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到巨集村自駕遊

  巨集村鎮主要旅遊景點巨集村景區、屏山景區、盧村景區、木坑景區、塔川景區。截至2015年底,巨集村鎮A級景區數量5家,其中AAAAA級景區1家,AAAA級景區2家。擁有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被稱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培德堂”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路線

  南京到巨集村自駕里程約 339.7公里,花費時間約4小時44分鐘。

  1.從起點向西南方向出發

  2.沿北京東路輔路行駛110米,右後方轉彎進入北京東路

  3.沿北京東路行駛520米,直行進入進香河路

  4.沿進香河路行駛870米,過洪武北路橋約80米後直行進入洪武北路

  5.沿洪武北路行駛910米,右轉進入中山東路

  6.沿中山東路行駛260米,過右側的天時國際商貿中心約120米後,直行進入漢中路

  7.沿漢中路行駛1.8公里,左轉進入虎踞南路

  8.沿虎踞南路行駛560米,直行進入內環西線

  9.沿內環西線行駛2.5公里,直行進入賽虹橋立交橋

  10.沿賽虹橋立交橋行駛170米,過鳳台橋約890米後直行進入鳳台南路

  11.沿鳳台南路行駛3.9公里,朝G42/繞城公路/馬鞍山/長江三橋方向,稍向右轉上

  12.沿匝道行駛1.2公里,過油坊橋約230米後直行進入滬蓉高速

  13.沿滬蓉高速行駛5.7公里,稍向右轉進入寧蕪高速

  14.沿寧蕪高速行駛74.2公里,直行

  15.繼續沿寧蕪高速行駛40米,直行進入滬渝高速

  16.沿滬渝高速行駛93.0公里,稍向右轉進入上水橋樞紐

  17.沿上水橋樞紐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京臺高速

  18.沿京臺高速行駛29.7公里,調頭

  19.繼續沿京臺高速行駛86.1公里,朝湯口/黟縣/黃山景區方向,稍向右轉上

  20.沿匝道行駛65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京臺高速

  21.沿京臺高速行駛3.9公里,朝寨西/巨集村/西遞方向,直行

  22.繼續沿京臺高速行駛3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山深線

  23.沿山深線行駛1.6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岡村路

  24.沿岡村路行駛2.2公里,直行進入S103

  25.沿S103行駛6.0公里,直行進入黃山雙嶺隧道

  26.沿黃山雙嶺隧道行駛1.0公里,直行進入S103

  27.沿S103行駛4.8公里,右轉進入Y102

  28.沿Y102行駛9.2公里,直行進入巨集村隧道

  29.沿巨集村隧道行駛610米,直行進入Y102

  30.沿Y102行駛5.0公里,過右側的巨集東村約140米後,右轉

  31.行駛10米,到達終點

  景點

  德義堂是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系二樓三開間建築,廳堂前有十六扇半幢蓮花門,室內外通道,堂前一水塘,內有暗溝與水圳相通,水塘周圍,設四時盆景,院內繁花疏木、綠陰叢叢,可稱“露天花廳”。

  東側牆上攀著一株皖南彌猴桃藤,院東西二個花園,一明一隱,內植果木繁花。魚缸、水榭、一池碧水邊倚。園中水、水中園。游魚尾尾,粉牆青瓦,花窗點眼,但給人們感受到卻是步移景異,美不勝收。為徽派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

  敬德堂整幢建築裝飾簡樸,屋柱為方形,是巨集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瞭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況和徽州明、清建築的格局。它位於巨集村牛腸水圳下游轉彎處,建於清初順治年間***1646年***,為H型民居。廳堂背向排列,前後廳均有天井,採光效能好,兩側為廂房,南側為前院,北側為廚房,廚房裡還有一個小天井,東側還有一座面西朝東的小偏廳和大花園。

  屋內正廳東西兩側各有六扇蓮花門,中間攔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隻,稱之為“五蝠奉壽、萬福萬行”之意。東西廂房是主人休息的臥房,廂房窗子上樓空雕刻銅錢圖案,窗下欄板上雕刻的萬字圖案,意為多財多福。

  敬德堂用天井通風采光,天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根木頭,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陽光直射在家中十分炎熱,主人就在木條上穿上鐵環,掛上布簾,擋住強烈的陽光。廳前有一幅楹聯:“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龍池灣景區地處安徽巨集村西側518省道和黟縣唐代古驛道--羊棧嶺交匯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景區。這裡與世界文化遺產地巨集村僅一河之隔,距西遞20公里,黃山風景區2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龍池灣景區自然環境優美,田園風光秀麗,農耕文化深厚,民俗活動獨特。巨集村古水系的源頭水——羊棧河貫穿整個景區,使景區更具靈氣,景區內古龍潭稱為“龍池灣”,是古代盧村水口,有放生池景區也因此得名,池邊有求雨庵“龍王廟”,有黃山市最大的天然游泳池,池水清澈見底,魚蝦戲遊,夏天遊客可以游泳、嬉戲、遊船。

  景區內有古今聞名的古驛道穿景區而過,驛道旁的農耕園內有潦車***筒車***、水碓、磨坊、油坊、豆腐坊、牛車和木製茶機、織布機。遊客可以參觀舂米,製茶等農耕過程,也可親自參與車水、舂米、磨面、榨油、製茶、做豆腐等農活,感受其中的無限樂趣。遊客還可到跑馬場騎馬,到竹樓茶室喝茶、觀魚。到放生池邊放生,上攬秋亭觀景,到田間石子路上散步,令人神清氣爽。

  冒華居,位於月沼西南畔。步入大門為花園小庭院,正廳大門開在天井左廂。正廳樑、窗雀替木雕精美,長條几、八仙桌、美人靠椅陳設依舊。中堂懸有“冒華居”古匾,兩側掛有清代翰林院侍講、著名書法家樑同書書寫的楹聯:“萬古家風惟孝弟,百年世業在詩書。”天井右廂懸掛“得少佳趣”匾額,懸掛著清代著名書法家、戲曲作家張照草書楹聯:“興衰煙露流彩筆,吟邊雲日弄晴窗。”堂柱上掛有徐觀政的木刻楹聯:“善為至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何瑾的木刻楹聯:“惜食惜衣,不獨惜財兼惜福;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此處是欣賞古徽州民居楹聯的極佳之所。

  南湖書院位於安徽省黟縣的南湖北畔。在明末,巨集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在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併,取名“以文家塾”,又稱“南湖書院”。曾任清政府內閣中書,民國時駐英、日公使,代大臣的汪大燮、當代著名的科學家。澳星發射研製專家之一的李小鵑等學者,都是在這裡啟蒙的。南湖書園是座具有傳統徽派風格的古書院,佔地約6000平方米。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會文閣、啟蒙閣、望湖樓及祗園六部分組成。一湖碧水位於書院前,連棟樓舍接著書院,書院黛瓦粉牆,與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書院遠涉的志道堂是講學的地方;文昌閣供奉孔子牌位,學生在這裡對孔子瞻仰膜拜;會文閣位學生讀四書五經的場所;啟蒙閣是啟蒙讀書之處;望湖樓市閒時觀景休息之地;祗園是內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