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書筆記推薦

  草房子,讀完後,有一股清新的鄉土氣息。你要來聞一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草房子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草房子讀書筆記篇一

  最近正在讀曹文軒的《草房子》,她像一首美麗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帶回童年的回憶............

  陸鶴,因為他沒有頭髮而被孩子們稱作“禿鶴”----------一個有著強烈自尊和逆反心裡的少年。他為了引起同學們注意而故意誇張的瘸著被狗咬了的腿;因為會傷及自尊而會和摸他光頭的人拼命;為了演好一個角色而不顧嚴寒和勞累獨自刻苦地訓練,終於收穫了成功而人落下了激動的淚水.......一個可愛活潑、真實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

  桑桑,為了捕魚蝦而把媽媽的蚊帳改造成了“漁網”;為了保護紙月被打得鼻孔流血;為了怕被別人發現他尿床而把被子從晾衣繩上扯進了泥水裡;為了製造明星效應在盛夏穿著棉衣棉褲並且還做著各種怪動作。

  那流動的小河,那蔥翠的小樹,那種在教室上演的惡作劇,那是童年的歌聲,童年的色彩,童年的美麗......

  草房子讀書筆記篇二

  《草房子》是一部講究品味的少年長篇小說。書中寫了校長的兒子桑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 撼動人心的故事:與厄運相拼時的悲嗆與優雅,垂暮老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瞬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的邊際上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這一切,都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裡。這六年,是他接受人剩啟蒙教育的六年。

  文章記述充滿美感。情節設計及全文結構獨特,引導讀者在悲傷的情懷中,懷著平靜的心態一點一點看下去 。比如,故事開始前的一段話:那是1962年8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學的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風裡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嗚咽起來……明天一大早,一隻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著他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裡——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這段話寫得非常好。桑桑是不高興的,而景色又是美的。這時,就出現了這句話“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風裡忽閃忽閃地飄落。”“悠悠遠去”的是桑桑那難以抹去的記憶;“忽閃忽閃”是桑桑腦海裡不斷浮出的記憶。這段話不僅在寫桑桑悲傷,連寫景的語句裡也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悲傷。接下來,文章開始倒敘。在第一章禿鶴中,前半部份是寫桑桑同學陸鶴的頭——是個禿子所產生的事。而恰恰是因為陸鶴是禿子,所以才叫禿鶴,正好禿鶴這個“禿”引出了全章的中心。禿鶴原是9歲入的學,而那時他不在乎頭。可後來,他越發發現自己的頭給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但他逐漸從認為禿頭是壞事情而變成好事情,甚至受到了榮譽。有句話將其合二為一,那就是者章的末尾那句話:純靜的光照著大河,照著油麻地小學的師生們,也照著世界上一個最英俊的少年……當讀過每一章後,我們會發現——第二章紙月末尾一句話是:桑桑再往前看,朦朧的淚眼裡,那個黑點已完全消失在黃昏時分的風雪裡……幾章的末尾都帶給人一種靜雅、平靜的感覺,不像別的書籍那種轟轟烈烈,給人帶來的只有一種恬靜的美。

  我相信,當您讀完《草房子》後,一定會像我也被感動的,您也會發現那純潔的友誼和情感在發光!在讓每一個現代人反思和回味!

  草房子讀書筆記篇三

  “經典的童書不僅僅屬於兒童,更屬於成人。”《草房子》就是這麼一部經典。

  一個冬日的早晨,睜開雙眼,欣喜地發現,今天不但是星期天,更有暖陽相伴,便計劃著如何去享受著懶洋洋的溫暖與購物的瘋狂,但不經意間,眼光被床頭的一本閃著金光的《草房子》的書所吸引,便不自覺地翻閱起來,誰知這一看竟欲罷不能了,一口氣將其讀完。當我掩卷自問為何這麼投入時,才發現已是萬家燈火之時。

  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感受是不同的。我不是不願意附和草房子“催人淚下”的呼聲,更未生出悲愴之感,只是覺得作品的言辭平和向善,由始而終充滿美感,純真與溫柔無處不在,清新高雅的格調就像縷縷春風輕輕地撩撥起了我那淡淡的回憶;如絲絲細雨悄悄地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如纖纖細指柔柔地撫摸著歲月給我留下的隱隱傷痛;猶如來自天籟的神奇之聲,喚起了我對美好情感的渴望與追求。讀著讀著,我便覺得身心的角角落落都輕鬆愉悅起來了。

  從不同的角度閱讀同一本書,感受是不一樣的。像那小禿鶴給許多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都是他的引人發笑和常處於尷尬境地的樣子,還有他為捍衛尊嚴而戰的勇氣和頑強,而在我看來,作品對他的描述卻頗具美感。單說人物的出場就很“耐看”:小禿鶴是從“一樹樹的紅起來”的楓林中走來的,他的禿頂光滑得均勻,無一絲疤痕,還微微的泛著紅光,一閃一閃的亮,像沙裡的瓷片。我不禁笑了起來,因為我想起了一部中國大片裡的場景:火紅的楓葉漫天飛舞,紅衣美女飄然而至。那可是耗費了巨資用成噸的楓葉打造出來的呀!競不如這草房子的寥寥數語所描繪的情景更具視覺的衝擊力,不由我不佩服作者的文筆了。這也難怪在這後來,最醜的小禿鶴、會搗亂的小禿鶴會成為“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就是作者的本意使然。

  不同的經歷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再看人們眼中倔強苦命的秦大奶奶,我也不談她是如何成為英雄,躺在散發著特有艾香的土壤裡被“迤邐了一里多地”的人們悼念的,因為我想,秦大奶奶生前並不曾想當什麼英雄,她只是想拉那個南瓜,僅此而已。她不慎滑入水中,死前,她沒有驚慌,十分安詳。最生動地描述該屬她那未泯的童心和她略顯頑皮而可笑的舉動。看到終日干乾淨淨的秦大奶奶,偷偷地來到曾經屬於自己的那片草地,不顧自己的衣服,像一捆長長的鋪蓋卷,閉著眼睛從楝樹的東邊滾到西邊,又從西邊滾到東邊,滾出地邊再調整的情節,我也像桑桑那樣忍俊不止了,也像桑桑那樣沒了是非觀念,太想太想為秦大奶奶吶喊助威,和秦大奶奶一起滾上幾滾,做一下天真並無惡意的奮力抗爭的嘗試,那樣真解恨,因為我知道,如果把我放在那個年代,我是斷然沒有勇氣與強勢對抗的。同時我還有些妒忌南方的孃姨們,連這樣窮的女人都終日干淨,更別說那桑桑的母親、邱二媽等。書中多次提到了她們的衣著、頭髮等,還進行了細緻地描述,就連腦子有病的二丫走路都衣著整齊風吹楊柳般的一搖一擺,真比咱這北方土得掉渣的婆姨們不同呢!

  不同的年齡讀同部作品,即使是在相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性格讀同一部作品,感受是不同的。想那天,在《草房子》師生讀書沙龍的活動中,看孩子們有些是喜歡善良且有些古怪精靈的桑桑,更有不少喜歡帥氣的杜小康和美麗的紙月的,還有不少喜歡蔣一輪和白雀的,這倒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他們居然還演了一段白雀和她父親與谷葦吃餃子的戲,狠狠地貶了谷葦一頓。更讓我驚奇的是當有一個學生指責谷葦為“第三者”時,學生們倒沒有像往常那樣對這一敏感的字眼起什麼反應。再看在座的老師們也沒有糾正的意思。看來作品還真有感召力,足以淨化人的心靈,使人變得不再挑剔,不由使我覺得我們以往對孩子們的一點想法太過嚴肅認真,也使我想起書中的對蔣一輪與白雀的愛情的描述的即浪漫卻又純潔。蔣一輪用最優美的姿勢倚在一顆楝樹上,讓悠揚的笛音在葦中飄蕩,白雀雙手託著下巴,微微仰頭望著明淨如水的天空;蘆花的頂端被月亮照得銀澤閃閃,“彷彿把蔣一輪與白雀溫柔地圍在了夢幻般的世界裡。”多美呀!美的清純不容人有任何雜念,任何微小的雜念都是對作品的褻瀆。記得一位朋友說過,他下鄉時曾喜歡過一個女孩兒,可當那個女孩而想要拉拉他的手時,他始終不敢將雙手從褲兜裡抽出,硬是把褲兜給撐叉了。

  我說作品的溫柔無處不在,毫不誇張。“藥寮”一章就溫柔的最有人情味兒。且不說本就聲音柔和,體質弱不經風的,就連名字都透著暖意的 溫幼菊老師;也不說美麗恬淡的紙月;還不論桑喬那父愛是如何變得如水一般體貼,就說桑桑吧!桑桑似乎在死亡的體驗中有了朦朧的領悟。他竟然能在渾身發冷,四肢無力的情況下揹著妹妹登臨城牆,感動得不諳人情的黃雀都溫柔得不忍柔嫩的柳枝負重。讀著讀著,我到十分羨慕起桑桑來。倘若哪一天,我病得重了,是不是也能像桑桑那樣從容,像他那樣坐在一間矮矮的藥寮中,守著暖暖的紅泥小爐,目送著蒸汽一縷縷地升騰到空中,任其淡化於整個小屋,聞著淡淡的藥香,聽著輕柔而悠長的無字歌,被柔軟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搖晃著,就算我再怕死,也會像嬰兒一樣安然香甜地睡去。

  《草房子》講述的是那個年代的故事,卻被今天的孩子欣然接受,我想,草房子其實離我們很近,離孩子們很近。我終於明白了,童年其實就是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他給我們一個啟迪,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決不可偏廢兒童文學,即使你不是老師,在喧囂的都市裡,在人情日漸淡漠的當今,選擇《草房子》這樣的童書,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他會帶給你一份寧靜、溫馨和悠然;它能教會你熱愛、樂觀;你不必考慮什麼深層的含義,因為它的文字直白透澈;你不必用華麗的語言去詮釋什麼,因為那會破壞它的純樸;你不必去看什麼電影版的《草房子》,因為文學作品的文字魅力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有什麼要寫下來的感受,不必擔心,筆下流淌的一定是自然和真情。

  走近《草房子》是真正意義上的返璞歸真,那是真正的心靈的返璞歸真,而絕非形式上的。

 

  看過草房子讀書筆記的人還:

1.《草房子》讀書筆記摘抄

2.草房子讀書筆記600字5篇

3.草房子讀書筆記1000字3篇

4.草房子讀書筆記摘抄加賞析

5.草房子筆記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