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廣播到區域網

  我的世界知道怎麼廣播到區域網 嗎?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自兩、三年前網際網路上出現所謂的“CV12共享卡”技術以來,“共享”技術現在成為衛視圈內一個熱門的話題,從大到共享網際網路伺服器上的正版卡資料流中加擾密碼***即控制字CW***,小到共享區域網中的視訊檔案,無不是網路共享技術的體現。

  隨著去年低價格、多功能的DM500S衛星接收機在國內市場推出,區域網中共享衛星電視節目又成為大家探討的話題。個人、網咖或小型辦公場所等區域網系統配備一套衛星天線接收系統,再利用一臺計算機或計算機作服務端,便可為其它客戶端計算機進行衛視節目的廣播或點播,以解決客戶端安裝衛星接收器材不便之苦。大家在論壇上相互交流各類器材在區域網中廣播的設定使用方法,也產生了不少疑問和難題,為此我們撰寫此文和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系統地探討這個問題。

  針對不少衛視燒友對區域網絡的一些概念和名稱不太瞭解,為此我們先花一個篇幅,來簡明、通俗地講解網際網路、區域網的一些基本知識。

  網際網路系統簡介

  1、網際網路系統分類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起,隨著專用計算機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一個普及全球的資訊網際網路絡―――網際網路***internet***呈現在眾人面前,網際網路可以說是20世紀末人類最成功的發明。

  網際網路,按覆蓋範圍分類,可分為區域網***LAN***、都會網路***MAN***以及大規模的廣域網***WAN***等。

  ***1*** 區域網

  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也叫區域性網,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臺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它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子網,通常範圍小於10km,區域網是組成其他兩種型別計算機網路的基礎。

  ***2***都會網路

  都會網路***MAN:Metropolis Area Network***,也叫市域網,規模侷限在一座城市的範圍內,範圍在10~100km。

  ***3***廣域網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也叫遠端網,是一種跨越大的、地域性的計算機網路的集合。通常跨越省、市,甚至一個國家。廣域網包括大大小小不同的子網,子網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小型的廣域網。

  廣域網的典型代表是因特網***Internet***。它是一個由各種不同型別和規模的獨立執行與管理的計算機網路組成的全球範圍的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

  2、網際網路基本概念

  網際網路本身不是一種具體的單個物理網路,它是通過網路連線裝置和TCP/IP協議進行資料通訊,把世界各地的各種廣域網和區域網連線在一起,形成跨越世界範圍的龐大的網際網路絡。我國於1994年4月接入網際網路。

  ***1***IP地址

  網際網路上連線了無數的伺服器和電腦,為保證它們不處於雜亂無章的無序狀態,而規定每一個主機都有惟一的地址,即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是Internet Protocol***國際網際網路協議***的縮寫,IP地址與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一樣,它是該主機在網際網路上的唯一標誌。

  ①IP地址格式

  IP地址具有固定、規範的格式,IP 地址由網路地址、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每個IP地址的長度為32位***bit***,分4段,每段8位***1個位元組***,通常用“點分十進位制”的方法表示常用十進位制數字表示,書面表達形式為:×××.×××.×××.×××。每段數字範圍為1~254,段與段之間用小數點分隔。

  同一個物理網路上的所有主機都用同一個網路地址,網路上的一個主機***工作站、伺服器和路由器等***對應有一個主機地址。這樣就把IP地址的4個位元組劃分為2個部分,一部分用來標明具體的網路段,即網路地址;另一部分用來標明具體的節點,即主機地址。

  根據IP地址結構,32位地址可分為A、B、C、D和E這五類IP地址。所有的IP地址都由國際組織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網路資訊中心***統一分配,具體如表1所示。

  ②特殊用途的IP地址

  ●網路地址:主機地址全部設為“0”的IP地址為網路地址,全“零”***0.0.0.0***地址對應於當前主機。

  ●廣播地址:主機地址部分全設為“1”***即255***的IP地址為網路地址,全“1”***255.255.255.255***地址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

  ●私有地址: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1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分別為A、B、C類網路中的私有地址段,可用於個人組網時用。

  ●回送地址:A類網路地址127是一個保留地址,不會出現在任何網路上,只用於網路軟體測試以及本地機程序間通訊,所以叫做回送地址。如127.1.1.1用於迴路測試。無論什麼程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傳送資料,協議軟體立即返回之,不進行任何網路傳輸。

  ***2***域名

  由於IP地址全是由數字組成,不容易記憶,於是出現了域名的概念。域名是網際網路中為每臺主機所取的一個具有一定含義又便於記憶的名字,人們通過域名便可以知道主機所屬機構的性質和類別。

  ①域名定義規則

  域名具有層次結構,定義規則採用分層次方法命名域名,每一層構成一個子域名,子域名之間用點號分隔,自左至右分別為:主機名、網路名、機構名、最高域名。

  其中主機名是為了識別區域網中的主機而標註的計算機代號,區域網上所有的計算機都擁有一個主機名和IP地址作為識別它們的惟一標誌。不過在域名定義規則中,通常將主機名忽略。

  網際網路上的域名可謂千姿百態,但從域名的結構來劃分,總體上可把域名分成兩類,一類稱為“國際頂級域名”***簡稱“國際域名”***,一類稱為“國內域名”。

  ●國際頂級域名

  一般國際域名的最後一個字尾是一些諸如com、edu、gov、net等的“國際通用域”,這些不同的字尾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機構性質。

  ●國內域名

  國內域名的字尾通常要包括“國際通用域”和“國家域”兩部分,而且要以“國家域”作為最後一個字尾。按照ISO-3166標準制定,各個國家都有自己固定的國家域,域名定義規則具體如表2所示。

  ②域名、IP地址及網址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一個域名對應一個 IP 地址,一個IP地址可以對應幾個域名。例如我們“衛視傳媒網站”的域名為:“sat-china”,屬於國際域名。對應的IP網址,通過

  我們通常所說的網址,實際上是指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統一資源定位系統***網址。例如我們衛視傳媒網站的網址,URL網址為:http:// Wide Web***全球寬頻網***的縮寫,音譯全球資訊網,是指在因特網上以超文字為基礎形成的資訊網。我們所瀏覽的網站就是www的具體表現形式,但其本身並不就是網際網路,只是網際網路的組成部分之一。網際網路常用的服務還包括其它的Email、FTP、Usenet、Telnet等多種。

  ***3***IP地址與域名的解析在網際網路上引用了“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服務系統***”概念。當你鍵入某個域名的時候,這個資訊首先到達提供此域名解析的伺服器上,再將此域名解析為相應網站的IP地址。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就稱為域名解析。

  知道了IP地址,但電腦並不能區分IP地址中的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為此人們定義了“子網掩碼”。子網掩碼也稱子網遮蔽,是與IP地址相結合使用的一種技術。子網掩碼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確定IP地址中的網路號和主機號,且將一個大的IP網路劃分為若干小的子網路。子網掩碼以4個位元組32bit表示,預設子網掩碼按十進位制表示如下:A類:255.0.0.0;B類:255.255.0.0;C類:255.255.255.0。

 

  子網掩碼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必須結合IP地址一起使用。

  ***4***TCP/IP協議

  TCP/IP***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

  /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它規範了網路上的所有通訊裝置,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資料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因特網就是靠TCP/IP協議把分佈在全球的不同型別的網路連線起來的。

  TCP/IP協議也是一種電腦資料打包和定址的標準方法。在資料傳送中,可理解為有一個小信封TCP和一個大信封IP,要傳遞的資料被劃分為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標有分段號資訊的TCP小信封,再將這個TCP小信封塞入IP大信封,傳送上網。在接收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資料,按傳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協議可以無差錯地傳送資料。

  隨著因特網的飛速發展,原有的IP協議第4版***IPv4***已經不適應新的需要,新版本的IPv6協議應運而生。它保持了IPv4 的基本概念及優點,但比IPv4 更先進、靈活和實用。

  區域網系統簡介

  1、區域網系統分類

  區域網按照組網中計算機之間的地位和關係的不同,可分為對等網和客戶/伺服器網兩種。

  ***1***對等網

  對等網***Peer-to-Peer***指的是網路中沒有專用的伺服器***Server***,每一臺計算機的地位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每一臺計算機既可充當伺服器又可充當客戶機***Client***,如圖1所示。

  對等網中的每臺計算機不但有單機的所有自主許可權,還可共享網路中各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儲存容量,並能進行資訊交換。在硬碟容量較小、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較慢的情況下,對等網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對等網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在於網路中的檔案存放非常分散,不利於資料的保密,同時網路的資料頻寬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易於升級。

  由於對等網組建簡單、成本較低,易於維護,因此適用於微機數量較少、佈置較集中的單位,如辦公室、學校多媒體教室、遊戲廳、網咖等小型區域網通常採用對等網模式。一般應用於計算機數量在十臺至幾十臺左右,小到家庭中的兩臺電腦也可以組成小型區域網。

  ***2***客戶/伺服器網

  客戶/伺服器網***C/S:Client/Server***與對等網不同,網路中必須至少有一臺計算機採用網路作業系統***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如Windows NT/2000 Server、Linux、Unix等來管理、控制網路的執行。所有工作站均可共享檔案伺服器中的軟、硬體資源,如圖2所示。

  客戶機/伺服器網執行穩定、資訊管理安全、網路使用者擴充套件方便、易於升級,與對等網相比有著突出的優點。但缺點是需專用檔案伺服器和相應的網路連線裝置***如集線器、交換機等***,建網成本高,管理上也較複雜。

  客戶機/伺服器網適用於計算機數量較多,位置相對分散,資訊傳輸量較大的單位。一般聯網計算機數量多在幾十臺、幾百臺甚至上千臺以上。

  2、區域網系統組成

  組成一個區域網,在硬體上需要計算機、傳輸介質、網路介面卡和網路連線裝置;在軟體上需要網路的作業系統。

  ***1***計算機

  區域網中的計算機,根據用途可分為伺服器和工作站兩種。

  ①伺服器

  伺服器***Server***,顧名思義是指提供服務的計算機。它能夠管理和傳輸資訊,並具有高效能的特點。在NOS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光碟機、印表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裝置提供給網路上的工作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使用者提供集中計算、資訊發表及資料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效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執行、強大的外部資料吞吐能力等方面。

  ②工作站

  工作站***Workstation***是指連線到網路的計算機。類似於常說的“節點”和“客戶機”,不過客戶機假設了一種客戶/伺服器***C/S***關係,其中客戶機工作站是使用者和後端伺服器進行互動的前端系統。

  ***2***傳輸介質

  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電纜、非遮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Pair***、遮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Pair***以及細纜、粗纜和光纜等網線,還有在無線區域網下使用的無線電波傳輸介質。

  其中雙絞線是通過RJ-45頭和網路裝置介面連線的,RJ-45頭是一種塑料外掛,看起來像水晶一樣透明,俗稱“水晶頭”***圖3***

  ***3***網路介面卡

  網路介面卡又稱網路介面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簡稱網絡卡***圖4***,它是使計算機聯網的裝置。

  現在的網絡卡均插在電腦主機板插槽中,負責將使用者要傳遞的資料轉換為網路上其它裝置能夠識別的格式。因此網絡卡必須具備硬體上的I/O技術和軟體上的網絡卡驅動程式。I/O技術可以通過資料匯流排實現電腦和網絡卡之間的通訊;驅動程式使網絡卡和網路作業系統相容,實現電腦與網路的通訊。

  網絡卡是計算機網路中最基本的元素。在區域網絡中,如果有一臺計算機沒有網絡卡,那麼這臺計算機將不能和其他計算機通訊,也就是說這臺計算機孤立於網路之外。

  常用的網絡卡為PCI匯流排網絡卡,根據傳輸速率有10M網絡卡、100M網絡卡、10/100M自適應網絡卡、1000M網絡卡幾種;其中10/100M自適應網絡卡是目前個人使用者廣泛使用的網絡卡,採用RJ-45介面。現在的電腦檯機主機板大多數都帶有板載網絡卡,在膝上型電腦中,採用內建MiniPCI***小型化PCI規格***介面或外接PCMCIA、USB介面的無線網絡卡。

  ***4***網路連線裝置

  網路連線裝置有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等。

  ①中繼器

  中繼器***Repeater***是用來增強線路訊號,防止訊號衰竭的中繼裝置,功能類似於衛星接收器材上的訊號線路放大器,中繼器可以級聯,但最多不能超過4個。

  ②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擴充網路、連線更多工作站的網路裝置,具有放大和重發資料的功能。集線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多埠的中繼器,它有一個埠與主幹網相連,並有多個埠連線多個計算機或網路裝置。功能類似於衛星接收器材上的功分器。

  集線器又分成以下三種:

  ●能動式:對所連線的網路介質上的訊號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連線的介質長度達到最大有效長度,需要電源才能工作,類似於有源功分器。目前多數集線器為此型別。

  ●被動式:只充當聯結器,其不需要電源就可以工作,類似於無源功分器,現在市場上不太常見。●混合式:可以連線多種型別線纜,如同軸和雙絞線。

  中繼器和集線器都是用於連線物理特性相同的網段,這些網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其埠是沒有物理和邏輯地址的。

  ③交換機

  交換機***Switch***是按照通訊兩端傳輸資訊的需要,用人工或裝置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資訊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具有處理資料能力,具有實體地址,但沒有邏輯地址。可以理解成我們常用的0/22kHz、DiSEqC四切一等中頻切換開關。

  ④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位於網路層,用於連線不同的邏輯網路。具有判斷網路地址和選擇路徑的功能,過濾和分隔網路資訊流。路由器的每一個埠都有唯一的實體地址和邏輯地址,有一點像我們所用的0/12V電壓切換開關。

  ***5***網路作業系統

  組成一個區域網,不僅需要物理上的資料傳輸裝置如網絡卡、集線器和交換機等,還需要TCP/IP協議、NetBIOS協議、多種定址和底層協議等網路作業系統支援。具備了這些條件,計算機才可以實現完整的通訊過程。

  網路作業系統***NOS***,是網路的心臟和靈魂,是向網路計算機提供網路通訊和網路資源共享功能的作業系統。它是負責管理整個網路資源和方便網路使用者的軟體的集合。

  目前的區域網中,主要有Windows、NetWare 、Unix和Linux網路作業系統。

  ①Windows系統

  Microsoft***微軟***公司開發的Windows網路作業系統是最常見的區域網配置,不過它對伺服器的硬體要求較高,且穩定效能不高,一般只是用在中低檔伺服器中。

  目前主要有:WindowsNT4.0 Serve、Windows2000 Server/Advance Server以及最新的Windows2003 Server/ Advance Server等,工作站系統可以採用任一Windows或非Windows作業系統,包括個人作業系統,如Windows 9×/ME/XP等。其中Windows NT4.0對伺服器的硬體配置要求很低、使用方便、功能強大,成為中、小型企業區域網的標準作業系統。

  ②NetWare系統

  NetWare作業系統對網路硬體的要求較低,同時相容DOS命令,且應用軟體較豐富,技術完善、可靠,尤其是對無盤工作站的安裝較方便,為低配置或整體檔次不高的微機在組網時的首選,常用於教學網和遊戲廳。

  目前常用的版本有3.11、3.12和4.10等。

  ③Unix系統

  由AT&T和SCO公司推出的Unix網路作業系統,歷史悠久,有良好的網路管理功能和豐富的應用軟體的支援。系統穩定和安全效能非常好,但由於它多數是以命令方式來進行操作的,不容易被初級使用者掌握,一般只用於大型的網站或大型的企事業區域網中。

  目前常用的Unix系統版本有AT&T和SCO公司推出的Unix SVR3.2、Unix SVR4.0以及Univell推出的Unix 4.2等。

  ④Linux 系統

  Linux 系統是一種新型的網路作業系統,其特點是原始碼開放,有許多免費應用程式支援。在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與Unix有許多類似之處。主要應用於中、高檔伺服器中。

  目前常用的Linux系統有國外有知名的如RedHat Linux、Mandrake Linux、SuSE Linux,國內有紅旗Linux、Magic Linux、中標普華Linux等。 區域網廣播相關閱讀:區域網廣播 區域網廣播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