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廣播的三篇優美散文

  塵世間的相遇,多像一朵花與另一朵花的交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適合廣播的優美散文,希望您喜歡!

  適合廣播的優美散文一:人生匆匆,貴在有夢

  時間過得真快,三月都快結束了,抬眼凝眸,到處都是草長鶯飛,花紅柳綠,那一片片一樹樹的桃花像彩霞像綢緞般絢麗明媚;那雪白雪白的梨花點綴在碧綠碧綠的樹叢裡,蝴蝶匆匆的忙著採花授粉,人生一世,草木一季,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愛好。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長大後幹什麼”我們紛紛的在自己的作文字上莊重的寫下對未來的期許,有作家畫家,有醫生老師,還有子承父業出國留學的。雖然老師在以後的人生沒來檢查我們究竟做了什麼,可當年的那個小小的夢想一直陪伴在自己的心裡,不曾隱去。

  夢想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盞燈,是紅塵滾滾腳下的一條心裡的路。

  在這喧囂繁華的塵世裡,若心中有夢想,你會覺得每一天都充實,每一個夢都美麗;嘴角輕揚,步履輕盈,默默的耕耘在自己的半畝花田裡,樂此不疲,所有的煩惱都能度之身外;生活有奔頭,平凡煙火裡有滋有味。

  有夢想的人,目標不一定是偉大高尚的,他不是海市蜃樓式的幻想,不是遙不可及的只是夢想,他需要實實在在的努力,踏踏實實的付出。在燈紅酒綠的***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在人聲嘈雜的場所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他們從來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無聊的地方,他們把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和心中有夢想的人做朋友,你會覺得他們不會注重繁文縟節,說話不需要拐彎抹角,做事雷厲風行,說話言簡意賅。

  我有個愛文學的朋友,她每天早晨六點起床,晚上十一點上床,每天除了要做所有的家務,和手頭的工作,其餘的閒暇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不看電視不說閒話,就連上廁所也要帶本書,碰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她會整篇整篇的抄下來。她那種蝸牛般的精神總是讓我動容,小小的夢想一直支撐著她面對所有的苦難,生活中的不如意感情上的挫折讓她無法面對無法排遣更無法說與別人聽,只有強迫自己把一顆苦澀的心寄放在文字裡儒養在文字中堅強。

  三月的天氣有時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有時也會咋暖還寒,春寒料峭。每個人的一生有長有短,人生也如四季,經歷著春夏秋冬,陰晴圓缺。乘著自己年輕,找一個可以安放靈魂的夢想,每天花一些時間在裡面修枝剪葉,施肥澆水,不讓外界的紛擾影響自己的心情,讓夢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我。

  有夢想的人目光是堅定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內心是平和安穩的,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花,花姿妖嬈,看水,水流歡騰;紅塵中也會省去許多因無聊生出的煩惱,有些人無所事事把時間浪費在打牌玩遊戲上,亦或無事生非的閒聊上,弄得家庭不和鄰里有矛盾。

  若心中有夢想,就像裝上了隱形的翅膀,日復一日的磨練終有一天飛出泥淖,破繭成蝶;人生匆匆,轉眼即逝,能留在這個世上的唯有自己的夢想。

  春天的陽光格外燦爛,泥土鬆軟適合栽花種樹,我們的青春更需要揚帆起航,在這陽春三月讓我們都有一個自己的小小的夢想,人生匆匆,貴在有夢。

  適合廣播的優美散文二:美好總會與美好相遇

  推開四月的門楣,有暖風,有明亮,還有草木塵封的深情。

  有時,就這樣靜坐著,看光陰從指尖繞過。空氣柔和,花香半開,不說話,也美好。

  安居在花開的季節,任心情浸染了相遇的暗香,任時光綠了又紅,冷了又暖,只將深情注入詩與夢的永恆。

  輕展時光的素箋,日子乾淨清喜,宛如初見般的美好。

  總是相信,這個世界上的每一種好,只為懂它的人盛裝而來。相信我們來到這世間,就是為邂逅最美的緣,然後,彼此住在彼此的心裡,甘願在喧囂中安守靜然,默默相依。

  所以,我願做這個塵世裡清塵溫和的女子,去邂逅最美的你,去相守最暖的緣。最好的默契,就是我知你的悲歡喜樂,你懂我的欲言又止,無需盛大的過場,只管驚豔自己的時光。

  塵世間的相遇,多像一朵花與另一朵花的交匯。

  屬於你的芙香縈繞於園,屬於我的梅香翩躚於間,流轉的芬芳中,便會有了各自曠達的清福。人生的意義,也許就是在漫長而瑣碎的間隙,還可以在某個回眸的瞬間,覺得這一生沒有白活,你可以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也可以是愛上了某個正當好的人。

  即使將來某一天,什麼都沒有了,連記憶也失去了,那麼,我們還可以靠著嗅覺回憶當初的馨香。有些東西並不是越多越好,簡單的便是精緻的,你看,美好總會與美好相遇。

  眷戀一種情,你從煙火中走來,不紛不擾,是剛剛好的樣子。

  而我,也篤信在年華里最美的風景便是從我的眼眸到你的眼眸。其實,所謂的桑田滄海,不過是花開花落間的執念,而我們應當恪守的,是看過萬千風景後的細水長流。

  坐紅塵裡,光陰是這般的溫良,若可,我只願經過生命裡的每一個人,都會是我心底的溫暖,而我也會在安靜裡,收藏著一路的美好,你在我在,便是春色人間。

  適合廣播的優美散文三:慢下來,才能品味到生活的滋味

  現代詩人周夢蝶吃飯很慢很慢,有時他一頓飯要吃兩個小時,有一次,林清玄問周夢蝶:“你吃飯為什麼那麼慢呢?”周夢蝶說:“如果我不這樣吃,怎麼知道這一粒米與下一粒米的滋味有什麼不同呢?”

  在林清玄的文章裡,讀到周夢蝶慢享吃飯的這個故事時,我像觸電似的,突然就僵住了。於是,我放下書本,手託下巴,陷入了一種長長的沉思之中。

  周夢蝶細嚼慢嚥,用兩個小時品嚐米飯的滋味,心思的細膩周到可見一斑,也難怪他能寫出那麼輕靈秀韻、細緻無比的詩歌!在“慢”中,才能品味到飯菜的香,也只有慢下來,才能透過表面,走進事物和生命的本質!

  幾個月前,我家中買了智慧電飯鍋,第一次用它煮米飯,因不太瞭解功能,摁錯了按鈕。結果牛肉燒白菜、雞腿菇炒茄子做好了,盛米飯時,才發現米浸在水裡溫著呢。老公說:“先吃菜吧。”於是,他喝紅酒,吃菜,我喝著青菜湯,慢慢地與他閒話家常。米飯煮好後,我盛了小半碗,慢慢地咀嚼著,“真香?”我情不自禁地說。那頓午飯,斷斷續續,吃了將近一小時,我品嚐到了好久沒有感覺到的飯菜的香味。

  看來,“慢”比“快”更能增添趣味。因為“慢”中,有我們對事物的認真關注,有心靈的深刻投入。用三小時熬出的粥,比用半小時味道更香濃;用兩小時吃飯,比用半小時更能吃出滋味;用兩三年拍出的電影,比用幾個月拍出的更耐看;用十年打磨出的書,比用一年寫出的書,更有感動人的力量。年長的比年輕的資歷高,八年的按摩師比一年的手法老到,十年的媳婦熬成婆,這“熬”用的就是慢功夫。

  很喜歡一首詩《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這是木心創作的一首詩歌,2011年底,木心去世後,這首《從前慢》被廣泛傳播,並被譜成了歌曲。它成為一首人們愛讀的詩、流傳的歌,恰反映了當下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對慢生活的渴望和嚮往。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很少願意慢下來。懶懶散散地起床,急急忙忙地趕著去上班;到某地辦事,明明有半天時間,卻飛毛腿似的往前衝;孩子已經成績很優秀了,父母仍然匆匆忙忙地帶著孩子進補習班;放下繁雜的家務事,也要著急忙慌地去搶紅包、玩微信。我們需要的太多,腳步太快,何時才能慢一慢,或者停下來,去注視天空飄過的雲朵,去觀賞路邊的小花,甚至去聽聞鳥兒的鳴唱,去思索內心的需求。

  那天早晨,我騎著車子去拍照,穿過104國道,沿著環城河的北岸,在尋常人家門前的水泥路,推著自行車慢慢地走,卻看到了與平常不一樣的風景。這裡沒有南岸的樓房商店和喧囂車馬,只有普通百姓的低矮房舍和尋常煙火。河水靜默無聲,岸邊青柳依依,紫色的梧桐花和粉白的槐花倒影其中,像一副色彩斑斕的圖畫。

  河邊的水泥路上,一隻大灰狗晃悠著尾巴,拄著柺杖的老人慢悠悠地走,斑駁的矮房前,老婦東張西望著,橘紅色的陽光穿過梧桐花的縫隙灑在水泥地上,像落下了一路繽紛的詩意。門前河邊窄狹的泥土裡,幾株金黃的油菜花在晨風中招搖,與白色的白菜花相映成趣。我停下來,用手機拍了十來張照片,在一張張畫面定格的時候,我彷彿不是身在落後的小城,而是進入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古意的江南。

  我多次從環城河邊經過,大都是匆忙地行在河南岸的環城路上,我何曾看到這樣幽靜深美的風景?都是因為腳步太匆忙啊!慢下來,緩緩地走,投注於心,就見到了清河與倒影、花開與詩意、矮牆與綠樹、黃狗和老人。這些最自然最樸素的風物美景,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何曾放慢腳步去觀賞呢?

  朱光潛在《慢慢走,欣賞啊》一文裡,寫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汽車路,兩旁風景優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經過這裡,只注視前面的路,無暇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標示牌意在提醒行人,放慢腳步和車速,觀賞路邊的美景吧。

  慢下來,學會欣賞吧。“‘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慢下來,在一粒米中,投注對飯食的熱愛;在一滴水中,發現廣大的精神;在一條路上,欣賞自然的美景;在每一個當下裡,留下你的熱情。

  我們走的太快,以至忘記了沿途的風景和生活的趣味。慢下來吧!只有慢下來,才能品位到生活的滋味,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發現真實具足的美,也才能在省思淡泊中,迴歸自心,體會生命的平凡與感動。

  不要嘆息日子無趣,而應該捫心自問:我有沒有放慢自己的腳步,投注生活以關心和熱愛?