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異鄉的典故講了什麼

  你認識重耳嗎?晉文公就是重耳,初為公子的他,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他最後為什麼會流亡異鄉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晉公子重耳的父親晉獻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齊和卓子五個兒子。晉獻公年老時聽寵妃驪姬的話,要把他和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為太子,殺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也分別逃到國外去了。重耳逃到了狄國,晉國有才能的人大多數也跑出來跟著他。

  公元前年,晉獻公死了,晉國內亂。重耳的弟弟奚齊和卓子先後做了國君,都給大臣們殺了。秦穆公就幫助逃到秦國的夷吾回國做了國君,就是晉惠公。晉惠公當上國君後跟秦國失和,又殺反對他的人,有一批人就指望公子重耳回去做國君。晉惠公怕重耳回國,也打發人去行刺重耳。跟重耳的狐毛、狐偃接到父親傳來的資訊,趕快去告訴重耳。重耳跟大夥兒商量,決定逃到齊國去。第二天狐毛、狐偃又接到他爸爸的信說:刺客提早一天趕來了。重耳急得也不通知別人就跑。有一個管行李、盤纏的人名叫頭須,卻拿著東西逃走了。

  重耳這一幫一無所有的“難民”要到齊國去,得經過衛國。衛文公吩咐管城門的人不許他們進城。重耳和大夥兒餓著肚子繞到五鹿***今河南清豐西北***,向田邊幾個莊稼人要點兒吃的。幾個莊稼人給了一塊土疙瘩,還嘲弄他們。

  重耳帶著一幫人繼續向前走,又走了十幾裡,再也不能走了,只好坐在大樹下歇歇腳。重耳躺下把頭枕在狐毛的腿上,別人都去掐野菜,煮了點兒野菜湯,自己不喝,先給公子送去。重耳嚐了嚐,皺著眉頭,喝不下這號東西。

  後來趕上來的趙衰帶著一竹筒稀飯給重耳吃。重耳說:“你吃吧!”趙衰不願一人吃,只好拿點兒水和在稀飯裡,分給大家夥兒,每人吃了一口。

  重耳他們好容易到了齊國。齊桓公那時還沒去,他擺酒接風,叫跟著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誰知沒多久齊桓公死了,齊國也起了內亂。他們只得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剛吃了敗仗,大腿受了傷,正在害病,就派公孫固去迎接,也像齊桓公那樣待他們不錯。過了些日子,公孫固告訴重耳的隨從狐偃,指望宋國發兵護送公子回去,宋國還沒有力量。

  沒法子,他們又離開宋國,到了鄭國。鄭國的國君認為重耳在外邊流浪了這麼些年,一定是個沒出息的人,理也不理他。他們只好去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做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去招待他,兩個人做了朋友。

  重耳對楚成王說:“我真想不出怎麼報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我能回國,願意跟貴國交好;萬一發生戰爭,我就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三十里為一舍。“退避三舍”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楚成王的大將成得臣一聽,氣得偷偷對楚成王:“重耳將來一定忘恩負義,不如趁早殺了他!”楚成王不肯。

  有一天,楚成王對重耳說:“秦伯派人來請公子去,他有心幫公子回國。”

  重耳表示願意跟著楚成王。楚成王說:“秦國跟貴國離得近,早晨動身,晚上就可以到了。您還是去吧!”

  重耳拜別了楚成王,到秦國去了。

  秦穆公原來立重耳的弟弟夷吾為晉惠公,晉惠公的異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但晉惠公即位後卻發兵打秦國,失敗後,割讓了五座城給秦國,把太子圉***yǔ***送到秦國做抵押。秦穆公就把女兒懷嬴***yíng***嫁給公子圉。可是公元前年,公子圉又偷偷地跑回去想接替君位去了。第二年晉惠公一死,公子圉做了國君,就不跟秦國來往。秦穆公後悔了,決定另立重耳為晉國國君,先把他從楚國接來,並把原來嫁給圉的女兒懷嬴改嫁給圉的伯父重耳,表示友好。

  公元前年,秦穆公發兵替女婿重耳打進晉國去,親自率領百里奚等文臣武將護送公子重耳回晉國。到了黃河邊,秦穆公分一半人馬護送公子過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馬在黃河西岸作為接應。分手時雙方依依不捨,秦穆公流下了眼淚。

  上船時,重耳叫手下人七手八腳地把逃難中用的東西都扔在岸上,有人把腳上的破鞋也扔到黃河裡了。狐偃跪在重耳面前說:“如今公子過河回到晉國,內有大臣,外有秦國,我挺放心。我想留在這兒了!”

  重耳一聽發愣了,說:“我全靠你們幫助才有今日。咱們在外吃了十九年的苦,現在回去,有福同享啊!”狐偃說:“以前公子在患難中,我們跟著您也許有點兒用處。現在公子回去做國君,另有新人使喚。我們就好比破鞋,還帶去作什麼呢?”

  重耳一聽臉紅了,責怪自己得意忘形,存著享樂念頭。他流著淚向狐偃認了錯兒,吩咐手下人把扔了的破爛東西都弄上了船。狐偃他們這才沒話說了。

  他們過了黃河,接連打勝仗,公子圉逃了。晉國的文武大臣便迎回公子重耳,立他為國君,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的為政舉措是什麼

  政治

  主條目:晉侯賞從亡者

  推舉賢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讓趙衰、胥臣、欒枝、冀缺等人輔佐他治理國家;讓郤溱、霍伯帶領軍隊;讓賈佗、陽子製作禮儀;讓魏犨、荀伯抵禦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員規章,按法辦事,確立名分,培育美德。賞賜隨從自己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53]

  宣揚德教,以培養百姓的純樸德性,撥亂反正,大量起用受晉惠公、晉懷公時代受到迫害的舊族,姬姓中賢良的人擔任內務官,異姓中有才能的人擔任邊遠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貢賦,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稅,分給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領受俸祿,差役按其職務領取口糧,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54]

  軍事

  主條目:晉國六卿、五軍

  隨著晉國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晉文公不斷改革軍事:先是將晉國二軍擴大編制為三軍,以郤谷統帥中軍,狐偃統帥上軍,欒枝統帥下軍。 [55] 又因遊牧民族對晉國侵擾而設立三行。前629年***晉文公八年***,晉文公又裁撤三行,增設新二軍,即新上軍、新下軍,為五軍。

  在軍事上晉文公先是誅殺王子帶以勤王,執政九年間先後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威秦,於前632年在踐土會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56]

  經濟

  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資助沒有財產的人。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