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義的文章小學生

  教育意義寓於教育實踐之中,因教育實踐而生,與具體的教育目標有著共同的價值意向,教育意義也因此獲得了確定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建立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建立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無聲的尊重

  一個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樣加入候車隊伍。候車的有五六個人,有序而安靜。此時,一個人牽著一隻狗,從遠處走來。暮色下,那身影被路邊的燈光鑲上一層金邊,尤為醒目。

  漸行漸近,只見年輕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緊貼著他的德國牧羊犬配有專業的拉桿——這是導盲犬的標準裝備。哦,是一位盲人。我見那男子徐徐走向車站,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

  沒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猶豫著是否上前領他過來,卻見候車隊伍中為首的中年男子,瞬間收起手中正在閱讀的書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沒有一絲騷動。我身旁一個火紅短髮打扮成朋克風格的女孩,瞥了一眼導盲犬,想必是怕煙味影響到它的嗅覺,稍作遲疑後掐滅了剛剛點燃的煙,跟了過去。

  一個新的候車隊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令我驚異。

  沉默依舊,直到公交車到來。“您稍等一下,我這就……”司機剛要離開駕駛座準備攙扶盲人男子上車,卻被他禮貌地回絕了:“謝謝,不用。”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自行上車。正值下班高峰,車上已滿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車後,人們迅速向後部集中,在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

  緊挨著司機身後,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讓出了座位。雖然媽媽舉動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出一絲不悅。導盲犬抬頭一眼,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

  “您好,您要去哪裡?”“您好!我要去莫爾大街。”“好的,陛下!”司機詼諧的回答惹得車內一陣歡笑。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繼續前行……

  車上,人們都在默默地打量著憨態可掬的導盲犬:即使在急轉彎的時候,它也搖頭晃腦地努力保持直視前方的姿態,神情專注。與平日裡對待寵物狗的情形不同,沒有人試圖靠近去撫摸它,或是用手機拍照。我旁邊那位剛剛讓座的小男孩,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想上前去餵它,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職責,不要打擾它。”聽到“工作”一詞,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跟司機簡短道別後,與導盲犬下了車。公交車內沉默依舊。而此時的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風習習;心裡,暖意融融……

  :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日前,房產商任志強丟擲了一個“窮人活該論”:“中等收入以上的人才能討論房價,最窮的人不需要討論房價,貧富差別恰恰來自於你對資產的投資,過去投資了房產的今天都是富人,過去沒投資房產的人,捨不得買的人活該”。

  “窮人”“活該”這些字眼肯定刺激到了廣大網友,在《任志強:窮人不需要討論房價 過去沒買房的活該窮》這篇新聞中,侃房哥注意到,網友的留言接近5000條,絕大多數網友都對任志強進行了“反擊”,甚至有網友揚言要“弄死他”。

  就在昨天,某媒體發了一個駁斥任志強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按照任志強等人的說法,***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機會公平的市場,但本質上,這種機會公平掩蓋的是極不公平的財富分配模式,即資產投資創造財富,財富又創造資產投資的迴圈。因為在每一輪迴圈中都會有一部分人被淘汰出局。當房價漲到非常離譜的階段,資本的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知識、能力、天資和勤奮的總和,那麼大多數處於金字塔底的人群事實上已經無力再向上攀爬,等著他們的只是來自塔尖的人群看似恨鐵不成鋼的一句“誰讓你們不早爬?”

  侃房哥無意對任志強的言論進行評論,侃房哥只想說,除了在網上進行觀點交鋒之外,在現實中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付出足夠的努力。

  對於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來說,很多人都把買房當做一個重要的目標。其實,買房或者不買房,都是個人選擇,並沒有誰對誰錯的說法,侃房哥覺得,只要你認可自己所做的選擇,並且欣然接受自己的生活狀態就好。有些人並沒有買房的打算,他們把賺來的錢都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並且從中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這也很好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包容與自己想法不一樣的個體,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

  當然,如果把買房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那麼就要為這個目標付出足夠的努力,說一個真實的事情吧。

  有一對北漂的小夫妻,在北京沒房,一直租那種合租的房子。前幾年,他們有了買房的計劃,由於經濟情況不好,他們所做的就是節省一切他們看來不必要的開支來攢首付。在那幾年,他們不旅遊、也不去電影院看電影,娛樂活動就是上網或者打打羽毛球。另外,他們很少到外面飯館吃飯,女孩也幾乎不買什麼化妝品。節省了幾年,又管親戚朋友借了點錢,2012年他們在北京買了房子。

  雖然這是一個比較極端點的例子,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可取先不說,但有一點侃房哥非常欣賞,他們有自己的目標,並且願意為了這個目標付出足夠的努力。至少這對小夫妻比那些沒有自己的生活目標,每天過的渾渾噩噩,卻又嘲笑他人夢想的人,強太多了。

  他們就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沒有顯赫家世,也不是才華橫溢,但是他們有著堅持和努力,他們知道,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