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短文朗誦

  汙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培養孝子,洪爐可以煉成鋼鐵。困境可以成就偉人。哲理美文在朗誦之中更有感染力,也更能讓人領悟到關於人生的真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誦的勵志哲理短文,歡迎閱讀參考!

  篇【1】:順境 逆境 絕境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時而是寬闊的大道,時而是崎嶇的山路,時而行至山前無路,徘徊不前。

  順境可以“天時地利人和”,順境可以為開拓者更活躍的思維和激昂的鬥志開啟一扇門,順境更有利於人們處之泰然,充分地考慮前進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順境中人的豪情壯志優渥所消磨,順境不利於理想的實現。因而勿在順境中迷失自己。

  池塘裡掀不起滔天巨浪,峽谷中看不見山外青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逆境是教人長大的最好的老師,不幸是育人成才的最好的大學,命運對他們越是不公正,他們越是不甘沉淪,就越是要向命運抗爭。

  沒有遭流放而賦《離騷》的屈原,沒有被宮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沒有政治上失意的李白、生活上困頓的杜甫,沒有一再被貶謫的韓愈,那麼,我國的歷史將不知要失去多少光彩!如果世界歷史上沒有個人生活十分不幸的貝多芬,沒有處處受人歧視的安徒生,沒有屢被驅逐出境的馬克思,同樣,世界歷史也將不知道要失去多少光彩!

  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絕境。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面對逆境和絕境,只要處理得當,你的人生也會因為這些而精彩,不要忘記,有一種境界就叫做絕處逢生。絕境,似是窮途末路,無計可施,但一個人的韌性與堅毅往往在此最能彰顯。

  絕境,似是失敗的必然結果,但乾坤扭轉就可以改變結局。我們通常在“山窮水復”時“疑無路”,卻忽視了“柳暗花明”處還有“一村”。

  只要我們在絕境中仍不放棄,希望依然牽在我們的手中。沒有人可以在絕境中幫助你,我們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改變歷史。

  順境、逆境、絕境,三個似乎永遠是長滿刺的鋒芒指向對立的矛盾體,其實只要統一於我們的意念之中,充分把握順境,坦然面對逆境,奮力搏起於絕境,生命就會由我們自己掌握!

  逆境中會有磨難。多經歷一次磨難,就多一份經驗,多一次感悟,多一點成熟。

  如果你認為你一生中也不會陷入絕境,那麼只能證明你正在走向絕境的路上。

  如果你已經陷入了絕境,那麼就證明你已經得到了上天的垂愛和機會。

  如果你已經走出了絕境,那麼就證明你自己的偉大、堅強和聰明。

  如果你已經成功了,你要由衷感謝的不是你的順境,而是你的絕境。

  絕境會使你突破骨髓與血液中的樊籬,超越所見不同的常規,書寫不曾想過的神話。

  所以,絕境才是你炫耀的資本、你成功的證明。

  身陷絕境,就不要詛咒。學會控制,學會珍惜和理解。

  絕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絕境是你錯誤想法的結束,也是你選擇正確做法的開始。

  你不在絕境中發跡,就在絕境中淪落。

  英雄是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後的機遇,在絕境中創造了奇蹟。

  而平凡人是在逆境中選擇了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

  失敗者並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者絕境中,多堅持一分鐘,切記,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絕境,就多一次機遇。

  順境中自省,逆境中自拔,困境中自強,庸境中自律,絕境中自救。

  生活在順境的日子裡,永遠不會有奇蹟發生。

  想幹總會有辦法,不想幹總會有理由!

  身陷絕境,就不要詛咒。學會控制,學會珍惜和理解。

  篇【2】:生活需要奮鬥

  人生如夢,夢若人生。

  在短短的三萬多天裡,有高潮,有低谷;有成功,有失敗;有生亦有死。

  年輕人看到人生路上滿是燦爛的鮮花,老年人看到人生途中的是悽美的斜陽。

  我要說:人生既有鮮花,也有斜陽;在斜陽裡鮮花綻開,在鮮花下可能掩蓋著斜陽。

  我面對如此美麗的人生,經常在想: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有的人甘願當一名乞丐,流浪街頭;有的人不甘平庸,孜孜不倦;有的人自甘墮落,碌碌無為;有的人紙醉金迷,荒度光陰。

  我一直在想:我希望做個什麼樣的人?我能做個什麼樣的人?我應該做個什麼樣的人?

  人生幾十年!是一個絢麗、悠長的夢。聚也匆匆,散也匆匆。等到白髮於我們的那一年,夢也醒了,回頭展望一下自己留下的足跡:有荒度光陰的追悔,只能發出“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感嘆;也有碌碌無為的惆悵,不免會嘆息“安邦治國平天下,自有孔聖人”的不平;也有孜孜不倦的自豪,追憶人生時就會有“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的萬丈豪情。人也是動物,之所以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就因為人具備了各種慾望。

  人往高處走。我們都不甘心落後於別人,於是就有了競爭。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有些人在激烈競爭的洶濤駭浪中被捲走,從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迎著風口、踏上浪尖,上了岸,他們成功了。因為他們多了一份堅持。風口浪尖對於他們來說不是絆腳石,而是墊高自己的基石。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就是生活的過程。哪能沒有風、沒有雨?正是因為有了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斑斕的彩虹;有了失敗的痛苦才會嚐到成功的喜悅。屠格涅夫在《羅亭》中說:“我們生命雖然短暫而渺小,但是偉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的;人生在世,意識到自己這種崇高的任務,那就是他們人生中無上的快樂。”我們就是來創造這個社會的,難免會受些傷、流過淚。

  時間,飛快的轉,劃過一個個夢的幻曲。

  人生,就要闖出一條路來!為了事業,為了奮鬥的人生,儘管失去許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會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人生漫漫,歲月無常。

  我們又怎能預知未來?但只求無愧我心!人生,因為有競爭,人們才有動力;人生,因為有奮鬥,人們才追求卓越。

  人生如煙,如雲,如風。轉瞬即逝。“只有倒退的人與車,沒有倒退的時間和路”,既然我們走到了今天,又佔有如今的社會地位與責任,只有前進,前進,再前進!莫倒退。青年人,更重要的是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寧靜中奮進,也許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創造了奇蹟!

  萬木凋而山不墜,百川竭而海長平。人生易老而奮鬥的心不會老,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到七十還嫌少。人生雖短,但不應該是匆匆過客,而應該是:奮鬥的激情如六月的烈火,前進的腳步若江濤海浪,遇山開山,遇水截水!當我們人生途中失敗時,多看看莫扎特、巴赫、貝多芬、史鐵生、海倫凱勒……他們是藝術與文學的大功大成者,卻是人生的不幸兒。他們低頭了嗎?墮落了嗎?抱怨了嗎?放棄了嗎?

  “風風雨雨浩瀚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春風楊柳萬千條,億萬神州盡舜堯”詩人都在追求著,探索著。人生,要有自己的價值。一個人如若不能使自己的人生輝煌,但也沒有理由使它黯淡;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庸俗、墮落;人生不在乎掠取多少,而在於追求過程的完美與卓越!

  人生,最寶貴的莫過於光陰。人生,最璀璨的莫過於事業。人生,最快樂的莫過於奮鬥。

  每個人都有一個明天,每個人都有一個明年。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立足今年,開拓明年。

  我相信,無論今後的道路多麼坎坷,只要抓住今天,遲早會在奮鬥中嚐到人生的甘甜。抓住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勝過虛度中的一月一年!

  積極的追求,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可能會成為現實;消極的等待,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會泡湯!

  人生大舞臺,舞臺小人生。人生只有創造才能前進;只有適應才能生存。能“經天磨是好漢,不遭人嫉是庸才”,對自己有超越;對別人有挑戰。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巴基斯坦人講:“不抗爭而活,是恥辱;不抗爭而死,是懦弱;抗爭而生,是光榮;抗爭而死,也是甘心的”。人生就要抗爭,需要抗爭!與病魔抗爭!與逆境抗爭!與命運抗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在抗爭中奮鬥,在奮鬥中實現理想!突破羈絆,這時自己才有新的人生超越!

  人生是坎坷的,人生是崎嶇的。我堅信:在人生中只有曲線前進的快樂,沒有直線上升的成功。只有珍惜今天,才會有美好的明天;只有把握住今天,才會有更輝煌的明天!人生啊,朋友啊!還等什麼?奮鬥吧!

  篇【3】:人生如隙,隙釋人生

  作者:柳依風

  願化作蝶,在四季之首的春天,悄然而至去讀風,與它一起裝點白花,去讀雨,看它滋潤萬物,孕育無窮。

  願化作葉,在四季的輪迴中,恬然地躺下。沒有歷劫的痛苦,唯留下落葉歸根的釋然。

  願化作溪,在松濤呼嘯的山中留下空靈的足跡。任憑滄海桑田,白駒過隙,永世纏繞在群山周圍傾聽落花的聲音。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抬頭看雲,我們遺忘了臥聽松林的愜意;曾幾何時我們身邊矗立著滿滿的水泥森林,我們為了追求名利、權勢而忘卻了自己;曾幾何時我們總想追求最完美的人生卻在指間流逝了最珍貴的美好。

  或許貪婪是人類的本性吧!當我們住在寬敞的樓房時,我們會想:不,這樣不夠!我們需要最完美的別墅;當我們騎著自行車在公路上悠閒時,我們會想:不,這樣不夠!我們需要最豪華的跑車。當我們追求的東西滿滿當當地佔據了頭腦時,當我們為了它們而耗盡此生時,我們早已迷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

  或許生命就是由一些形態各異的七巧板拼接而成,而我們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要把這些七巧板拼接成短暫的一生。當我們竭盡全力要把它們拼接得緊密甚至不留縫隙時,卻發現我們曾走過的青蔥年華早已在板中消失殆盡,我們的青春在毫無空隙的拼接中失去了它應有的回味:一點記憶,一絲溫馨,一片陽光,甚或一點點的苦澀。於是,我們的人生也因擁有了物質而更顯得遺憾。

  給生命留一條縫隙,點燃一盞孤燈,泡上一壺香茗,我們可以在書香生活的縫隙中尋找自我。我們會在蘇軾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尋找出孤寂的靜美;在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尋找詩情;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尋找自信。我們在泛黃的書頁中看穿歷史的銘記,我們在樸實的真諦中領略生命的美好。

  給生命留一條縫隙,我們可以在樹蔭下回味童年的純真,我們可以在親情的縫隙中感動自己。身邊的那隻大黃狗的溫馴,兒時夥伴們銀鈴般的笑聲,抽著菸斗把種番薯講得如同種人生的爺爺給我們質樸的慰藉、最純厚的親情。

  或許我們回頭時會驚異地發現,一個個重疊的背影沒有記錄似水的流年,一隻只緊挨著的腳印沒有承載著如絮般的青春。當我們急速行駛在這個不斷改變的世界時,我們多想帶著我們浮華的生命回到村莊,返回曾經生活過的土地,透過演變的軌跡看看我們曾流逝的再也找不回的花樣年華。

  給生命留一條縫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