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論文

  巨集觀經濟政策包含諸多政策,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資政策等。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形勢與政策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巨集觀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摘要:巨集觀經濟政策包含諸多政策,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資政策等。巨集觀經濟政策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中國股市的較大幅度波動。本文首先分析了巨集觀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的原因,其次重點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角度分析其對股市的影響。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調控、國有股一股獨大、國有資金入市是研究中國股市的約束條件或前提條件,似乎是不說自明的。中國股市設立以來,政府調控股價指數高低的政策性作法,不斷實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1997年人民日報社論,1999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設立要政府批准,控制較嚴,而企業上市數量長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個功能是為國企解困和改革服務,上市公司的多數是國企改制以後上市的。而股市證券商基本是國有企業,甚至近幾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這些證券商發起的。中國股市的入市資金除了私人資金之外,國有控股公司的資金、證券投資基金以至銀行資金都具有國有企業資金的特點,具有國有企業治理結構下類似的資金特點[1]。中國股市的這些現象,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不存在,即使在其它新興的證券市場也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國股市的上述鮮明特點,就註定了政府制定的巨集觀經濟政策會對股市造成重大影響。

  2.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財政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的分配活動,它體現著國家與其有關各方面發生的經濟關係。國家財政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的純收人。其大小取決於物質生產部門以及其他事業的發展狀況、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效益的高低、以及財政政策的正確與否,財政支出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公共事業、教育、國防以及社會福利,國家合理的預算收支及措施會促使股價上揚,重點使用的方向,也會影響到股價[2]。財政政策是除貨幣以外政府調控巨集觀經濟的另一種基本手段。它對股市的影響也相當大。下面從稅收、國債二個方面進行論述。

  國債是區別於銀行信用的一種財政信用調節工具。國債對股票市場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國債本身是構成證券市場上金融資產總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國債的信用程度高、風險水平低,如果國債的發行量較大,會使證券市場風險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國債利率的升降變動,嚴重影響著其他證券的發行和價格。當國債利率水平提高時,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國債上。因此,國債和股票是競爭性金融資產,當證券市場資金一定或增長有限時,過多的國債勢必會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量,導致股票價格的下跌[4]。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藉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5]。運用稅收槓桿可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調節。對證券投資者之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援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有以下幾點: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可以增加企業收入,從而提升股票價格。增加財政赤字,擴大財政支出。增加政府採購會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價格。居民收入增加,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增強,提升股票價格。政府直接投資增加,比如投資能源、基礎設施、住宅等,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票價格。

  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形式,財政補貼會提高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的價格。緊縮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上述情況相反。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複雜,投資人要結合其他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3.貨幣政策對股市影響***貨幣政策10年來對股市的影響***: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最近10年來對中國股市有著巨大的影響。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通常導致估值較低的股市長時間上升,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通常導致估值過高的股市長時間下跌。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最近10年來對中國的經濟和股市有著巨大的影響。從上表分析可知,鬆動的貨幣政策一般能引發牛市,如06-07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直衝歷史最高6124點;相反,從緊或者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往往導致股市表現不佳,持續向下調整。由此可見,貨幣政策與股市有極大的相關性。

  3.12001-2005年的熊市

  2001年初,中國股市估值過高、泡沫嚴重。200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在《2001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要抓緊擬訂嚴禁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的操作方法,加強對信貸資金用途的監督,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降低和防範信貸風險。"2003年8月,為了抑制流通中資金供給過快增長,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中國央行在保持低利率的情況下,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從之前的6%逐漸上調到2004年的7.5%。2003-2005年,中國央行發行的央行票據總額約為1.8萬億元。貨幣政策出現"穩中從緊"的傾向。M2增速從2003年8月最高的21.55%逐漸下降到2005年初的14%。在這種情況下,上證指數震盪下跌,到2005年6月,一度跌破1000點。市場估值水平迴歸合理,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跌破16倍。CPI也由2004年7月的5.3%逐漸下降到2006年初的0.8%。

  3.22006-2007年的牛市

  由於通脹回落,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有所鬆動,一年定存利率在2%附近維持了很久,直到2007年才真正進入加息週期。M2增速連續兩年維持在1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由於估值偏低、股改啟動、大量外資流入***貿易順差+外商投資+熱錢***,經歷了一輪大牛市,從2005年最低的1000點到2007年最高的6000點,兩年多時間裡上漲了500%。市場再次進入泡沫狀態,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一度接近70倍。

  3.32009年的牛市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中國的貨幣政策出現重大轉向。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提出貨幣政策由"從緊"轉為"適度寬鬆"。一年定存利率從10月開始下調,到12月已經降至2.25%。存款準備金率也相應下調。中國政府實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非常堅定,從11月份開始,新增貸款急劇上升。2009年1-3月,每月新增貸款連續超過1萬億。到3月份,M2增速已經達到25%,為近10年來的新高。隨著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A股市場強勁反彈,到2009年8月4日,上證指數收於3471點,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約為30倍,出現輕微的泡沫。

  3.42010年到2013年熊市

  寬鬆貨幣政策一般都會導致通貨膨脹。從2010到2011年,中國的CPI分別為3.3%、5.5%。但是2012年CPI降為2.6%。自2010年以來,央行已連續12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在12月5日下調0.5百分點,累計漲幅達到2.5%。面對緊縮的貨幣政策,中國A股市場經歷長達兩年的漫漫熊市,上證指數長期在2000-3000點盤整。

  4.結束語

  本文就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股市做了一個全面的回顧。基於我國股市是政策市這一性質始終存在,因此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任何舉動都會引起股市的動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牛市,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保守的貨幣政策引起熊市。

  參考文獻:

  [1]張興昌.中國股市特殊性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經濟學研究.2002.04

  [2]龍飛鳳.財政貨幣政策對我國股市的影響.[D]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11

  [3]周敏倩.財政投資問題研究.[J]江海學刊.1996.06

  [4]何宜慶;陳平.股市與債市之間波動溢位效應及動態相關性實證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2012.03

  [5]劉瑋瑋.我國股票市場的稅收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學報.2008.12

  [6]陳迪平.論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對股市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戰.1998.05

  作者簡介:趙洋華***1987-***,男,湖南衡陽人,雲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在讀研究生,專業:金融學,研究方向:證券投資。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