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青年的故事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看看那些創業青年的事蹟,激勵自己走出創業困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志:武漢研究生開“小王跑腿公司”,你有事我跑腿

  對於身在北京的孫先生來說,“小王跑腿”是他和女朋友愛情的見證人,也是兩人的信使。“我經常指定一些咖啡、下午茶或者夜宵,在網店拍下對應金額,請小王幫我買了再送到女朋友那邊去。”

  “小王跑腿”是武漢一家專門替人跑腿辦事的公司,武漢工程大學的碩士畢業生王志從讀書時就開始以此名號“闖市場”。5年時間,“小王跑腿”已經擁有20多個小夥伴,***,代送檔案、禮物,甚至送外賣,凡是跑腿的事兒,無所不攬。

  “跑腿幾乎是零成本的事,也不擔心會虧本。”談及創業的初衷,王志說,讀研時自己沒有多少資金,想到無需成本的跑腿,就和三個小夥伴行動了起來。“跑”開了之後,王志嚐到了甜頭,“畢業季業務多的時候,一個月可以接到20單,至少掙三四千元錢。”

  比起市場上普遍的快遞、外賣和中介行業,王志認為自己的業務有獨特優勢。“只要顧客提出要求,我們就可以立刻去做,而且是一對一服務”。

  在北京工作的田小姐對此頗有感受,曾在武漢讀書的她今年3月份辦護照時,發現需要去戶口所在地武漢“借戶口簿”。沒時間專門跑一趟的田***到了“小王跑腿”。“為了確保可靠,我將‘小王跑腿’的微博都翻了個遍,看到他們都是研究生畢業,就放心了。”田小姐說。在“小王跑腿”的認證微博上,王志將每一單生意都寫成了簡短的故事。

  原以為要好幾天才能辦好的戶口簿借出,第二天就寄到了北京,田小姐很是感慨:“180元錢跑腿費,若是我自己跑一趟武漢,來回高鐵要一千塊左右。”

  “小王跑腿”成員中,有的在高校讀書,有的在其他公司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學歷都不低——王志招人,最低本科起步。“跑腿門檻比較低,我們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跑腿團隊,做行業中的精英。”王志說,由於跑腿服務是個新興行業,市場上還沒有相關規範,大量跑腿公司湧入造成行業內魚龍混雜,很多客戶不敢將重要的事務委託給跑腿公司辦理。

  “客戶直接把證件寄給我們,把隱私告訴我們,甚至有的客戶把家門鑰匙都交給我們,我們必須盡全力把事情做好才對得起別人的信任。”團隊合夥人汪政說,“小王跑腿”正在草擬保護客戶隱私的檔案,設定安全擔保平臺,力圖“把這份互相的信任維護好”。

  微博上,跑腿故事已經寫到了第358篇,業務範圍擴充套件到了香港、杭州、北京等城市,甚至在韓國和澳大利亞也有了自己的跑腿員。

  正如王志所說,跑腿作為新興行業,面臨著開拓市場和規範經營的雙重壓力。而且公司剛剛起步,很多業務還在探索階段,定價標準尚不精確。“一般而言會按照距離、跑腿的次數、辦事的難度來確定服務費用,因為經常有新業務出現,所以收費還是靠個人來定。”

  “小王跑腿”採用“網際網路+服務”的經營模式,客戶通過網店、微信聯絡業務,依據需求商定好價格,顧客滿意了再確認付款。目前,“小王跑腿”已將自己的跑腿業務升級為“U-Time時間管家”,“就是打造一個網路平臺,讓更多願意銷售時間的人入駐其中,把時間賣給客戶,幫助客戶更好地規劃時間”,王志說,他們的目標是逐漸形成多元化的跑腿業務,“跑出個精彩未來”。

  二:

  孫俊峰:北大碩士不當公務員上海創業幹裝修

  北大畢業幹裝修月入百萬元 孫俊峰幹裝修兩年內在上海買房

  熟練地刮牆、批膩子、打磨,除了架著一副厚眼鏡,穿著工服的孫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裝修工人別無二致。但是,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畢業的一名碩士。畢業後,孫俊峰去當了裝修工人,引起了軒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網***

  北大碩士做裝修工?這事誰聽了都會驚訝。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從北大畢業的“天之驕子”,要麼走上仕途,要麼進入學界,要麼進入國際大公司,怎麼會從事這種辛苦的體力勞動,學豈不是白上了?這其實是對讀書、上大學的一種誤讀。

  從小孫俊峰一直很聽話,2006年考上大學時,家人把錄取通知書拿給村裡很多人看,當時在他家鄉是個新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給家裡長臉了”。寒來暑往,幾年後孫俊峰碩士畢業面臨分配,獲得來自好幾個省市不同公務員崗位的選調機會。這次,家人希望他進機關當公務員。覺得這樣才配得上北大學歷。

  “從小就聽家裡的,但這次有點叛逆,因為自己性格不適應體制,想進社會撲騰一下,但不知道能幹嘛,做裝修是基於兩方面,一是身邊有人願意帶我,二是覺得做手藝人自由,那時有點理想化,想入行以後開家誠信的裝修公司!“儘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孫俊峰依然得先從力工做起。家人當然不同意,爭執到最後,孫爸爸氣的只留下一句話: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開始也很難,還出過笑話,工長當眾說孫俊峰太乾淨,不像個幹活的,於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髒再去工作。大半年後,瞭解多了,孫俊峰就開始想辦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後來自己也成了工長。

  “沒過幾年我就自己帶人做了,“家裝還可以,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室外裝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時候,我們也得在工地上幹活,手凍得全都裂了。”面對鏡頭,孫俊峰向記者展示手上的傷疤和老繭,現在的他帶著工人熟練地攪拌水泥,打孔,批膩子,儼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從厚眼鏡中,能看出他當年的學子情懷。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現在人買房子不容易,裝修時一定要保質保量,把每個家當作自己的新家來裝修,一點也不能馬虎。“ 每接到一個新單子,孫俊峰都會這樣和工人說。

  現在孫俊峰的隊伍與人裝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個工地,營業額超過百萬,但偶爾,他還需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碩士出來幹裝修工,多沒出息,家裡錢都白花了。”對此,孫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與戲謔,想要質疑他的人要麼一時語塞,要麼滿意地離開了。唯一讓他高興的是,家裡對他的選擇已經漸漸認可了。

  “要不是做裝修,我連房子都買不起。” 孫俊峰私下對記者說,用裝修賺來的辛苦錢,他幫家裡改善了居住環境,還置了東西,裝修工人對他而言,只是當初創業的起步, “哈下腰來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對鏡頭,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偶爾顯露出一點當年的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