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風的三篇優美散文

  我行走在秋風裡,內心沒有悲涼之情、沒有蕭殺之意,有的是無限的浪漫和溫情、充實和堅定。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關於秋風的優美散文,希望您喜歡!

  關於秋風的優美散文一:行走在秋風裡

  不急不緩,徐徐而至的,是秋風;不溫不火,半夜涼初透的,還是秋風。背上行囊吧,在秋風裡行走,彷彿那“脫籠之鵠”,自由酣暢。

  圖坪坳,彎曲坎坷的小道,牽引著我,走向大山的神祕,走向佛道的聖壇,抵達信男信女的虔誠心靈。參天的古樹,高舉著倔強的頭顱,伸展著遒勁的臂膀,雖歷經百年風雨,卻安靜肅穆,宛如一座千年的石雕。樹下是紅紅的香燭,簇簇擁擁,點點燭淚,是人們虔誠的祈禱。縷縷燭煙,穿過時空的隧道,飄向遠古,飄向未來。爬滿藤蔓的小路旁邊,散佈著座座墳塋,人們稱之為“塔林”,那是安葬故去僧道的地方。墳塋的外圍是半拱形的石圈,中間是葫蘆形的石塔,石拱圈上,鑲嵌著方形的石塊,上面鐫刻著死者的生平。每一座墳塋,就是一個故事。這些佛道的信徒,在武功山的幽林深處,叩石墾壤,建廟設庵。生前,他們在古佛青燈下,吃齋唸佛,打坐誦經,探求內心的聲音,解讀塵世的煩憂。死後,他們在這裡,修得了正果,抵達了他們所向往的極樂世界。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或出世,或入世,但心裡,或多或少的,對未知或未來充滿了恐懼和希冀。駐足塔林,在秋風裡,縷縷的禪音,似一條清澈的溪流,趟過我心靈的河床,寂靜而安然。

  金頂峰,仙逕逶迤,這是一條通天的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心懷念想,沿著古官道,拾階而上,朝拜聖地。石制的構件,古樸的造型,神祕的石壇,這裡供奉著葛玄、葛洪等得道高僧和先賢的石像。他們的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他們的神奇,山頂的白鶴可以作證!武功山真的很神祕,神祕得猶如“求嗣壇”下汩汩聖水的流淌。鄒守益、鄒元標、劉陽……這些廬陵大地上的先賢大儒,他們不辭辛勞,來這裡拜謁,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文,鄒元標甚至將他的母親,也安葬在這裡。秋風瑟瑟,萬畝草甸,綠中泛黃,蘆葦簇簇,花絮紛飛,令人不禁生出一股思古之幽氣,是蒼涼,是崇敬,還是浪漫,我不知道。索性就躺在草甸上吧,去感知大山的溫度和柔軟,去觸控眼前雲煙的清涼和溫柔。如果是有月亮的晚上,那就溫一壺月光,就著無邊的古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與大山對語,和內心溝通。於是,我懂得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登武功山,這是緣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初心的探求!在秋風裡,絲絲綠意,如一樹偉岸的松柏,紮根在我的心裡,蓬勃而堅定。

  羊獅幕,壁立千仞,奇絕險峻,是一座世外桃源。變幻莫測的雲霧,在秋風中,飄來拂去,似仙女踱步,娉娉婷婷;千姿百態的山岩,在暖陽下,冷峻肅立,似武夫站樁,威風凜凜。這裡有陰柔之美,也有陽剛之氣,天地的潤澤,生長出一谷恢弘燦爛的秋色,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走進這裡,猶如走進一座輝煌的宮殿。忽然,我想起了《紅樓夢》裡的劉姥姥,她進大觀園的那種新奇和震撼,此刻的我,就有。我有點不知所措,我甚至後悔自己的冒失,不該來打擾了它的清淨。忽然,我的思緒在秋風中飛揚,飛過千山萬水,飛到了北極,飛到了愛斯基摩人的身邊。藍天白雲之下,冰川雪原之上,一群愛斯基摩人,駕著狗拉的雪橇,向海邊呼嘯而去。他們在捕到鯨魚後,將鯨魚的頜骨剔下,丟到海里,然後齊刷刷地跪下,默默祈禱。原來他們認為,鯨魚的頜骨是鯨魚的靈魂所在,將它丟到海里,是祈望它能永生。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在秋風裡,款款愛意,如一眼情侶的目光,含情脈脈,柔暖而溫馨。

  我行走在秋風裡,內心沒有悲涼之情、沒有蕭殺之意,有的是無限的浪漫和溫情、充實和堅定。

  關於秋風的優美散文二:夜色秋風

  初升的月亮,依如昨夜,靜靜地、高高地掛在東南方的夜空中,四周沒有一絲的雲彩,那月亮孤獨地、冷冷地泛著有些昏黃的光。

  月下,這河道,黝黝的什麼看不清。河的左岸,這一段長長的河堤則是另一番景象,兩旁明亮的太陽能路燈密密的攢在一起,發出耀眼的青白的冷光,河堤路在這燈光照耀下如一條長長的銀蛇蜿蜒在這逶迤的長河一側。

  傍晚回到家時,天已漸漸暗去,街頭已是華燈初上,不顧一天的長途跋涉,換裝、推車,駛過熟悉的街道,把那街區的繁花與這入夜的多彩拋向身後,奔向那月光下靜靜如水般地方,沿途的風景依舊、那秋風中街道,少了夏日的炎熱、多了秋的涼意,偶爾有幾聲蟬鳴,孤寂地夾雜在秋日的田園的蛙聲與蟋蟀的鳴叫聲裡,似乎還不願離去,在這秋風中鳴叫著夏的輓歌!

  街燈稀疏,月色漸濃,這一段的街燈沒有了市區的耀眼,夜色便露出原本的靜、默、幽深,遠去了的閃爍的燈火,讓身邊的夜色更濃。都市的夜色闌珊已遠,這田野的秋風瑟瑟迫近。

  熟悉的夜景、愜意的秋風。身在單車上,心已在那長長的河堤路上徜徉。抬頭望明月、明月清風依舊靜寂,沒有了從家園出發時近傍淡淡的如輕紗漂浮的薄雲這十五的月亮,也沒有如想象的圓滿,似乎還有些欠缺,但依舊明亮著泛黃的月色!

  沿著修整一新的濱河西路向南駛過水運西路不遠便是那夜幕下燈火通明的河堤路。西行,駛向多次駕車走過的向西的河堤。這一段,比起每每騎行而過的水遠南邊的一段更為寬闊,雙向四車道,兩旁還有鋪著紅色路面的專門騎行連道。燈光下、夜色中,這路也在秋風與通明中,平靜地等待著!

  秋風送清爽、燈火照我行。這寬闊的道路、這秋日的月光、這河堤上專門的車道,你的能不願,輕鬆、愉快地騎行而過,領略騎行在這月色下、這燈火闌珊中的愜意?!

  月亮,還在那空中靜靜地懸著。河堤上的垂柳,也在這夜的秋風裡飄搖著。冷靜的燈光下,撒落的柳葉,綠中泛黃,在夜風中有氣無力地滾動著。長長的河堤路在這明月、冷冷的燈光下向前延伸著。

  前面的路,還在夜色中靜靜地等待著騎行而過……

  關於秋風的優美散文三:閒事話秋:秋風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透過紙背體悟到秋天帶給人以悲傷蒼涼之感。然而,歷代也不乏詠歎讚美秋之神韻的歌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此詩則清麗灑脫,自然流暢,令人百讀不厭,口耳相傳,家喻戶曉,場景令人心嚮往之。秋之為悲耶?喜耶?衰耶?興耶?竊以為,此事與人生際遇,所處境況、情緒心態不無關聯。或讚美謳歌,或悲憫憐懷。心境不同,褒貶不一。

  周易中的兌卦為澤,為口,為少女,有愉悅之意。在季節中,代表秋天;在方位中為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在顏色上,為白色。因此,秋風常常稱為金風。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單從為少女,為喜悅意義上來看,祖先並未厭惡嫌棄秋天之意,或許隱約流露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秋風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秋風柔韌,像有力的木梳把大自然輕輕梳理。在它的輕撫下,草木凋零,花葉敗落,夏日溽暑難耐的溼熱一掃而光,身上頓覺涼爽無比,清意自然。天,高遠俊逸起來;山,清晰疏朗起來。就連那朵朵白雲也棉絮浪花般懸掛在青碧的藍天之上,慢慢行移,遊蹤不定,恍若載負著滿腔的相思和惆悵飄向遙遠的天邊。

  此時,可以到空曠的田野,仰臥在柔軟的泥土上,開懷解禁,袒胸露乳,讓日光照耀,讓西風吹拂,驗證捂春晾秋的俗語,聆聽大地沉悶的心聲。“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看雁群陣陣,數寒鴉點點。

  或可攜一壺老酒,約三五好友。登高懷遠,醉意朦朧中,仰天長嘯,長吁短嘆中,直抒胸臆,酹酒相邀。邀清風明月,邀蒼松翠柏;邀日月星辰,邀草木蟲魚;邀親朋好友,邀祖宗先賢。或遍插茱萸,驅鬼辟邪,佑護家人,儘管手足中少差一人,又有何妨?

  秋風中,把寫滿相思和柔情的信箋和幾顆紅豆暫且託付給鴻雁吧,讓它捎給身在異鄉的情人,不知相思的情和苦這身單力薄的鴻雁是否負載的起寄送的到?更不知遠方的情人是否早已翹首期盼,望眼欲穿?只有長風知道,只有兩心相知。

  夜色沉沉中,聽秋蟲呢喃。瑟瑟秋風中,聽樹葉絮語。“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相思和牽手,追憶和思念,是否相遇在下一個季節和另一個輪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