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養殖方法_怎樣養木耳

  木耳中分離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等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養殖木耳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耳養殖方法:培養土

  第一:木屑7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 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質疏鬆、吸水量大的木 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殼80%、麥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與水比 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過磷酸鈣1%,每100kg稻 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殼28%、麥皮20%、蔗糖1%、石膏粉1%, 料與水比例為1∶***1.2~1.3***。

  培養料配製時,含水量掌握在60%以內,以手握成團,放開鬆散 為宜;稻草、甘蔗渣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縫有水紋,不下滴為度。

  木耳養殖方法:塑料袋地栽

  該技術改變了依靠木 材生產木耳的歷史,使黑木耳栽培從林區走向了田間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裝,每袋裝0.5千克乾料,經過滅菌、接種、養菌,擺在田間大地、果園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極大地擴寬了黑木耳栽培原料與栽培區域,大大縮短了生產週期,迴歸自然的栽培方式產品實現天然無公害,更利於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發展前景廣闊。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遼寧省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發明成功,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同年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獲得“全國食用菌行業十佳優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銀行、國務院扶貧開發小組、民政部的獎勵和支援。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於自然,迴歸自然”的方式,順應了黑木耳“冷冷熱熱、乾乾溼溼”的生活習性,栽培成功率和產量、質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木耳養殖方法:接種

  代料栽培黑木耳,從接種到出菇只要45~55天, 生產週期100~120天,比原生產時間縮短50%~60%,將原來1年長1 季改為春秋長兩季:春季2~3月接種,9~10月子實體生長;秋季8 ~9月接種,10~11月子實體生長,但要避開高溫;早春氣溫低,可 加溫調節。黑木耳菌絲生長以22~30℃,子實體生長以20~25℃最 適宜。

  木耳養殖方法:椴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起源於中國,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個食用菌品種,至 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一帶的山民,就採用“原木砍花”法種植黑木耳。這種原始種植方法持續了上千年,清朝中國東北長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開始種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將落葉樹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傳播繁育。靠天收耳,產量極低。1955年,中國科技工作者開始培育黑木耳固體純菌種,發明了椴木打孔接種法,這種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產量大大提高。但是兩三年完成一個週期,絕對產量仍不高,每根1米長、直徑為10~13釐米的優質木段,3年僅產100~150克黑木耳,還常受自然災害的侵擾而減產。這種方法至今僅僅被林區極其少數耳農延用。

  木耳養殖方法:裝袋滅菌與室內發菌

  1.裝袋栽培袋用低壓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規格為: 袋口寬12cm、長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

  裝袋要緊實,在袋面打4~6個接種穴,穴寬1.5cm、深2cm,穴口用膠布貼封。裝袋後放到常壓滅菌鍋內,以100℃保持10~12h滅菌,冷卻到22℃時接種,選用優良高產的菌種。

  2.發菌接種後室內發菌4~5天,室溫以25~28℃,不超過 32℃為宜。第6天后將袋子排放稀些,門窗用紗布遮住,防強光直 射,注意通風,室內相對溼度以75%為宜。菌袋經過20天的培養, 菌絲在袋內長成圓形狀態,直徑在8~10cm時,將膠布留一小空隙, 讓其通風增氧,加快菌絲生長;40天后把膠布剝掉,室溫20~23℃, 相對溼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