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是

  娃娃與又名大鯢,是我國的保護動物,也是兩棲動物,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 這個國寶級的保護動物。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

  在我國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下游的山川溪流中,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它的長相猛然一看有點象個小孩,它的叫聲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稱它為娃娃魚。它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書籍提到“鯢魚有四足,如鱉而行疾、有魚之體、而似足行、聲如小兒啼”。由此可見,大鯢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娃娃魚可不是魚類,它屬於兩棲類。身體扁平而壯實,頭寬而圓扁,口很大,眼極小。四肢短小,尤其前肢很象小孩的一對小胳膊,尾部側扁,背部棕褐色還綴有大小不等的雲斑。在湖南曾捕到一條體長2.1米、65公斤重的個體。娃娃魚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質清涼、石縫和巖洞甚多的山區溪、河中。白天常潛居於有洄流水的洞穴內,一穴一尾。它們捕食主要在夜間,常常守候在灘口亂石間,發現食物經過,即張開大口,囫圇吞食。娃娃魚主要以蛙、魚、蛇、蝦以及水生昆蟲為食,它的耐飢力很強,飼養在清涼的水中二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雌鯢產卵於岩石洞內,一次產卵300多枚,產下卵後就自由自在地遊玩去了,剩下的撫育第2代的任務就交給了雄鯢。雄鯢把身體曲成半圍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流水沖走或遭受敵害,直到孵化出幼鯢,雄鯢才肯離去。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大鯢的肉白而嫩,味道鮮美,被列為珍餚。由於過去不懂得保護野生動物的人較多,對它進行了無情地濫捕,致使許多地區的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的地區瀕於絕跡。現在,我國已規定對娃娃魚必須加以保護

  主要食性

  食性很廣,主要以蟹、蛙、魚、蝦以及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大鯢食量甚大,很喜歡捕食蟹類,一隻體重。1.5kg的個體胃內有蟹6只,總重量約140g;2.5kg的個體一次能吞食250~300g食物;曾在四川馬邊縣發現一尾體重1蠔多的大鯢,胃內竟有一尾體重0.5kg的魚。對陝西省柞水縣境內幹右河上段大鯢的食性分析,其中蟹佔48.3%,船釘魚佔12.5%,水生昆蟲幼體佔7.8%,水鳥佔3.1%,木片佔3.1%,小石塊3.1%,大鯢幼體佔1.5%,空胃者20.3%。大鯢新陳代謝較為緩慢,停食半月之久,胃內仍有未消化的食物。它的耐飢力很強,只要飼養在清潔涼爽的水中,數月甚至一年以上不餵食不致餓死。

  主要習性

  成鯢一般常棲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溪河深潭內的巖洞、石穴之中,以灘口上下的洞穴內較為常見,其洞口不大,進出一個口;洞的深淺不一,洞內寬敞平坦。白天常臥於洞穴內,很少外出活動,夏秋季節,也有白天上岸覓食或晒太陽的習性。大鯢一般夜出晨歸,常住一個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間進行,常守候在灘口亂石間,發現可獵動物經過,突然張嘴捕食。大鯢適宜棲息於水溫3~23℃的水中,個體大的多生活於深水處,中小型個體多在淺水處。成鯢多數單棲活動,幼鯢常叢集在亂石縫中,其生活最適水溫為10~20℃。大鯢常將頭部伸到水面進行呼吸,面板也是它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在含氧量較高的水中,大鯢可較長時間伏於水底不浮出水面呼吸。在人工飼養情況下,每6~30分鐘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一次,吸氣約幾秒至數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