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有什麼養殖技術

  斑鳩是鴿形目斑鳩屬鳥類的統稱,體形較家鴿為小,因而通常被稱為鳩。斑鳩肉質細嫩,口感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體形似鴿,羽毛光滑,食用及觀賞價值頗高,所以斑鳩的養殖行業也慢慢興起。那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斑鳩的養殖技術

  1、建立場地:應選通風良好、乾燥,地勢較高的向陽坡地架設高空網箱,網箱面積一般40~60平方米,高2.5~3米,用竹子搭架,縛以塑料網而成。在網箱內搭1平方米的鳥棚,供斑鳩雨天避雨及夏季避陽用。種鳥場地網箱應高出地面1.5~2米,用竹子或樹枝做成假樹,搭上人工鳥巢,以利於斑鳩產卵。

  2、挑選種鳥:選取體大、健壯、無病的10月齡的成鳥作為種鳥,單獨飼養。在飼料中應多加蛋白質、卵磷脂及鈣的食物,以利於繁殖。

  3、產孵孵化:野生種鳥一般春秋季節,接近夏季時交配產卵。人工飼養可採用雌鳥人工注射雌激素的方法,促其短期內發情,可使每月都能產卵。將產後的卵收集起來,放入孵化箱內進行人工孵化。孵化過程中,應調節好溫度及相對溼度,確保出殼率在98%以上。

  4、雛鳥管理:雛鳥剛孵出時應注意保暖,及時飲水。選用萬分之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飲用水,每4小時更換一次。雛鳥出殼以後,一般6~8小時有覓食行為,最好選穀子或碎米等體積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雛鳥顆粒飼料。1周以後,在飼料配比中可加入20%的裨籽、稻穀等多種植物種子。

  5、及時防病:由於人工養殖密度大,易感染疾病,應做好網箱內的清潔工作,定期消毒,及時清理糞便,並定期進行防疫。發現病鳥應隔離治療,死鳥應深埋或燒掉,並對該網箱內所有鳥進行消毒處理。

  斑鳩的種類有哪些

  1、歐斑鳩:歐斑鳩是一種體型略小的粉褐色斑鳩,頸側具多黑白色細紋的斑塊,翼覆羽深褐,具淺棕褐色鱗狀斑。與火斑鳩的區別在體型較小,色彩較淺,翼覆羽無白色羽端,背及頸背褐色濃,頸及尾側斑紋較白,胸部更現酒紅色。眼周裸露面板紅色。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森林中,以各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桑葚、玉米、芝麻、小麥等農作物和少量動物性食物。

  2、山斑鳩:山斑鳩是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體長約32釐米,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淺灰。下體多偏粉色,腳紅色。起飛時帶有高頻“噗噗”聲。成對或單獨活動,多在開闊農耕區、村莊及房前屋後、寺院周圍,或小溝渠附近,取食於地面,食物多為帶顆穀類。

  3、灰斑鳩:灰斑鳩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中等體型32釐米,為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分佈廣範,但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藍灰色斑塊,尾羽尖端為白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環外有白色羽毛圍繞。虹膜紅色,眼瞼也為紅色,眼周裸露面板自包或淺灰色,嘴近黑色,腳和趾暗粉紅色,中國分佈於華北和西北地區,也有見於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記錄。

  4、珠頸斑鳩:珠頸斑鳩又名鴣雕、鴣鳥、中斑、花斑鳩、花脖斑鳩、珍珠鳩、斑頸鳩、珠頸鴿、斑甲等,是分佈在南亞、東南亞地區以及中國南方廣大地區的一種常見的斑鳩,棲息於有稀疏樹木生長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農田地帶,也常出現於村莊附近的雜木林、竹林及地邊樹上或住家附近。

  5、棕斑鳩:棕斑鳩為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分佈於非洲、阿拉伯半島、伊朗、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可能人工引入土耳其、巴勒斯坦、敘利亞、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一般棲息於沙漠、半沙漠以及綠洲及矮樹叢生之地。

  6、火斑鳩:火斑鳩又稱紅鳩、紅斑鳩、斑甲、紅咖追、火鴣鷦等,棲息於亞洲南部熱帶區,為一種小型鳩鴿,常見於平原、草地成群覓食。分佈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中南半島、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自華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長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棲息於開闊田野以及村莊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