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內五一旅遊好去處

  遼寧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也是歷年五一小長假熱門的旅遊地方,那麼具體在遼寧有哪些景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築物儲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它的規模比佔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築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瀋陽最重要的遊覽點。

  瀋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後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築。努爾哈赤死後,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瀋陽故宮的建築佈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瀋陽看看。

  瀋陽故宮的東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子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

  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佈詔書,宣佈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崇政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瀋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瀋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裡,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興城海濱

  興城海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她與美國的西雅圖和我國的青島極為相似。海濱浴場綿延十四公里,由興海灣、港口灣、邴家灣、老龍灣四個海濱浴場,即第一、二、三四海濱浴場組成,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場。海濱浴場內無暗礁,岸邊沙灘細軟潔白,晶瑩如玉,海水深淺適宜,水穩波清,清澈見底,海岸地勢開闊 ,綠樹掩映,是大海送給人間的一片天然樂園。

  興城海濱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濱第一浴場即興海灣更加靚麗多姿。當您步入海濱第一浴場,興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門二樓單簷廡殿門式正門,牌坊上邊是茂名書畫家範曾題寫的“洪波湧起”和“古城在望”八個大字。超過此坊,便走進如詩如畫的興海灣。興海灣***處一尊用花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頜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殺惡龍”傳說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麗、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化身,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興海灣南端有“三礁攬勝”,在起伏綿亙的三座盤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觀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書法家王堃騁所書。各亭之間棧橋相連,真可謂是“三礁石戀大麴橋,百皺巖戲千重浪”。橋上游人來往不絕,或登亭觀潮聽浪,或依亭背海攝影,或蹲礁靜心垂釣,真可謂各得其所,各離其樂。倘若趕上落潮,“三礁攬勝”裡側的海水退卻海灘半隱半露,還可拾貝、捉蟹,更是樂趣橫生。

  :大鹿島度假區

  大鹿島度假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島上,總面積6.6平方公里,景色獨秀。北與大孤山隔海相望,東與獐島脣齒相依,遠望孤島高聳,兀亢海面,如一隻梅花鹿臥於黃海之中。與韓國、朝鮮毗鄰,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黃海之濱。

  在其南面海域,是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的古戰場。愛國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至今還沉睡附近的海底。憑弔甲午英靈,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及“致遠號”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徵,訪古追今,讓人慨嘆。因此,大鹿島現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避暑觀光旅遊勝地。

  島上有二郎石、嘎巴棗樹、滴水湖、老虎洞、駱駝峰、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明代將領毛文龍碑、海神娘娘廟、英式導航燈塔以及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

  大鹿島四面環海,盛產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讚不絕口。島上氣候宜人,海風輕飄,雲霧繚繞。美麗的月亮灣、雙珠灘,浪緩沙柔,為中國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淺灘拾貝、傍晚垂釣、大海衝浪、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理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