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友誼的哲理美文

  友誼是什麼?友誼是聯絡情感的細帶,是相互溝通的橋樑,是化解矛盾的良藥,是團結奮進的火炬,是人生一筆受益非淺的財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友誼是一種財富

  友誼是什麼?友誼是聯絡情感的細帶,是相互溝通的橋樑,是化解矛盾的良藥,是團結奮進的火炬,是人生一筆受益非淺的財富。

  自習課上,我被一題奧數難題困住了,急得我直撓頭。正在這時候,同學走過來,親切地問我:“是不是有‘疑難雜症’呢?”“恩。”說完,我把題目遞給她。他皺了一下眉,很快就結出來了。但他不是直接告訴我答案,而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題應屬於XX類題。”“噢”我似懂非懂的回答。“應該先求出-----”他見我不明白,也沒有拍拍屁股就走,講到我明白為止。在一次考試中,不巧正遇上這種題。他把知識和方法傳授給我,我會做。他為我贏得了我寶貴的分數,戰勝了別人,難道友誼不是一筆財富嗎?

  一次,我得了重病,不能上學。是同學,他冒著風雨給我補課;是同學,他踏著泥濘給我解釋難題;是同學,他頂著烈日給予我關心。“朋友,你的病好多了嗎?”“朋友,你會這題了嗎?”“朋友,你好多了嗎?”他一連泡珠地問,我都點點頭,他才安心地離去。看著瘦小的身影,差點感動得落淚,恨不得身體趕快好起來。難道友誼不是一筆珍貴的財富嗎?

  我們的友誼如珍珠,共同穿綴,聯成一串串璀璨的項鍊;友誼如綵綢,共同裁剪,逢製成一件件絢麗的衣裳;友誼如花種,共同播種,培育出一個個五彩的花壇;友誼如油畫,共同調色,描繪出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我們的友誼是患難中的傾情幫助;是跌倒時的一把真誠的挽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是錯誤道路上的忠言逆耳。友誼是一筆受益非淺的財富,讓我們把它的潔白純真持續到老吧!

  篇2:有友如歌

  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嚐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 ——羅曼·羅蘭

  忽然看到你的名字,忽然看到你的筆跡,我的眼睛忽然盲了。閉上眼睛,用淚洗滌雙眼,再細看,似是浮現出你如舊的容顏。

  我竟才明白,原來真的有一種感情,可以跨越所有界限,無關乎任何利益。

  高中的三年,留給我極多的苦難。在那個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飛流直下三千尺”不僅是豪壯,也會是一落千丈的疼痛和悲傷。我不再被所有人捧在掌心裡寵,才知道離開了從前的那些浮名,我一無是處。可是我還是爭強好勝,哪怕遍體鱗傷,也不能撼動我分毫。那時候,我就像個月亮,總是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剛剛畫好,一邊立刻又缺了。這是一個惡性迴圈,越是力爭上游,越是停滯不前,所有的努力都石沉大海。我像是陷入了沼澤,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無法自拔。

  紀伯倫說,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曾經的我,卓然高立,睥睨萬物,那麼驕傲,你卻只遇上了我最無奈最絕望的時候。大概你真的是天賜的同桌和良朋益友,喜憂與共,肝膽相照。那些關於友情的轟轟烈烈死生契闊與我們無關,反而你會潑一盆冷水將我從頭打擊到腳,你會在和我一起吃飯時搶走我的最愛,你會在我自以為萬分委屈時笑得花枝亂顫,說我像個小娃娃。但是,在我真正難過的時候,你有那樣沉毅的面容,堅定的眼神;在我每次和朋友出去瘋的時候,你或是一直把我送到家,或是估計著時間,打電話問平安;當我生日來臨時,你會靜靜守候到12點,送上別樣的祝福。若說戀戀不忘,刻骨銘心,沒有誰能替代你,因為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一直都覺得,我們之間是最不需要矯情的,不用說什麼同生共死,不用說什麼一生一世,一切盡在不言中。你經常都會發來照片,獻寶似的說,用我送你的鋼筆練字真是越寫越好。我從來都是一臉嫌棄的說你只能達到我的小學水平,但是其實我真的很高興,因為你是如此珍視我們的友情。我不說的,你也懂。

  我的寫字檯抽屜鎖著一樣很珍貴的東西,是畢業後你送的一張賀卡。臨走前,我拿出了那張賀卡,看著那熟悉工整的筆跡,含著淚一讀再讀。再抬頭用四十五度仰望夜空,據說那是幸福的角度。你送給我用來裝小東西的淡藍色鐵盒,我把它帶到大學了,就像你還在身旁,離我這麼近那麼遠。他們都說盒子很漂亮。但是,他們不知道盒子裡裝著滿滿的故事和溫暖。

  如今的我們天各一方,異鄉的夜晚不似家鄉的渾成,我卻已不再需要那些華麗的詞句和那些小橋流水的浪漫情致了。當我站在掌聲和鮮花托起的舞臺上,哪怕你已抹著淚水悄然隱退,我仍會踮足翹盼,望穿淚眼,因為你是那樣悠揚的一首歌,早已深入我骨髓。

  篇3:友誼新思

  看完《鳳凰涅槃》,讓我深有感觸,感觸友誼的不堪一擊,感觸人性的冷漠,更感觸社會的現實。也許是我自己的多愁善感,但這本書卻真真實實的反應當代社會下人們的冷酷,人們的無情,儘管我們還很年輕。

  這本書講的是某校表演系學生在放假期間進行排練,由於失誤致使假戲真做,使正在排練的一個學生親自拿刀刺向自己以致死亡,而其他同學面對這種情況,為了怕追究責任和自己私利阻止報警並各自逃亡。就在他們以為一切如常的時候,作者通過靈異構想,使死亡學生存在於在場同學的頭腦中,使他們的心理髮生髮生一系列變化,並最終焦脆。而此時,死亡那名學生在開學之初的歸來也讓本書達到了又一個高潮,之後發生系列故事使他們之間誤會逐漸解除,並重歸於好。這本書是給我們警醒的一個很好的例子,讓我們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捨去我們的良知。諺語說:“過猶而不及”,我們在此也可以理解為在為了實現自己最大的利益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比如良知、善心。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友情裡最讓人唏噓的時刻是,一開始我把你當成值得深交的人,後來因為某些事對你有些微的失望,於是不斷說服自己人與人之間本該如此淡薄。又把你放回到一個普通朋友的位置,與你維持著表面的和平。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你連半分都不知。”這句話所講的含義,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過經歷。在當代,我們大學生都有敏銳的發現力,我們都能夠很快的發現別人對我們的善與惡,雖然這對我們認識人有了很大的幫助,但是卻讓我們難以交到很好的朋友,這也可能是我現在朋友很少的原因吧!每個人的心都很脆弱,當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你哪怕封閉自己也不願受到傷害。我也只能說社會變了,心變了,人也跟著變了。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每顆心都渴望被安慰。可是如今的社會讓我們變的迷茫,變得不知所措。我們都只是想要一份簡簡單單的友誼,一個簡簡單單的自我,可是功利性的社會卻在不知不覺中磨滅了我們所有的本性,想要單純,何其艱難。只希望在以後的生活裡,會盡不可能的失去自己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