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河盆

  活火山指正在噴發和預期可能再次噴發的火山。那些休眠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現在就要噴發,而在將來可能再次噴發的火山也可稱為活火山。下面一起到了解更多。

  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是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海拔4169米***它在1975年和1984年4月都還爆發過。

  夏威夷的莫納羅亞火山又名莫納老火山,是世界最大的,最活躍的活火山。被稱為“長期火山”。海拔4,169米,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從海底算起高約9300餘米。是世界最大的孤立山體之一。

  莫納羅亞火山在夏威夷被稱為“長期火山”,位於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16年建***內,為世界最大孤立山體之一。海拔4,169米,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從海底算起高約9300餘米。海底橢圓形基底的寬度,其長軸是119千米,短軸是85千米。其山頂常有白雲繚繞,忽隱忽現。島北莫納開亞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臺,就設在此山的頂峰。

  火山口面積為四平方英里,深約600英尺。火山口莫庫阿韋奧韋奧***Mokuaweoweo***面積約10平方公里***4平方哩***,深152∼183公尺***500∼600呎***。冬季頂部常為冰雪覆蓋。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爆發一次,大部分的噴發物限止在莫庫阿韋奧韋奧火山口內,其餘則沿著東北或西南側的裂縫帶流下。在1935年的爆發中,美軍飛機曾對威脅到希洛***Hilo***城的岩漿流徑投擲***。1950年6月,為期23天的浩瀚岩漿從一道21公里***13哩***的西南側裂縫流下,毀滅了一個小村莊。1975、1984年山頂曾發生大爆發。莫納羅亞火山最後一次爆發是在1984年,噴出的熔岩下瀉約27公里,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現今它仍是被視為一個活火山,隨時有可能再次爆發。夏威夷群島是由火山形成的,而且莫納羅亞火山仍在不斷為其增加面積,如果從結構體底部到頂部算起,它比珠穆朗瑪峰還高,高達29529英尺。

  莫納羅亞火山曾噴發過35次,平均每隔三年就會噴發一次,而每次的火山爆發都為周圍地區帶來了重大的災難。

  1935年,莫納羅亞火山噴發,其岩漿向希洛城流去,為了阻止岩漿給希洛城帶來的毀滅,美國曾派空軍向其投擲***,以改變其流向。

  1950年6月,在莫納羅亞火山爆發時,岩漿順著一道長達21公里的裂縫傾瀉而出,致使附近的村莊被毀。然而,火山爆發並沒有就此停止,而是轉而流向大海,致使海水沸騰,這就導致不計其數的水生生物死亡。直到20多天後,火山才逐漸平息下來。

  1959年11月,一道熔岩從莫納羅亞火山的山體缺口中噴薄而出,而在這一次的火山爆發中,其噴出的岩漿最高可與紐約帝國大廈相媲美。

  1984年3月25日,這一次莫納羅亞火山的爆發引來了世界各地的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當地的夏威夷人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火神佩莉在惹惱了她的姐姐海神後,被她姐姐趕了出來,於是,便來到了夏威夷居住。她將附近的火山遊覽一遍後,最終選擇在基拉韋厄島的赫爾莫莫火山口安家。而人們所看到的火山噴發的情景,就是火神佩莉在發脾氣的表現。

  火山的成因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高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整合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 有些火山分佈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熱點的移動形成火山島鏈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平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火山噴發危害無窮

  全球每年都有50多次火山爆發。火山爆發時,噴湧的熾熱岩漿會吞噬地面上的一切,並引發一系列其他災害海嘯、泥石流和洪水等;不僅會給人類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危害,而且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全世界至少已有20座城市被爆發的火山瞬間毀滅。有史以來,最早的記錄就是約公元前1450年的古希臘,當時繁華的克諾索斯古城就因桑託林火山的爆發被夷為平地,古老的米諾斯文明在強大的自然力量下消失不見,只餘地中海上悠遠的傳奇故事。

  也就是說,火山噴發的災害通常包括由火山噴發本身所造成的直接災害以及由火山噴發而引起的間接災害。事實上,這兩種災害經常兼而有之。這些災害包括:火山碎屑流、火山熔岩流、火山灰引發的災難,以及伴隨這些災難連鎖產生的環境破壞。

  火山碎屑流是某些火山爆發最具毀滅性的結果。火山碎屑主要為液化的氣體、灰和岩石,可能從火山氣孔以每小時700千米的速度向外噴出,氣體溫度通常在100 800攝氏度。火山碎屑通常在重力之下沿著山坡快速流下。它的高溫與速度足以摧毀沿途的各種物質和建築,歷史上維蘇威火山摧毀龐貝古城就是典型的例項。

  火山熔岩流是從火山口噴溢流出的熔岩,這種呈液態的熔岩在地表所經範圍大,造成的危害也很嚴重。但是,通常熔岩流沒有火山碎屑流和泥石流來得凶猛。

  這兩種物質的危害還是可見的,但像火山灰這種“隱形殺手”就讓人心有餘悸了。火山灰是火山爆發時由岩石或岩漿被粉碎成的細小顆粒。火山灰不同於菸灰,它堅硬、不溶於水,由岩石、礦物、火山玻璃碎片等組成,一般直徑小於2毫米,其中極細微的火山灰稱為火山塵。

  火山灰影響面廣泛,包括航空、建築、人體以及地球溫度與環境等多方面。

  火山爆發時熾熱的火山灰隨氣流快速的上升,將對飛行安全造成威脅。下落的火山灰也會給人們帶來傷害,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時,颱風和雨使又溼又重的火山灰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區,約200人死在壓塌的屋頂下。微小的火山灰還會侵入人與牲畜的呼吸系統。

  火山灰影響環境的事例也不在少數。

  火山噴發不可避免的會引起森林火災和造成毀林的後果。然而,一旦地球上的森林減少或沒有,那麼,生物的90%都將被消滅,70%的淡水也因無法被儲蓄而白白流入大海,90%的動植物也會面臨乾旱,生物碳化物將減少70%,生物釋放的氧氣也會減少67%,地球會面臨空氣汙染和太陽輻射等滅頂之災。

  嚴重的時候,還會引發全球降溫和火山酸雨。

  被火山噴發出的大量火山灰和其他化學物質,在進入大氣後會懸浮在大氣中,這些顆粒會形成一層厚厚的保護層,把太陽光反射回宇宙。並且,這些浮塵在一兩年內就將全部落到地面,它們可以使地球在一兩年裡氣溫下降。

  縱觀近代幾次巨大的火山爆發,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平流層氣溶膠增加以及輻射效應造成全球氣候變化。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發、1903年墨西哥的柯里瑪火山爆發、1912年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爆發,均使以後的全球平均氣溫下降0.3 0.6 。1982年3 4月間的墨西哥欽喬納火山爆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出現了厚達3000米的火山灰雲層。這次爆發後的一年,使得東南亞變冷,並使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連續乾旱而遭受饑荒。

  火山噴發氣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還會形成火山酸雨。酸雨落到地面會對植物造成直接危害,農作物也會大幅減產。

  每次火山噴發也許是一種致災因素,也可能是幾種因素的綜合作用,由此造成火山災害。全球有噴發記載的火山553座,共記錄了5321次噴發。據統計,爆發式噴發3595次,佔噴發總數的67.6%;噴溢熔岩流的1228次,佔23.4%;發生有火山泥石流的235次,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