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努力拼搏的文章

  人生在世都應該為了夢想而努力拼搏,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你有什麼資格抱怨

  幾個禮拜前,有一次去唐山出差,為了趕早班火車,我六點就起床,七點鐘到達火車站。在火車上近一個小時的書,發現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困,早起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既然如此,不如以後就早點起床,把這段時間拿來看書?

  冒出這個想法後,第二天就開始執行了。以往是八點起床九點上班,那天我提前了一個小時,八點鐘就到了公司樓下的肯德基,要了份早餐,坐在角落裡邊吃邊看。

  肯德基的每個角落裡都坐著一些人,有人低頭看書,有人在做練習題,有人在背單詞。在此之前,我覺得自己能提前一個小時起床,已經算是很努力的人了。但看到他們的時候,我的心情一下子跌了下來。

  第二週,我在原先的基礎上又提前了半小時。六點半就起床,七點鐘的地鐵裡已經站滿了人,七點半到肯德基的時候,每個角落裡依然坐了很多學習的人,而且都比我年輕。

  永遠有比你更早的人,就算你五點半跟首班地鐵一起出發,也還有一夜未眠的人。所以,我決定不再跟人比拼早起了,對於我自己之前的生活而言,能好好利用這一個半小時已經足夠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我不必跟它們重合。

  但我必須牢記一件事:這世界上永遠有比我更加努力付出的人。他們也有很多煩心事,也很忙***否則為何那麼早就開始新的一天***,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他們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腳踏實地的付出行動,而不僅僅只停在對生活無盡的抱怨中。

  是的,對生活不滿是這座城市大部分人的常態,不滿薪水太低、不滿客戶***、不滿物價太高、不滿朋友太少、不滿私人空間被工作擠壓、不滿擁堵的路況……我不是貶低這些人,因為我也是其中一員。

  抱怨是免不了的,也是必須的。這是我對這個時代無奈的認識。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面對如此超負荷的競爭機制,都會充滿怨言,抱怨只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關鍵在於,抱怨之後,你是繼續保持生活的原樣,還是轉變對生活的態度。

  老闆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給你加薪;客戶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變得聰明;國家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降低物價;陌生人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主動跟你交朋友;領導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把該你乾的工作都分配給別人;政府不會因為你善於抱怨,就給你單獨修建一條道路……

  事實已經既定,由不得你做主,你也改變不了它們。咱唯一能做的,無非就是不斷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獲取更大的社會資源,一點點減少身上的負能量,一步步讓自己從***的站隊中擠出去。站的高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你身邊的雜碎就少一點。

  六十多歲的王石、八十多歲的金庸老爺子還去念哈佛拿學位,他們為的是什麼?王石在十幾年裡連續登上了全球七大高峰,為的是什麼?名與利,他們這輩子都夠了,還有繼續學習的雄心,還有繼續前行的壯志,無非是希望自己能站的更高一點,看的更遠一點。

  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出生不夠好,天賦不夠高,長相不夠美……但這些不能成為我們不努力的理由,恰恰相反,正因為我們如此平凡,才更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假如你想超越現在的生活的話。

  不抱怨的世界、沒脾氣的人,都是不存在的。讓自己不用再彎腰去求討厭的人,讓身邊的***越來越少,就是努力的意義。

  :把每天當成一輩子來過

  文/俞敏洪

  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各種座標之中,比如縱座標是地位,橫座標是財富等,然後一輩子就在這個座標中和別人進行比較。

  從小學開始,每次考試一結束,老師就會把分數和排名公佈出來,讓那些落後的同學無地自容。由此也產生了兩種人:一種人被激發起好勝心理,努力追趕優秀者,最後終於出人頭地;另一種人在不斷的打擊下自暴自棄,失去對生命的希望,最終在自卑中度過一生。

  如果說中國的教育理念存在弊病,那就是它難以讓人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做人的尊嚴,從未將幸福和快樂作為教育的主題,也沒有對成功進行正確的定義,這樣就導致不管成功與否,人們都感覺不到幸福和快樂。

  其實,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位置對於自己而言沒有高下之分,當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滿意時,那就是快樂的人生。

  那些不和別人比較、專注於自己世界的人是幸福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體會,買了一個新手機會快樂幾天,買了一套新房子會快樂幾個月,然後一切都歸於沉寂和無聊。億萬富翁可以買到世界上的大多數物質,但其幸福指數並不一定比普通老百姓高。

  我們常犯的另一個錯誤就是常常要求別人對自己同自己對別人一樣好:你對別人微笑了,就希望別人對你微笑;你幫助了別人,就希望別人一直感恩在心;你送給了別人一個蘋果,就希望別人能送你一個橘子。這樣我們就讓自己活在了計較之中,做任何事都總想著合不合算:工作的時候你會想著要不要努力,因為你努力了老闆不一定給你更多的獎賞;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你會想著要不要搶著付錢,因為你已經請過他一次,這次還是你付錢不合算;甚至在談戀愛的時候,你都會想著對方的家庭背景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實惠。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無法豁達地生活,因為計較和算計中的生命是狹隘的生命,一顆封閉的心靈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記得在臺灣出差時,我看到大多數人臉上的笑容都是燦爛的:過海關的時候,工作人員總是笑容滿面、言語溫柔;坐在出租車裡,司機總是禮貌而熱情;問路的時候,被問者的講解總是詳細又周到,甚至會帶你走一段。他們的善意與禮貌一定不是源於制度的要求,而是來自內心的寧靜和滿足。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很開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沒有自卑感,因為他們不和別人比。他們對每一個人都微笑相對,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對方不笑,心裡也一定感到了溫暖。這與我在內地的感受有所不同。在內地有些地方的大街上行走,我發現很多行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迷茫、憂愁、不滿和痛苦。

  當然,這和我們時代的變遷有關,一個不斷變遷的時代容易讓人隨波逐流、失去方向,心靈到處遊蕩。這也和我們的價值體系和內心追求有關,當一個人總是用物質和金錢作為判斷社會地位和尊嚴的標準時,就永遠失去了幸福和快樂的基因。

  讓我們來改變一下看法,學會放開心靈地生活,不去和別人比較社會地位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少,而是和自己比較是不是每天都能夠生活得更快樂一點。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叫“一日一生”,意思是把每一天都當作一輩子來過。

  如果你的生命真的只有一天,你的心裡還會有那麼多的計較嗎?

  :你為你的機會準備了什麼

  曾經,有兩個求職者來參加光線傳媒的面試。一位經驗較多,而另一位經驗較少,我們錄取了經驗少的那位。人事問失敗的那位求職者,你覺得你失敗在哪裡?他說,我覺得我不應該面對你們的時候,僅憑口頭去闡述我能做什麼,擅長什麼。而最終取得勝利的那位求職者,準備得相當齊全。他是拖著一個旅行箱去的,裡面有他的攝影作品,發表的文字作品以及個人簡介。除此之外,還準備了U盤,因為擔心招聘單位不習慣,或者沒有時間去看這些紙質的東西。

  也許你準備的這些東西,考官和招聘單位在跟你談完之後,根本不會花費多少時間去看。可你依舊成功了,原因在於,你給了對方一個態度,並且有理有據地展現了自己,這讓你看上去更加可信、務實。不僅僅是面試,在平時工作中,這種態度也是必要的。

  我在光線還是一個小角色的時候,有一天,老闆打電話給我:“劉同,你知道《浮沉》這本書嗎?”當時《杜拉拉昇職記》正火爆,作為集團下面有自己電影公司的傳媒,老闆問這個問題,顯然不是對這本書關注。他想知道更多的東西。

  我可以不做任何準備,直接回答老闆:“知道。這本書還不錯。”也許這件事情就此過去了,老闆以後不會再詢問我任何與我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問題。但是你要知道,這樣的話,等於你失去了一次機會。我做了什麼?我找來了《浮沉》,諮詢了出版界的朋友,拿到了作者的***,並且還問明白了作者的改編版權是否已經賣出去。另外,我還從一個出版社的朋友那裡得到了訊息,有本叫《圈子圈套》的書,以男人的視角來描寫職場,最近銷售也很火爆。同樣,我拿到了作者的***。

  在瞭解這兩本書後,我寫了一份較為詳實的報告發到了老闆的郵箱,並附上了我的意見:如果根據影視植入廣告的情況來說,《浮沉》更適合公司投資,因為它以女性視角切入,跟我們旗下廣告公司一些業務單位的產品更契合;如果說公司廣告宣傳業務準備向IT、電子產品發展的話,《圈子圈套》這本書改編成連續劇或者電影,是最佳選擇。

  老闆一句話,幾千字的報告,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我認為不是,事實也印證了我的想法。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老闆記住了我,並且在不久之後,我的職位發生了變化。

  上帝更青睞有準備的人—這是一條永遠不變的真理。重點在於,你的準備,要跟你需要去做的事情配套,不要輕易去做無用功。

  充分的準備,是對自己的尊重。不論求職、工作,還是跳槽,將自己看得越重的人,找的工作越好,得到機會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你輕視和浪費自己的準備工作,就不能責怪別人對你不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