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內在執行方式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種自然規律形成於客觀社會中的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武術寶庫中的一支奇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1、物體與人的動平衡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重心的概念,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個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一個物體的重心偏移了支撐它的底盤時,就會傾倒。

  2、太極運動中的動平衡

  經過長期基本功、站樁和打太極拳的訓練,身體應做到以下要領:虛領頂勁、收頷、豎項、含胸拔背與鬆腰落胯、氣沉丹田同在,達到身體上下對拉拔長。

  3、呼吸與內氣及內勁的關係

  腹式逆呼吸適合用於太極推手,當氣撥出時,內氣沉入下丹田,小腹鼓起,內氣運遍全身直至體內各處末梢。當吸氣時,內氣聚集於中丹田,胸部隆起。呼時落,為發。

  內勁在太極推手中的應用

  太極推手,實際上,是雙方勁路、勁法的較量,外形看似隨意運動,這是表象,在你進我退,隨曲就伸,內勁執行過程中,每一動都含有規矩。

  從人則順,隨己則滯,時刻調整自己重心穩定,使對方失穩為第一要務,所以“攻方”的勁總是瞄向對方失重點上,而“化方”在臂掌的掩護下,身體以“太極∞執行”方式,將來力化解。

  太極的以柔克剛

  太極推手,控制為本,以和為貴,不主動進攻,看似墨守成規,保守無為,其實,只要對方出手,隨時可化,處處都能還擊。

  在推手學習中,關於身法的一個核心要領就是“涵胸塌腰”,下文我們將展開簡述。

  涵胸

  所謂涵胸,是指兩肩微弓,以胸部涵住且感覺舒服為宜。

  涵胸的作用主要是放鬆、蓄勁,不可過,亦不可不及。涵胸過了則胸部易癟,內臟易受到擠壓,損害身體健康,在推手中則容易出現掤勁不足而為人所乘,另外還會造成外形侷促、不靈活、不圓活的現象。

  所以說,涵胸的功效還在於促進掤勁的形成。

  塌腰

  所謂塌腰,就是腰襠下去、尾閭前託。拳譜中講的力由脊發、脊柱豎直,其實也是塌腰。

  只有把腰塌好了,力才能由脊發,力的傳導才能順達,才能借大地的反作用力施加於對方,才能與力大者抗衡,才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各種實戰技術,否則處處被動,即使有很巧的技法,也無法施展,最終以失敗抱憾。

  那麼,塌腰的標準是什麼呢?塌腰,必然要斂臀,斂臀與尾間前託、命門後撐是一個意思,但不可過,氣自能自然下沉于丹田,使脊柱豎直,力在軀幹部的傳導無阻滯,使自身的力量與大地的反作用力毫無損耗地全部發揮出來,施加於對方。

  涵胸塌腰兩個要領都完成了,身體這張弓就備好了。涵胸是腰以上部位的蓄勁,塌腰是腰以下部位的蓄勁,兩個部位合一了,身體這張弓就完成了蓄勢。

  一旦得機得勢,出手即可成功。在推手實戰中,我感覺到,也只有涵胸塌腰,把身弓備好,才能得機得勢。再加上中氣貫足、氣沉丹田、腰勁下去,形成兩奪之勢,把上下陰陽二氣轉瞬一合,如原子核聚變,哼哈二氣自丹田一貫,能量驟然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