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禦寒必吃的食物

  冬至養生吃什麼好呢?再過兩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時節。每到冬至我們就會進行養生滋補。那麼大家知道冬至養生吃什麼麼?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六種冬至養生食物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2.豬肉

  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儲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4.生薑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臘味姜飯,生薑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氣味的地下根莖作為入饌的材料,細分來又有白姜、黃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常見的生薑多半則是辣味適中的黃姜。

  5.梨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

  6.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冬至健康養生方法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多著衣、避寒邪,特別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運動:動中求靜

  冬至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我們體內的陽氣如何升發呢?“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通過合理的運動就可以幫助我們升發體內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陽氣就會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蟄藏的養生道理了。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閒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補充津液

  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鬱熱上衝。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

  養心:寬厚暢達

  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