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收藏的價值

  2015年開始,中國佛像拍賣再次升溫。從拍品成交情況來看,打破了兩年來中國佛像拍賣價格持續下跌的局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據瞭解,在20世紀80年代起,佛像藝術品就受到了國際收藏界的廣泛重視,成為海外藏家角逐的亮點。然而,在內地,由於收藏市場在改革開放之初才興起,所以佛像收藏起步一直較晚,這也是直到2004年內地拍賣市場上才開始設立佛像專場拍賣的主要原因,不過總的來看,其發展速度卻十分迅速。馬佔武告訴記者,佛像藝術品以專場拍賣的形式出現過後,佛像收藏就開始出現明顯升溫,其價格也出現快速飆升,尤其是2006年,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以1.166億港元成為單件佛像的世界標王之後,佛像收藏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期。

  據記者瞭解,從2007年起,包括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多家拍賣公司都相繼推出了佛像藝術品專場拍賣,從拍賣結果來看,很多專場的總成交額都突破了億元大關。而隨著佛像藝術品的拍賣日趨火爆,除了以往的明代佛像繼續主導市場外,高品質的清代佛像和高古佛像也逐漸成了市場主角。由於大家對佛像藝術品的追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藝術品市場進入盤整期,內地佛像拍賣市場也是在逆勢上揚。直到2012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深度調整後,內地的佛像藝術品收藏熱潮才有所降溫。

  記者發現,儘管內地佛像藝術品拍賣行情跌宕起伏,但總的來說,依然保持了穩步的上漲態勢。來自雅昌藝術網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以前,拍賣市場上的佛像藝術品成交價多大幾十萬元至幾百萬元,而到現在佛像藝術品的已能輕易突破千萬元大關。馬佔武表示,從近年來的拍賣成交價格來看,佛像藝術品市場已經真正進入了千萬元時代。

  成都藏家偏愛明清佛像

  “明清兩朝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明清雕刻佛像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十分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學、美學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裡,可以說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代的藝術生命力。”馬佔武表示,由於明清佛像的工藝精湛,加之存世量較少,所以長期以來,在佛像收藏市場上,明清佛像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無論是在價格方面,還是受到的追捧程度,都是其它時期的佛像藝術品不能相比的。

  在目前成都的收藏市場,質量稍微高一點的明清佛像,其價格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甚至更高。“儘管目前明清佛像價格不低,收藏要涉及的收藏知識廣泛,存在鑑定難、收藏難等諸多情況,但成都藏家卻十分熱衷於佛像收藏,並且特別偏愛明清佛像。”馬佔武說,成都藏家之所以偏愛明清佛像,一方面是成都佛像收藏熱度很高,對佛像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有著深刻的認識。二是成都有不少實力雄厚的企業家熱衷於佛像收藏,從而使得高品質的明清佛像有著較大的市場。據馬佔武透露,目前成都收藏市場上佛像藝術品的價格往往高於北京、上海等地。

  儘管近年來,佛像價格已出現了較大漲幅,但與書畫、瓷器、玉器等相比,佛像藝術品還屬於未暴漲的收藏品,其價格也還遠遠沒有到位,從投資角度來看,佛像收藏應該還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另外,今年春拍,佛像藝術品拍賣再次火爆,表明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調整逐漸進入尾聲,國內佛像收藏已經再度升溫,這或預示著佛像藝術品有望成為下一個引人矚目收藏熱點。

  佛像收藏的價格

  專業分析人士表示,佛教造像藝術是一門集宗教、歷史、藝術及工藝的藝術,體現著深厚的宗教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也是人們對佛教藝術品收藏的興趣和熱情所在。

  有關專家指出,佛像收藏者需要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市場經驗,藏家還要警惕贗品、次品,做到粗製濫造的新品不要,有拼湊痕跡或細節處理模糊的不入。

  2015年中貿聖佳秋賣於11月20—23日在北京舉行!最受矚目的拍品是一尊王世襄舊藏的11—12世紀珍稀雙色銅合鑄釋迦牟尼佛成道像,1200萬元起拍,經過34輪激烈競價,最終定格在2600萬元,加上佣金2990萬元成交。

  據稱,這尊佛像為王世襄先生舊藏,曾經兩度見諸於拍場,最早是在2003年嘉德秋拍中以79萬元成交;最近一次拍賣是在2010年春拍中以408萬元成交。這次中貿聖佳秋賣中則是以三級跳的方式增長,以2990萬元成交。

  2015年開始,中國佛像拍賣開始升溫。從拍品成交情況來看,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拍價持續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佛像收藏熱潮。

  2015年10月4日,香港瀚海首拍在四季酒店完美落幕,“我佛慈悲”專場成交率達83%,其中紅銅鎏金的蓮花生及其明妃以2400萬港元落槌,十世噶瑪巴·卻英多吉以1400萬港幣落槌。

  2015年10月6日,香港保利中國古董珍玩專場中佛像板塊表現突出,是整場的亮點,最終成交額4200萬港幣。其中明宣德銅鎏金無量壽佛成交價700萬港幣。

  其實,中國藏家的佛像收藏史並不長。20世紀70年代,收藏佛教藝術品的藏家以外國人為主,拍場難覓華人藏家蹤影。直到20世紀80年代,除了日本、新加坡和臺灣藏家開始收藏佛像。 2003年前後,一批內地藏家開始收藏佛像,2006年開始急速升溫!2006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憑藉1.166億港元的成交價曾轟動一時。中國人的身影也開始出現在海外拍賣場,並形成一股佛像收藏潮流,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