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鱉應該怎麼養

  黃沙鱉是中華鱉的地方種,分佈於廣西、廣東的西江流域地區,是西江水系特有的鱉種。黃沙鱉體色金黃,裙邊寬厚,肌肉結實,肉質鮮美。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一起去看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黃沙鱉的養殖技術:

  1、新鱉塘的選擇

  面積1畝~5畝,水深1.5米左右,池塘的一側建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產卵沙場,四周圍建高約0.6米的“T”型防逃牆,水面設定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晒臺和食臺。

  2、親鱉的選擇

  從野生鱉或池塘人工養殖3齡以上的成鱉中選擇,要求個體達ll 5公斤以上,具有典型的黃沙鱉特徵,無病無傷,雌雄比例為5:1。

  3、親鱉的放養

  在每年的4月~5月或9月~11月,其餘時間,不宜放養。放養密度為每畝400只~600只。

  4、親鱉的培育

  放人親鱉1周後,即可開始投喂飼料。親鱉在水溫25% 以上即正常攝食。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如小魚、小蝦、貝、螺、鴨肝、豬肝等,佔總投餌量的70%左右,再配30% 的市售親鱉配合飼料,加少量甲魚多維,投喂量為鱉體重的2%,分上、下午2次投喂。

  5、鱉卵的收集和孵化

  當水溫維持在25℃~12℃ 以上約1個月後,成熟的母鱉即開始交配產卵,一般每3天在產卵場沙堆內挖收1次卵,有圓形白色點***動物極***的為受精卵,否則為不受精卵。將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排列於孵化盤中覆蓋溼沙,移人孵化房內孵化。孵化房要求相對溼度為80%,孵化沙溼度也近於80%***即手抓成團鬆開即散時***,溫度要求恆定在28℃~32℃ ,經過45天左右,即可產出稚鱉。稚鱉在孵化房內用塑料盆暫養1周左右即可移出室外水池培育或出售。

  6、稚鱉的培育

  孵化殼1周左右,體重在3克 5O克左有的一般稱作稚鱉。此階段的培育最好是在5平方米一,10平方米的水泥池中進行,水泥池配有晒臺和食臺約2平方米,水深0.5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蘆。稚鱉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投喂黃粉蟲、絞碎的魚肉、鴨肝及市售稚甲魚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鱉體重的5%,分5次投喂***量少次多***,這個過程大約1個月左右。

  7、幼鱉培育

  每隻50克~250克的鱉稱為幼鱉。一般選用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沙泥池作為幼鱉培育池。配有晒臺和食臺2平方米~6平方米,水深0.8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蘆,幼鱉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只,以投喂市售幼甲魚配合飼料為主,加適量的小蝦、小魚、螺、貝、青菜、畜禽下腳料等,投喂量為鱉體重的4%左右,分早、中、晚3次投喂,大約180天左右即可達到每隻鱉250克的規格。在水溫穩定於25%以上時,可放到室外養殖。

  黃沙鱉疾病的症狀:

  ***1***腐皮病

  【病原】該病由產氣單胞菌、假單胞菌、無色桿菌三種細菌共同感染引起。

  【症狀】病鱉的四肢、頸部、尾部、裙邊等處面板糜爛壞死而形成潰瘍,嚴重者頸部骨骼露出,四肢爛掉,爪脫落。鱉體缺乏維生素會加重病情。此病病程很長,如不發生繼發性感染,多數病鱉能長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頸部感染和病情嚴重者,大部分在短期內死亡。

  【防治方法】

  ① 投喂鱉全價配合飼料,或在動物鮮活料中新增1%的“特型甲魚預混料”***佳緯牌***。

  ② 注意培養嫩綠水質,防止鱉群相互咬鬥,每半個月用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以殺滅病原菌和調理水質。

  ③ 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浴鱉體***水溫低於20℃時浸40~50分鐘,高於20℃時浸30~40分鐘***,有預防及早期治療的作用。

  ④ 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氯黴素、呋喃唑酮、百炎淨等藥物製成藥餌,藥物任選一種,交替使用。每千克飼料拌入藥1~2克做藥餌,每半個月1次,每次連續喂2~3天,每天喂1次作為預防;治療量加倍,每天1次,連續喂6天。

  ***2***紅脖子病***大脖子病***

  【病原】該病由嗜水產氣單胞菌和桿狀病毒引起。

  【症狀】病鱉的頸脖充血紅腫,伸縮困難,腹甲出現紅斑並逐漸潰爛,眼睛白濁,嚴重的造成失明,舌尖、口鼻出血。經解剖可見病鱉的口腔、食管、胃、腸的粘膜呈明顯的點狀、斑塊狀瀰漫性出血;肝臟腫大,質脆易碎,表皮呈土黃色或灰黃色,有針尖大小的壞死灶;膽囊腫大,脾腫大。其中口腔粘膜呈瀰漫性出血的佔80%,胃腸粘膜出血的也較多見。患此病的鱉反應遲鈍、不吃食、身體消瘦、運動緩慢,大多在上午上岸晒背時死亡。在南寧每年4~10月流行此病。1997年南寧市旺旺野生動物養殖場的親鱉患紅脖子病,死亡率在20%以上。

  【防治方法】

  ① 用4毫克/升的漂白粉或10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以15天為15週期交替潑灑,病重的以10天為1個週期。

  ② 飼料中新增土黴素、氯黴素或複方新諾明,第一天按每千克鱉重用藥0.4克,第二天後藥量減半,連續6天為1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即愈。

  ③ 對病重的個體進行肌肉注射硫酸慶大黴素,按每千克鱉重注射20萬國際單位,同時注射維生素C注射液1.5毫升、50%的葡萄糖注射液1.5毫升,一般2~3針即可。

  ④ 用病鱉的肝、脾製成土製疫苗***製法類同於製作草魚土製滅活疫苗***,按每千克鱉重治療時注射1~2毫升,預防劑量減半。

  ***3***鰓腺炎

  【病原】有人認為,鰓腺炎是由一種特殊的β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但還未見從病鱉鰓腺分離出該病毒的報道。

  【症狀】患鰓腺炎的鱉體外症狀主要表現為頸部異常腫大,但不發紅,後肢窩隆起乃至全身浮腫,眼睛呈白濁狀甚至失明。有人將鰓腺炎分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種。這三種類型除都具有上述症狀外,還各有特點。患有出血型鰓腺炎的病鱉底板、四肢及尾部有赤斑,並伴有口、鼻出血的症狀,解剖檢查可見其鰓狀組織有纖毛狀小突起,充血糜爛,有分泌物,口腔、食道發炎充血,肝臟充血腫大為“花肝”,腸道內充滿成團的血液,同時腹腔嚴重積水。失血型鰓腺炎的症狀為底板、四肢及尾部無赤斑,解剖可見其鰓腺的纖毛狀突起,淡白糜爛,有分泌物,食道和腸管有黑色淤血塊,肝臟土黃色,質脆易碎,活體解剖無血流出,肌肉和底板蒼白無色。混合型鰓腺炎的症狀為鰓狀組織發紅,食道和腸管有黑色淤血塊,腹腔充滿血水,肌肉和底板呈紙白無色。患此三種類型鰓腺炎的病鱉活動能力由出血型、混合型、失血型依次減弱,加之解剖檢查其症狀有前後相關的發展過程,故認為這三種類型的鰓腺炎是鰓腺炎病發展的三個階段,即是鰓腺炎的早期、中期、晚期。患此病的鱉因水腫導致行動遲鈍,常伸長頭頸,最後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① 用20毫克/升的大青葉溶液加40毫克/升的板藍根水溶液煎劑,連續浸泡病鱉7天,不換水,效果較好。

  ② 對病重的鱉,注射複方大青葉和板藍根注射液,按每千克鱉重注射2毫升,每天2針,然後將其浸入60毫克/升的大青葉、板藍根混合液中,一般5天可基本痊癒。

  ③ 每千克飼料新增鹽酸嗎啉脒胍15克、鱉健康2.5克、環丙沙星2克、慶大黴素80萬國際單位、保肝靈片10克,口服7~10天,療效甚好。

  ④ 對重病者肌肉注射穿心蓮注射液,按每千克鱉重注射2毫升,每天1針,連續注射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