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歷史最大臺風

  颱風是一種自然氣象災害,它多發於夏秋季節,按照其強度可分為六個等級:即熱帶低壓、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根據我國颱風資料記載,2014年中國歷史上最強颱風是“威馬遜”它的強度達17級。

  颱風威馬遜 ***2014年第9號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威馬遜***英語:Typhoon Rammasun,國際編號:1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九個被命名的風暴。“威馬遜”***泰語: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國提供,是指當地神話的雷神。超強颱風威馬遜***140kt***登陸中國後,打破了2006年臺風桑美***130kt***的記錄,成為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威馬遜兩度出現臨岸急劇增強的情況,分別在穿越菲律賓中部及中國海南島前出現,造成海南、廣東、廣西的59個縣市區、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65.5億元,並導致南寧發生海變,城市內部被淹,損毀嚴重。由於威馬遜給中國華南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根據颱風命名法中退役規則,威馬遜被除名,替代名芭洛***Bualoi***,其意為泰式鮮奶。

  發展過程

  形成初期,掠過關島

  2014年7月9日,一個低壓區在楚克東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2W。下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7月10日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評級提升為"MEDIUM"。下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釋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其評級提升為"HIGH"。晚上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09W。

  7月11日凌晨3時,該熱帶低氣壓組織轉好,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出烈風警報。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7月12日凌晨2時,因雲帶再次變得鬆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早前升格,並把稍前的強度下調為熱帶低氣壓。中午12時,該熱帶低氣壓於關島鶯歌沿海登陸。下午2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同時,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下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威馬遜。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再度升格為熱帶風暴。

  西北太平洋上迅速西移,並顯著增強

  2014年7月13日凌晨3時45分,威馬遜進入香港天文臺責任範圍,天文臺把威馬遜強度評級為熱帶風暴。晚上7時,威馬遜進入菲律賓負責範圍,因此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將其命名為Glenda。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威馬遜以時速22至25公里的速度西移,一直有對流引發及消散,強度變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馬遜向西南偏西移動,並因環境轉好,迅速而顯著地增強。早上8時45分,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9時45分,香港天文臺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上午11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下午5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8時,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晚上9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9時45分,香港天文臺亦將其升格為颱風。此時的威馬遜螺旋性大大變好,令對流得以集中並維持。

  首次臨岸急劇增強,橫掃菲律賓中部

  2014年7月15日,威馬遜延續其增強趨勢,並恢復西移路徑,登陸前更急劇增強。下午2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3時,威馬遜的細小風眼顯現。下午3時半,香港天文臺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下午5時,威馬遜於菲律賓阿爾拜省拉普拉普登陸。下午6時半,威馬遜於菲律賓阿爾拜省塔瓦科再次登陸。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

  7月16日,威馬遜採取西北偏西移動路徑,移動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2至25公里,穿越菲律賓中部,並進入南海。午夜12時,威馬遜再次於菲律賓奎鬆省卡塔納萬登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凌晨2時將其降格為三級颱風。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進一步降格為二級颱風。同時,中央氣象臺將其降格為颱風。上午9時半,香港天文臺亦將其降格為颱風。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因威馬遜的移動路徑與菲律賓群島的高山接近,導致部分對流無法越過,導致威馬遜的北面眼牆崩潰,出海時幾乎沒有對流覆蓋。

  進入南海北部,重整旗鼓

  2014年7月17日,威馬遜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移速不變,穿越南海北部。威馬遜進入南海後,受惠於良好的大氣環境及高水溫,重新增強,氣壓呈下跌趨勢。早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再次升格為二級颱風。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又將其再次降格為一級颱風。下午5時,中央氣象臺再次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下午6時45分,香港天文臺亦再度將其升格為強颱風。威馬遜重新增強,並在入夜後採取較偏西北路徑。晚上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又將其再次升格為二級颱風。風眼於晚上8時後再次出現,威馬遜已成功將南面對流卷至北面,重新建立穩固、紮實的眼壁。

  再度臨岸急劇增強,顛峰強度撲海南

  2014年7月18日,威馬遜再度迅速而顯著增強,並向西北移動,移速仍然穩定不變,維持在時速22公里。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直接升格為四級颱風***上一個在南海加強為四級颱風的熱帶氣旋是2012年臺風韋森特***。凌晨5時,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每秒52米,最低氣壓935百帕斯卡。香港天文臺緊隨其後,在凌晨5時45分亦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而中央氣象局亦跟進一步,於下午2時將其升格為強烈颱風。威馬遜的增強趨勢沒有停止,反而越來越急劇,像7月15日穿越菲律賓之前一樣,臨岸急劇增強,直至下午掠過海南東北端前,才達到強度顛峰***中央氣象臺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秒60米,即每小時215公里;香港天文臺則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10公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則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98公里;中央氣象局則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秒53米,即每小時190公里***;但此時威馬遜被海南島地形牽引,改向偏西移動。

  社會損失

  截至2014年7月19日,海南文昌、海口、瓊海、澄邁、定安等地

  基礎設施損毀嚴重,農作物大量受損。18.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5100餘間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全省18日平均降水264毫米,其中昌江、海口降雨量均超過500毫米,全省水庫庫容增加3.18億立方米,241個水庫洩洪,未出現水庫垮壩。

  廣東11.1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或需緊急生活救助,近2萬間房屋倒塌或受損。農作物受災面積79.62千公頃,其中絕收3.8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48億元。雷州半島香蕉、甘蔗等農作物大面積被毀,農業遭受重創。

  廣西緊急轉移安置20.91萬人,12.57萬人需要緊急生活救助;還有426.87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成災 120.73千公頃,絕收13.81千公頃;倒塌農房822戶1577間,嚴重損壞農房872戶1356間,一般損壞農房23809戶43822間;直接經濟損失16.25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2.91億元,家庭財產損失5851.75萬元。

  “威馬遜”對三省區電網造成衝擊。截至2014年7月19日上午,南方電網10千伏以上線路累計跳閘1342條次,累計損失負荷139.74萬千瓦。

  廣西數十條普通公路部分路段斷通,高速公路沿線設施受到較大破壞,北海、欽州、防城等地數百條客運班線停運,交通部門正全力救災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