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尊重自然的精品散文

  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搖籃。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茂林修竹、巨石深洞、幽谷鳥鳴、山容水態……一切是那樣的平凡,然而一切又是那樣的真實樸素,毫不精雕細琢總讓人心裡湧起一股的情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尊重自然

  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我不懂基督教,更沒有通讀過《聖經》,也不信奉任何教義。但是,我畢竟接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自認為純粹一唯物主義者。

  可《聖經》說“正如有許多物理的原則,管理著這個物理的宇宙。同樣,也有一些屬靈的原則,管理著你和神的關係。”按照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觀念,我認為這句話是符合唯物主義原則和自然規律的真理。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有許多物理的原則,管理著這個物理的宇宙。”與唯物主義並無矛盾。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宇宙、太陽系、恆星、行星、衛星乃至人造地球衛星、各種航天飛行器,之所以各行其道,互不相撞,正是遵循了宇宙這一物理的永恆的定力和定律。這一定力,這一規律,誰也無法掙脫,否則只有毀滅。宇宙黑洞也好,太陽黑子也罷;地震海嘯也好,颶風狂飆也罷,還有地球上萬物的生長與滅亡,我們日常親歷的風雨雷電、春夏秋冬,都是這個定律的組成部分。難道這不是馬列主義的理論和觀點嗎?難道這不是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嗎?

  至於“同樣,也有一些屬靈的原則管理著你和神的關係。”似乎與馬列主義“無神論”稍有衝突。但是,如果略加思索,其實也並無矛盾,只是叫法和稱謂不同而已。

  何謂“屬靈”?何謂“神”?難道她不是馬列主義所稱的大自然嗎?難道她不是那個看似無形卻又感受得到、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榮衰長,一年有春夏秋冬,農曆有24節氣,地球在運轉,海水在湧動,自然萬物,一切都在運動之中,一切都在變化之間,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規律嗎?這不是“屬靈”和“神”的能和力嗎?

  人們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也就是敬畏自己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和法則。

  人如果沒有敬畏心,是非常可怕的。人敢於“與天鬥、與地鬥”是非常危險的。

  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給社會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與混亂。試想,人們什麼也不怕,什麼規矩也沒有,最起碼的道德底線、良知愛心全喪失,個個亡命徒,人人目無法紀,目無政府,目無他人,目無社會,人類將成何體統?社會還有秩序可言嗎?人的生命安全、和平寧靜,又在哪裡?

  人們蔑視自然,不尊重自然規律,不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天地萬物,不就是欺侮“神靈”嗎?

  人們沒有節制的濫砍濫伐,濫開濫採,毀壞植被,毀壞自然,不正是違背自然規律,向“神靈”挑戰嗎?向自然規律挑戰嗎?其帶來的後果,不正是神的懲罰嗎?

  有目共睹的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冰雪消融、海平面提高,有目共睹的極端惡劣氣候、龍捲風、暴雨洪災、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塵暴、陰霾天氣,不正是人類太過暴戾,違反“神”的旨意而帶來的災難嗎?

  無論馬列主義還是今天的科學發展觀,無論佛教、道教還是基督教,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這一原則和思想是一致的,也是正確的,科學的,不可抗拒的。

  希望人人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尊重自然,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為子孫後代造福,為後人留下一片藍天,留下一片綠地,留下一池清水。而不是挖完、用枯、毀竭,而不是斷了子孫後代的生路,將人類推上滅絕的境地,使人類成為今天的鞏龍。

  :尊重自然

  今天中午,女兒放學回到家裡。我告訴女兒,今天的雞湯麵吃不成了。我準備做飯時,開啟鍋蓋看到的不是皮凍的一樣的雞湯,而是一鍋“棉花糖”。女兒感嘆:“黴菌的繁殖力也太強了!”這個話題成了我們今天午間暢聊的開始。

  從黴菌的生長繁殖,聊到了適者生存,進而又聊到了生物鏈。女兒說,人類其實不是原本就該站到生物鏈的最高階的。只所以能夠站在最高點,是因為人類很懂得學習,而不是生命的高貴。女兒列舉了很多仿生學和醫學的應用例子。我很贊同女兒的觀點,給她講了一個佛學中關於生命等重的故事。說到這一點,我們聊起昨晚從電視中看到的戈壁灘生態棗林的成功故事。戈壁灘生態棗林的成功是充分利用生態平衡,尊重自然的結果。接著又聊到唯物辯證法,聊到相對論,聊到轉基因的崔方大戰。我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自然存在有其存在的自然法則,我們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法則,不可濫用人類的智慧隨意過度開發和破壞自然,否則,一定會自食其果。

  聊相對論時,我們聊到人的生理成長和死亡的實質就是細胞分裂與死亡比例變化的過程。分裂速度大於死亡速度就成長,小於死亡速度就衰退,最終達到生命體的死亡。我們聊到地球以及依附於其表面的一切都和人類一樣,都有一個正常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人類不懂得尊重地球尊重自然,人為的肆意開發、開採,最終的結果就是加速滅亡。

  曾經的開山、填海、墾荒壯舉,給人類帶來了沙塵暴肆虐、地震頻發、海嘯颱風不斷,這些我們都說是自然災害,但終究都是人類自毀的結果,是不尊重自然的報應。聊到海嘯與颱風時,女兒講了“河中石獸”的故事。河水本來平靜地流淌,河底平坦無痕,突然落下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水的去路。河水為了能夠過去,只能奮力衝擊,最終在有石頭的地方,衝出一個大坑。海風本來有足夠的區域,在海面流通順暢,活動自如,但人類人為的縮小了海域,海風活動區域被堵了,不能暢行,分散的力量聚集起來自然就形成了颱風和海嘯。這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災害,而不應該歸罪於自然。現在,人們吃到了沙塵暴的苦,作為補救開始退耕還林,但歸還了綠林的面積,能夠歸還已逝與滅絕的物種嗎?這就像人生了病一樣,醫術再好也彌補不了對身體的傷害。而對礦藏和海域的肆意破壞,就像人得了癌症,醫治起來就非常困難甚至根本無法醫治,想補救都來不及了。現在的轉基因問題,不也一樣是這樣的嗎?轉過來的還能轉過去嗎?

  人呀,還是要懂得尊重,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法則的好。生活是在辯證中進行的。

  :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享受自然

  一場秋雨一場寒。昨日從傍晚開始,淅淅瀝瀝的秋雨把秋的涼意瀰漫在這曾經乾涸的一季。秋夜,不僅多了幾份寒涼,更多了幾份溼潤。

  中秋已過,夏日遠去,炎熱正在走向他鄉的路上。天,依舊很藍,秋,也是收穫。秋風於秋雨把秋的旖旎、秋的厚重一天天濃厚,週末,假日,一次遠行,那秋的厚野、秋的風韻,還有遠山的呼喚,讓人留戀、讓人為之怦然心動。一路走過、一路走來,多少個春夏秋冬從身邊悄然逝去,心中只留下春暖花開、夏日炎炎、秋風落葉、冬雪飛舞的記憶。

  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半個世紀的風雨沐過,二百春秋浴罷。那變幻的不再讓人澎湃,朝陽依舊、晚霞依然。春天,于田間笑迎和風細雨把大地吹綠、清新;夏日,在楊柳依依的風中把夏荷的風韻盡賞;秋,這曾經多次走進,讓他用滿山紅葉的身軀把我包裹、用枝頭各異的果實把我誘惑、用秋風落葉的蕭瑟把我傷感……

  其實,秋,依然是那個夏日傾情熱烈之後的秋。厚重著大地、斑瀾著群山。收穫著的秋,是春天的希望的回報、五彩繽紛的秋,是春來百花齊放的濃郁。春,是花的業界,那麼,秋就應該是葉的王國! 春花秋實,秋實,不僅僅是果,無果的花木卻也有葉的風采。那漫山的金黃、火紅就是秋的永恆!

  近來,總是迷戀於那山水之間的自然之韻。生於田園、長於田園,總是對那田園有一份莫名的親近。總是有種走近田園感受其中的自然的芬芳馥郁。

  走進自然,走近田園。領略四季節的風光,是一種舒暢的享受,是對自然的欣賞,更是對自然的尊重!

  說到尊重,什麼是尊重?尊重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欣賞!是抱著虔誠的心去接近、去體會其於你的自然、品質的享受!不是,口中的唯唯諾諾,更不是環顧左右而及它的應付!

  真誠的尊重沒有附加,只有虔誠。附帶有別的東西的只是交換!於自然,觀其四時風光、於人,賞其風采。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節,風光不同,但都是其應時之最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一個值得尊重的人總會展現出最自然、最具風采的一面。

  從田園走來,我尊重那養育了我的田園。於這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的環境,我敬重它給予我成長的一切。不論田園、置身於其中的環境,誰也不可能脫離,尊重你的環境首先就是對自身的尊重。環境,不論自然還是人文都需要保護、改造和適應。肆意妄為、與自然為敵終是要自食其果!

  自然而然,一切坦然。和風細雨潤人心,狂風暴雨摧天寒。四季在輪迴、日月在交替,變化的是無常、永恆的是品質。以自然之心事自然之事,心中豁達、一切豁然!

  春夏秋冬的風兒吹過,吹不去心中的陽光。享受陽光,我亦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