匠出生的齊白石大膽創新,變革畫法,可惜,卻得不到多少響應,北平畫壇對他一片冷嘲熱諷。

  當徐悲鴻乘坐四輪馬車來到齊家時,齊白石為其誠心而感動:“我一個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學府當教授呢?”

  “你豈止能教授我徐悲鴻的學生,也能教我徐悲鴻本人啊!”徐悲鴻說,“齊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這把斧子,來砍砍北平畫壇上的枯枝朽木!”

  一張換一張

  徐悲鴻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說是任伯年“後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鴻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歲去世,徐悲鴻也只活了五十八歲。

  徐悲鴻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於徐悲鴻不願賣畫,生活拮据,見到任伯年畫,只能拿自己的畫和別人交換。最初,徐畫三、四張才換任畫一張,後來逐漸減少,到四十年代,一張徐畫就能換任畫一張。

  徐悲鴻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他在其中評價道,任伯年繪畫最精彩處,在物件嘴和腳的描繪,挺拔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